(新疆工程学院体育部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3)
所谓趣味田径是指根据教学对象的心理发育及生理发育特点设计趣味性强的田径运动形式,将田径运动的走、跑、跳、投等内容融入到体育游戏中来,大大提高田径项目教学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增强其身体素质及综合素养。传统的高校田径教学手段单一、类型单一,内容更偏功利性,教学趣味性较差。而趣味田径兼具趣味性、实用性及生成性的特点,教学过程生动、灵活,形式丰富,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趣味田径脱胎于传统的田径项目,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因此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明显的实用性;此外,趣味田径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学生的心理素养与体系素养,与传统田径教学侧重于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有着很大不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的教育智慧与情感,因此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促进学生身心、技能及情感的全面发展,因此体现出明显的生成性特点。除此之外,趣味田径还体现出多样性、竞争性的特点,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机能、运动特点选择合适的趣味田径项目,多样性的优势给了老师及学生更多的选择。传统田径项目评价标准相结单一,只要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就能够证明学生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学生无法体会到胜利的成就感,也就无法激发其训练的积极性。而趣味田径在项目训练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变数,单一的身体素质无法对训练结果起到决定性作用,学生必须不断竞争才能获得胜利,整个过程体现出较强的竞争性,学生参与过程中不仅抱有极大的热情,而且能够享受到胜利的成就感。
上文中也提到,趣味田径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整体感受,其本质上不仅关注学生的体能锻炼,还要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格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体育、接受体育,从而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相比传统的田径教学方法,趣味田径教学法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趣味田径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趣味性与娱乐性,这也是它与传统竞技田径教学之间最本质上的区别。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指导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本领,学会某种体育技能,最终用这些技能锻炼身体,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而提高其身体素质,因此田径教学的最终目的并非竞技,而是掌握技能,所以趣味田径更适用于高校体育教学。趣味田径的趣味性、娱乐性能够让学生放松心情,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得到身心的双重满足,充满趣味性的田径课程能够让学生以更轻松的心态参与学习,获得更加快乐、充实的体育锻炼体验。
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最终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除此之外,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他们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家庭压力,体育锻炼还能够帮助他们释放压力,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良性发展。传统的田径项目有着繁琐的规则,并且对运动场地、器材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在训练时往往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而趣味田径对于场地要求不高,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设计更具针对性的项目,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真正成为体育课堂的主导者。老师则作为旁观者、指导者、问题发现者来引导学生更好的参与运动。此外,趣味田径也不会死板的要求学生动作的标准性,只要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即可,学生无需担忧老师对动作的评价,能够更加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
与传统的田径教学对场地要求较高的情况不同,一般的教学场地就能够开展趣味田径教学,尽管趣味田径项目不同,对于场地的要求也有差异,但整体而言,只需要一块平整场地即可。老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身体情况科学设计趣味田径项目,充分利用场地条件优势,合理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当然,尽管趣味田径对于场地的要求较低,但是完善、齐备的场地设施也是开展趣味田径教学的重要保障;此外,还要有一定的体育教学器材,体育器材是趣味田径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老师能够以现有的体育活动器材设施为基础打造更加有趣、丰富的体育课堂。
具体教学过程中,趣味田径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传统体育田径教学过程中,体育运动器材主要起到辅助作用兼具检测功能,以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趣味田径教学法中,老师可以将现有体育器材的作用发挥的更充分,提高体育器材在教学中的主动性,摆脱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约束。比如在跑道上指定的往返点设置标志锥、标志旗、标志筒,学生跑道上进行往返跑练习;也可以指导学生用标尺测量跑道,在赛跑过程中能够进行反跑,记录赛跑时间。此外,趣味田径教学要结合运动场地进行合理调整,提高趣味田径教学的适应性,开拓创新教学思维。比如,如果体育场地足够宽敞,可以在场地上设置障碍接力赛,全体学生均可以参与到比赛中;至于障碍,可以选择日常使用频率较低的体育器材,也可以选择专业的障碍栏。障碍赛中加入了物体的阻碍,提高了正常奔跑的趣味性,学生的积极性也更高。如果教学场地比较狭窄、范围较小,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蛙跳比赛。总之老师要尽量根据场地条件、器材条件为学生设计更具趣味性的田径项目,在保证学生运动量适当的前提下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改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爱上体育、享受体育,最终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常规体育教学中课前会进行热身活动,以避免学生在后续的运动中受到伤害,课前热身运动多为慢跑、行进操或定位操,每节体育课前却进行类似的热身活动,反复进行极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觉得课前运动枯燥无味,而老师又不能不让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否则可能会埋下安全隐患。而在趣味田径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趣味性更强的热身活动,比如以往的直线慢跑可以由蛇形跑、螺旋跑来取代,还可以设计“传球触人”、“听数抱团”等奔跑活动,这些运动既能够达到热身的效果,趣味性又强,学生参与也更加积极。当然,课前热身活动要与后续的课堂教学内容保持连续性与完整性,热身活动要服务于课堂教学。老师在设计热身活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充分评估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及运动风险。比如在学习短跑的内容时,课前活动可以设计 “喊号追人”、“丢手绢”等活动,这类项目主要训练学生的短跑动作及反应速度,学生能够在生理、心理层面迅速适应课堂内容。
田径教学的基础项目包括走、跑、跳等,而基础项目的训练又是田径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在趣味田径教学中老师既要保证基础项目的训练效果,又要保证项目的趣味性,这就要对原有项目进行趣味性改造。比如可以用波浪形、蛇形道路取代传统的直线跑道,或者在跑道上设置障碍物,也可以将向前跑改为负重跑、多人协作跑、后退跑等,多样化的形式也是增加项趣味性的重要手段。对原有项目的趣味性改造可以采用模仿法或者限时法。所谓模仿法就是模仿生活中的活动,比如蛙跳就是最常用的模仿;除此之外还可以模仿一些综艺节目、舞蹈动作,比如,骑马舞就可以很好的锻炼下半身,节奏感强,深受学生们喜爱;再比如某卫视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撕名牌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项目,老师就可以自制名牌,将学生进行两两分组,或多人对抗,互相进行撕名牌,大大增加了体育锻炼的趣味性。限时法则是让学生在特定时间内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具体任务包括跳远、跑步、跳绳、鸭子步等,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也可以由个人完成任务,赢者获得相应的奖励。竞技性活动更具挑战性,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达到增强体能的目的,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提高其学习效率。当然,对原有项目进行趣味性改造,对体育老师的要求也比较高。老师之间可以通过相互学习,丰富趣味田径的组织形式,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不断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组织能力,使体育教师能在嘈杂的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下能井然有序、有条有理的完成教学内容并达到预期目的,注意减少因组织管控不当而造成时间浪费,提高课堂效率,创造高效课堂。
竞技活动本身就与体育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趣味田径教学自然也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老师要组织丰富的竞赛活动,将集体荣誉感、拼搏、合作等体育精神融入到竞赛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体育竞争意识;并且通过比赛学生也能够对自身的体能水平、技能水平有更客观的认知,能够促使其自觉的强化训练,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比如:老师可以组织800m篮球接力赛,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100m设置一个接力点,学生一边跑步一边运球,最先达到终点的小组获胜;比赛过程中如果出现运球失误则要回到起点重新开始。这种比赛既能够训练学生的运球技能,又能够考核学生的田径运动能力,趣味性又强,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再比如,跳远课程中,以往老师会进行简单的动作示范,再由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这种教学方法相对而言比较枯燥。老师可以将传统的跳远训练设计成竞赛活动,比如 “跳远晋级”,或者“多人跳远接力赛”,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跳远技术,教学方法更灵活、更有趣,学生也能够更加全心全意的投入。其中多人跳远接力赛与短跑接力赛赛制相同,只不过将短跑替换为接力跳,用时越短完成接力的小组成绩越好。在比赛过程中,老师还可以组织未参加比赛的学生注意观察比赛同学的动作,指出不足,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此外,组织竞赛活动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胜利的成就感。不可否认,新颖的体育游戏、活动形式对于学生有着短暂的吸引力,但如果后续缺乏挑战性,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而如果学生能够在运动中不断接受挑战,不断享受到挑战成功的乐趣,他们的兴趣才会持续不断,从而维持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长期以来,受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体育教育在高校一向不受重视,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又枯燥无味,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也不高。趣味田径教学法是一种更具现代教学理念的方法,其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通过丰富的形式、趣味性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从而改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趣味田径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不足,不仅侧重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发展,还更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相比传统体育教学,趣味田径教学法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