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术》:明码标价的功名

2020-12-30 10:08韩田鹿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成大器阴间功名

○韩田鹿

在科举考试中,蒲松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这使对自己才华高度自信的他耿耿于怀。而他找到的自己连连失利的原因,除了考官有眼无珠、好坏不分,就是考场的黑暗腐败、贿赂盛行。那么,身处思想钳制极严、读书人动辄因言得罪的清朝,蒲松龄是怎么在他的作品中影射出他眼中考场的种种弊端的呢?请看《僧术》。

黄生的祖上曾是显赫的大家族,可惜还没到他这一辈就早早没落。不过黄生还是有些才气的,在当地也颇有名气,这使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考取功名、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梦想。黄生认识一个和尚,二人关系很好,和尚看黄生多年不能中举,就说自己懂一些法术,可以贿赂阴间主管科举的使者来改变他的命运,但想中举的话要十千钱。和尚知道黄生贫穷,提出自己可以帮他出五千,黄生去筹另外五千就可以了。到了约定的时间,和尚让他把钱捆在一起放在一口深井旁边,自己去庙里做法,自己到庙里的时候黄生就把钱推进井里,等大概半顿饭的时间水里会浮出来一个大铜钱,对大铜钱行个礼事情就妥了。但黄生心想有没有效果还不一定,就先把一千钱推进井里。过了一会果然井里浮上来一个车轮大的铜钱。黄生这时候相信了,赶紧行礼,又投入四千钱,但这四千钱并没有沉下去。和尚回来后责备黄生吝啬,说阴间使者只收到一千钱,只能买个贡生,又叹息道,吝啬的人难成大器。之后黄生果然考中贡生,从此再也没在科举路上前进一步。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能看出什么呢?表面上来看,一个书生,在命运转折的关头,因为舍不得花一点小钱而耽误了自己的终身大事,这正是和尚所说的,“吝啬的人难成大器”。

但蒲松龄是在嘲笑黄生吝啬吗?如果只理解到这一层,就误会蒲松龄了。科举应当唯才是举,唯一有效的应该是真才实学,而不是其他任何因素。可是在和尚口中,功名竟然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不肯掏钱买功名竟然被称为“难成大器”的“吝啬之人”,那么那些成了“大器”的,又是些什么人呢?蒲松龄批评的不是黄生,而是那个贿赂盛行、无异于黑市的科场;真正要我们反思的,是科举制度的漏洞。故事写的是和尚帮黄生贿赂阴间使者,而其笔锋所指是人间科场上屡见不鲜的徇私舞弊、暗通关节。

科举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的施行,打破了贵族对社会资源的垄断世袭、促进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垂直流动,使得身处中下层的精英能够不断补充到上一阶层中,社会也能够因此具有极大的弹性与活力。但是,这一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大量的问题,其中之一即是贿赂公行、科场舞弊,历史上屡见不鲜的科场弊案就是这一点的最好说明。人才是国家的根基,考风的败坏,不仅挡住了下层精英的向上之路,也动摇了一般人对社会的信心;而通过贿赂上位的官员们更是会污染风气,让朝政一步步走向官官相护、贪污腐败。《僧术》为我们揭开了科举这项封建王朝根本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黑幕一角,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成大器阴间功名
明在“知不足”
出国感言
舍得用,孩子才能成大器
《聊斋志异》中的阎王形象
习家池古今(新韵)
剪纸大师齐秀芳
吟诗误功名的孟浩然
病后弃政从文
天堂和“阴间”,马代有两张脸
守一心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