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艳平
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组块教学,突出各个数学知识点的内在关联,以便让学生能够全面内化、整合数学知识,切实优化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组块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知识的碎片化教学问题,需要学生自主发散个人思维,围绕关键词整理相似、同类概念,由此形成知识结构,以便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灵活迁移相应知识。因此,教师要整理归纳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引导学生从一个知识点进行发散,总结有关概念,由此实现组块教学。例如,在“三角形”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与三角形有关的数学知识,如“角的度量”“认识图形”“长度单位”等,使其据此观察三角形的图形结构、内化三角形的概念。待学生学完本课知识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及时总结相关知识点,认真分析三角形的分类及其角的度数特征,由此发散思维,将三角形、四边形等概念都归入“多边形”这一数学概念之中,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分析与三角形有关的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丰富的解题活动十分重要,而且一个数学问题很可能会涉及多个知识点,且存在多种解题策略,所以同样具有组块特点,需要小学生及时归纳解题经验,归纳有效的数学思维方法。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当堂检测活动,切实丰富小学生的解题经验,帮助其归纳多元的解题策略,逐步提升小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多道数学计算题,让学生自主应用本课知识去解题,教师及时整理各道习题的考点与解题思路,鼓励学生以近似数这一概念去估算小数加减法的具体结果,由此训练学生的估算能力。这样,小学生就可以在数学课上学习精确计算、近似数估算这两种解题策略,也可将这两种解题思路应用到其他的计算活动中,稳步提升数学计算能力。
组块教学强调的是“关联性”教学,需要全面整理数学知识,以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去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利用思维导图切实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在“四则运算”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数的运算”作为思维导图的关键词,然后让学生自主发散思维,全面填充思维导图的具体内容。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全面回顾加、减、乘、除四种计算方法,从混合运算、非混合运算两个角度进行总结。教师帮助学生积极拓宽思维,主动整合各个知识点的内在关联,切实实现了组块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