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丽
(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卫生学校,广西 柳州 545005)
护理技能是护生走向临床、服务社会的必备条件。为了检验护生护理技能,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办校实力,每年各校、区省、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护理技能比赛。护理实训基地是护生提升护理技能的重要场所,因此,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会影响护理技能训练成效及护理技能比赛结果。我校于2018年获批广西中等职业学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所得资金主要用于加强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笔者作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负责人之一及护理技能比赛校赛、区赛及国赛指导教师,总结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对护理技能比赛的影响,阐述如下。
我校是一所全日制的自治区直属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据调查,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普遍存在护士职业素养偏低问题[1-2]。护士职业素养是指从事护理职业者在从业时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和涵养,是在从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是护理职业内在规范和要求。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形象、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等方面内容[3]。如何提高护生职业素养成为中职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我校在吸取相关学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加强护理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提高护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从物质环境建设、护理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管理模式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着手,同时完善硬件条件,使护理实训基地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培养护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提高护生职业素养,满足临床护理人才需求。
区省和全国的中职护理技能比赛旨在通过赛事,全面考查参赛选手职业素养。比赛以临床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要求,对患者实施连续的、科学的护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护理技能比赛包括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理论考试范围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一致。技能考核是选手根据案例实施护理操作,2019年的考核项目是心肺复苏、静脉输液、口腔护理、踝关节包扎,重点考查参赛选手知识应用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人文关怀能力。通过护理技能比赛,了解学生操作技能,引导学校适应行业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推进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能够顺利进入护理岗位胜任临床工作的护理人才,满足临床需求。
我校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视角建设护理示范性实训基地。学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思路与护理技能比赛宗旨不谋而合,提升护生职业素养,满足临床人才需求是两者共同的目标。历经近一年,学校护理实训基地于2018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此时正值2019年广西和全国中职护理技能比赛筹备之际。护理实训基地建成使用,在护理技能比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训基地的使用,不仅为护理技能比赛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和物质保障,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经验,促进指导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和训练方法对选手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脱颖而出,最终取得中职组护理技能比赛广西区赛一等奖、二等奖及全国赛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护理实训基地物质环境建设为护理技能比赛训练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和物质保障。
建设具有仿真性、职业性、综合性、先进性的现代化护理实训基地是护理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我校特别邀请三甲医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专家共同商讨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护理实训基地模拟真实的临床环境,设置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专科病房及ICU、手术室、产房、门诊等科室。同时,按照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区域规划,如门诊—急诊—住院部、护士站—治疗室—病室、更衣室—洗手室—手术室等,各区域划分符合医院设置要求,犹如一所功能齐全的医院。在仿真化和职场化的护理实训基地接受训练,有利于增强选手职业感,使选手每一天的训练都能快速进入最佳状态。
为了培养护生良好职业形象,护理实训基地设置了护理礼仪训练室,开设护理礼仪课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日常的护理礼仪训练能使选手在比赛过程中呈现大方、得体、自信的美好形象。
模型在护理技能训练中不可或缺。护理实训基地购置了许多操作性强、功能齐全、高度仿真的模型,其中部分模型与技能比赛要求一致,为选手精准训练提供了物质保障,有利于消除选手在比赛过程因模型不同导致的陌生感,促使其比赛时稳定发挥。
由于后期交流学习、影像留存的需要,比赛过程需进行全程拍摄和录像,而这会对选手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护理实训基地紧跟信息化建设步伐,安装了录播系统和监控系统。训练时对选手进行录播拍摄及隔房观摩,让选手适应各种外界干扰,集中注意力,专注比赛。
加强护理文化建设,使选手更深刻地理解护士职业内涵,培养选手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坚定职业理想,增强比赛信心和勇气。
护理文化建设的精髓是护生职业情感培养、核心价值观培育。营造良好的护理文化氛围是护理文化建设的前提。护理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楼道、走廊、墙壁、宣传栏等,悬挂南丁格尔的肖像、生平、事迹图片及往届参赛选手的获奖图片。南丁格尔是护理事业的开创者,她慈祥的目光能让师生时刻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她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白衣天使为人类健康坚守一生。南丁格尔引领着选手不忘初心,坚定人生选择。往届选手获奖图片的展示,能给选手以榜样的力量,鼓励选手克服重重困难,勇于攀登,不断超越。
在醒目处和行为动作点张贴各种温馨小贴士,比如,护士行为规范:“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窗轻”“请保持安静”和文明礼貌用语等,使护士职业行为规范、文明礼仪逐渐成为护生的日常行为习惯,避免在训练过程刻意强化选手而使其表现得呆板、不自然。
为了培养护生爱心、耐心、责任心,我校在编写《护理学基础》校本教材和修订操作考核标准、操作流程时,将人文关怀内容融入其中,增加人文关怀细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循循善诱,适时引导,逐渐渗透,使护理文化逐渐成为护生的职业品质和职业修养。护理技能比赛将人文关怀素质作为重要考点之一,考核标准中明确相关分值。比赛训练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注重选手人文关怀能力训练,时常让选手模拟患者,了解患者的感受,如肢体摆放是否舒适、动作力度是否适宜、关心是否到位等,处处为患者着想。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有利于增强选手职业意识,培养选手自我管理能力,规范选手职业行为,提升选手职业能力。
制度是规范的基础,是管理的核心。首先根据实训室管理和要求,修订护理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如《实训室管理规定》《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实训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训室开放管理制度》《实训室仪表着装要求》等,使护理实训基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培养护生自律品质,增强护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技能比赛训练是一个枯燥而漫长的过程,如果单纯依赖指导教师监督,被动训练效果将不佳。选手若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自觉自律,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加倍付出,才能事半功倍,提高训练效率。
临床护理管理制度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标杆,将其融入护理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使其成为护理实训基地的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医疗废物处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有利于护生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有利于护生轻松适应临床护理工作。设计护理技能比赛操作流程时,很多环节来源于临床护理管理制度要求,它决定了操作流程是否规范、正确,如患者和药物的查对,医疗垃圾、生活垃圾、锐器的分类处置,院内感染的预防,职业暴露的防护,等等。将临床护理管理制度运用于护理实训基地管理,有利于提高选手对临床护理管理制度的认识,加深选手对操作流程的理解。
护理实训基地实行开放管理和学生护理部自主管理,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课外开放实训室,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对学生技能训练、自我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实训课时有限,护生练习时间不足。为了充分利用实训室,提高模型设备使用率,实训室课外时间对护生开放。课外开放实训室,有利于增加护生练习时间,提高操作技能,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考核成绩及技能比赛训练效率。
为了将实训室开放落到实处,同时解决实验员人手不足问题,从各班遴选品学兼优的学生,组建学生护理部,模仿医院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的三级管理架构。实行以护生管理为主、实验员管理为辅,由护生对护理实训基地进行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实训室的纪律、安全、卫生、训练预约、使用安排及物品耗材、设备模型的使用等均由学生护理部成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统筹管理,学生护理部成员进行分组、分工、轮值。同时,学生护理部成员还要对日常出现的常规性问题进行协调解决。学生护理部成员在护理实训基地管理过程中得到历练,提高了管理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往后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5]。由此,学生护理部也成为学校参加省市及全国技能大赛选手选拔的骨干基地[6]。2019年我校技能比赛参赛选手均来自学生护理部,选手凭借较高的综合素质,以饱满的热情、稳定的状态迎接比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回馈往日的付出。
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护理技能比赛训练规范化、科学化。
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永恒的话题,是护理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重点。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师实训教学水平。教师将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灵活运用于护理实训教学活动,并参加护理技能比赛训练指导。
微格教学又称微观教学、微型教学,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通过技能分解、分步示范,利用录音、录像等设备,帮助被培训者掌握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微格教学法具有重点突出、目的明确、反馈及时等优点[7]。同时,微格教学的开展,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观察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8]。将微格教学法运用于护理技能比赛训练,利用手机或摄像机录制选手操作过程。通过观看自身操作视频,选手发现并正视自身不足,从而有目的地进行自主练习,避免错误反复出现。将训练视频与优胜选手视频进行对比,使选手了解到差距,进而认清目标,找准方向。通过反复播放视频,使选手研究细节,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及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
标准化病人(SP)又称模拟病人,是指正常人或者慢性患者通过培训,在医学教学和培训过程中发挥患者的作用,配合学生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技术操作等,并展现出患者的心理和社会特征。教师标准化病人(TSP)教学是由SP延伸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由有经验的临床教师代替SP来扮演患者。由于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TSP不仅是称职的“患者”,还是非常好的指导者和考核评价者[9]。笔者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在护理技能比赛训练中,还扮演教师标准化病人角色。以往的训练过程中,选手对着模型人进行操作,沟通时自言自语,不免枯燥,缺乏情感。教师标准化病人的运用,“患者”与选手互动交流,使“护患”沟通自然,富有感情,有利于增强选手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用标准化病人进行教学,适当增加障碍情景,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10]。比如,“患者”按压输液拔针的位置不正确,考核选手是否注意观察,能否及时发现错误并给予正确指导;踝关节扭伤包扎时,“患者”过度紧张,考核选手是否及时安抚和有效宣教等。
护理技能比赛中技能考核要求选手根据案例实施护理操作,考查参赛选手知识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法对选手进行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指导教师查阅大量临床资料,编写临床常见案例。操作前选手随机抽取案例,并根据案例病情实施操作。比如密闭式静脉输液: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需严格控制滴速,对于严重脱水且心肺功能良好的患者,需快速补液;口腔护理:根据患者有无口腔溃疡进行处置等。通过案例教学,提高选手知识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心理素质是技能比赛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它直接影响选手正常水平的发挥。以往的比赛训练过程中,指导教师常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忽略心理因素对训练效果和赛场发挥的影响。选手面对巨大的压力和高强度的训练,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烦躁、忐忑等不良情绪。指导教师需了解选手在参赛各阶段的心理变化,于训练前、训练期间、训练冲刺、赛前、赛后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通过全程心理指导,使选手稳定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其以积极的情绪参加比赛,促进选手在赛场上稳定发挥[1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指导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水平和钻研能力及比赛训练质量。
教师是实训教学的主导者,护理实训基地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培养,通过多途径、多方法,创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多次组织教师到优秀学校参观学习,总结经验;组织教师定期到医院实践、进修,学习临床护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组织教师查缺补漏,邀请行业专家、名师来校举办专题讲座;专任教师与临床护理专家互兼互聘,使护理教学贴近岗位、贴近临床、贴近服务对象;定期举行教学能力比赛,展现教师风采。通过多项举措,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营造主动学习、刻苦钻研的良好氛围。笔者作为教师队伍的一员,一直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关于学生护理技能比赛,赛的是学生,考的是教师。比赛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职业素养的比拼。学生就如一块未经打磨的玉石,要想让它绽放光彩,就需要指导教师对它进行精雕细琢。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操作,还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等;不仅要教会学生简单地按部就班地完成操作,还要教会学生自信、从容,这就对指导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想教会学生一个点,教师必须研透一个面。笔者作为指导教师,只向选手传授护理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寻找让选手制胜的法宝。首先分析以往比赛选手失利原因,从操作、理论、仪表、动作、表情、言语、人文、沟通等方面,寻找其与优胜者的差距;探究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训练方法决定了训练效率;请教行业专家及名师,学习技能训练技巧;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总结获奖指导教师相关经验;根据选手特点制订个性化训练方案;查找赛时发挥情况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方法,使选手在比赛过程中得以稳定发挥。指导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教学水平和钻研能力,以保证比赛训练质量。
加强护理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提高护生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及护理技能比赛竞技水平。2019年全国护理技能比赛中,我校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首次在国赛获奖,虽然三等奖离我们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我们不足以之为傲,但它见证了选手和教师的进步,见证了学校的成长。我们将在改革和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不断培养高素质的新时代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