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筱静
“创意学习”是指通过创新型的课程学习和项目、活动引领,引导儿童主动获取并运用知识进行创新、创造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培养目标是增强儿童探究意识、开发儿童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实践能力。对此,“基于成长型思维的创意式道德学习的路径研究”课题组提出了“创意式道德学习”这个概念,认为儿童的道德生长与他们的创意学习密不可分,让儿童在充满创意的学习中进行道德学习,“创意学习”本身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是儿童道德成长的载体,通过激发儿童的道德动机,在课程学习中进行反思和实践,不断实现人格发展和自我超越。
同时,课题组对道德学习机制进行研究,朱小蔓在《道德学习与脑培养》一文中指出,“教育的实质是培育脑,教育应有助大脑支持德性形成的条件。道德与认知水平有关系,道德关乎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关乎判断和推理等高级思维活动。”[1]她的观点为儿童创意式道德学习提供了崭新视角。为此,我们提出了“创意式道德学习的心智模式:成长型思维”的研究方向。
“成长型思维”是一种积极的理解世界和看待自身能力的认知方式,对于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而言,必须相信努力可以发掘出人的才智和潜能,一切挫折和失败只不过是经验的积累,是不断进步的机会。在成长型思维的视野之下,一切天赋只是起点。因此,课题组尝试基于成长型思维的心智模式养成的视角去进行创意式道德学习的路径研究。
我们必须通过了解、培育大脑,有目的地影响、锻炼大脑,培育不同年龄期、不同生活境遇的人的大脑的活动,实现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我们需要对道德教育在认识和思维方式上进行调整,需要关注个人是否用积极的态度对待道德学习。因此,本课题以成长型思维这种心智模式为探究方向,正是着眼于探究如何培养儿童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道德学习,培养其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力。
课题组认为,不存在独立而架空的道德活动,它应该包含在人类各种活动体系之中。对于儿童来说,道德的学习和智力的学习、审美的学习等各种学习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本课题所倡导的道德学习是在儿童的创意学习生活中发生的,关注他们立德与学习的同步成长、营造“全员育人、全学科育人、生活育人”的德育文化氛围的创意德育课程,可以更有效地改进儿童道德生活状态,唤醒儿童的主体意识,多维度帮助、支持儿童德性的生长。
2017 年8 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 8 号)中“德育总体目标”明确指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道德学习的研究应该去关注儿童个体生命的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引向自我幸福的能力。儿童是否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道德的学习,在道德教育中非常重要。创意学习生活充满童趣、充满想象力、特别有意思,贴近道德发展的需要,能够让儿童够积极参与,为儿童提供充满幸福体验的道德学习生活,从而在过程中享受创意快乐,同时成就道德生长。
对于德育,总有一种刻板的印象和误解——德育等于说教和灌输。我们认为,儿童道德的习养不是也不能是教育者所给予,而应是儿童在自我的道德活动中生成。创意学习具有挑战性,也会伴随着挫折和失败。成长型思维的心智模式追求,旨在使儿童在课程参与过程中,积极面对一切,拥有强烈的挑战意识以及对挫折和失败的预期和超越意识,自主生成强健的人格特质。
高德胜在《再论道德学习在生活中是如何发生的》一文中指出,道德学习不是认识性的,而是存在性的,我们不是将道德作为认识对象来学习,而是以生活与存在的过程作为道德学习过程的。[2]
课题组从学校创意学习生活出发,成立了“小问号体验中心”“小海豚服务中心”“小天使自治中心”“小海螺媒体中心”四个主题性道德学习场所,为儿童的道德学习提供新的平台。“小问号体验中心”围绕问题学习和解决,促发儿童的道德理解;“小海豚服务中心”围绕价值服务和责任,引发儿童的社会参与;“小天使自治中心”围绕自我管理和反思,激发儿童的道德自觉;“小海螺新媒体中心”围绕创意发布和激励,生发儿童的向美表达。[3]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独特性,如何培养他们在面对不同学习生活状态时的积极心态,就必须重视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为此,课题组根据小学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发了新课程——“情绪管理课”。
课程引入情绪管理绘本、四格漫画、游戏等教育媒介,从儿童在学习生活中具有的共性情绪状态出发,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情绪,调整情绪的张力,转化负面情绪,发展正面情绪,为个体情绪找到群体归宿。如在“不伤心的秘诀”这一课中,首先通过小游戏“情绪小脸谱”了解伤心的情绪是一种正常的表现,接着通过“心情观察员”来分析讨论,并使他们认识到“伤心”情绪的危害,再通过分享情绪绘本来寻找快乐的秘诀,最后运用快乐秘诀化解自己的伤心事,并用四格漫画的形式来记录自己的情绪管理过程。这样,儿童的情绪在尊重、释放、唤醒、化解中,找到了群体归宿,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成长型思维”。
如果说,“情绪管理课”侧重于教师引导下的儿童道德学习的自我生长,那么,“儿童书坊”项目则是儿童道德学习的积极主动的自我表达与分享。
该项目的启动,使儿童可以根据自己成长中的烦恼与困惑,寻找选择解决烦恼困惑的相关书籍,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同学进行分享,优秀的方案会定期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推出,在每周的班会课上也会进行分享。“儿童书坊”项目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给予儿童自由生长的空间,发挥了儿童自己教育自己、同伴影响同伴的功能。儿童将自己解决烦恼与困惑的途径融入一本本书和一个个小故事,令其他儿童读起来既亲切又有意思。对于推荐人来说,读到一本好书,是一种特殊的体验,而他个体的经历又为这本书注入了新的内容,更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成功体验。这样的方法,不仅丰富了学校德育的方式和路径,更照亮了儿童接下来的全新学习历程。
着眼于创意式道德的学习的时空的延展,学校公众号“致远微语”搭建了“致远之声”平台,以进行道德学习模式的创新,推进“互联网+”时代下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研究。
实现网络、书本、家庭、社会等多方教育资源的融合,将道德学习真正生活化、社会化、互动化、开放化。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地有选择性地学习,以满足他们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教师、儿童、家长、社会的共同参与提供了可能;此外,还可以化解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焦虑与困惑,营造积极向上的能量场。“情绪管理课”“儿童书坊”均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线上展示、交流与互动。与之相呼应的学校常规教学,又是对线上内容的回馈与巩固,从而实现了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的协调以及个体发展需要和群体发展需要的平衡。
我们建设了“儿童道德学习坊”电子评价网络平台,在学校APP 栏目中设置专栏——“儿童道德生长树”创意评价,该平台具有记录和评价两方面功能,让道德成长过程更加具体清晰。学校为每位儿童建立了基于成长型思维的创意式道德学习电子档案,记录儿童道德学习的图片、视频、活动卡、创作作品、自己写的成长故事等,让道德生长的果实挂满枝头。
发挥评价对儿童品格提升的激励作用,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实践与研究的兴趣,促进身心发展。“道德生长树”可根据他们在品格成长方面的表现来获得机会促进“成长树”的成长。当儿童有优秀表现时,就可以获得肥料和水,从而对“成长树”进行培植。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都是一棵“成长树”,每个孩子都在不断成长。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颗星星都闪亮。优秀人物的成长故事是儿童道德学习的标杆。故事中榜样的经历及其人格发展历程,就是对孩子道德的最好唤醒。“致远新星”评价体系,坚持从小处入手,从细处着眼,多维度展示优秀典型,努力激发他们身上拼搏进取的精神,不断强化对自我的角色认同,提升其自信。这让每个孩子都知道,不管自身漂亮与否,他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都有发光闪亮的可能。
给儿童树立起身边的榜样,给他们提供鲜明、可模仿的典型,使他们在对自己崇拜、喜爱的人物的仿效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认识,激发其内在的上进热情,强化成长的自觉行为,并学会认可自己、欣赏自己。
“致远新星”评选活动贯穿整个学年,面向全体,每月一期。通过个人推荐、同学举荐、老师推选等渠道选拔人选,最后由学校审核通过。每一期当选的“致远新星”在学校周五的“荣誉时刻”时间面向全校进行展示,并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同步推广其事迹。这样,不仅能让更多家长和儿童了解,还能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
“致远新星”活动激发儿童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地去面对自己,接纳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将自己的优点放大,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小目标、小梦想,从而产生巨大的内驱力,使自己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