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教的威力

2020-12-30 10:08霍贵高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乐记乐教雅乐

○霍贵高

孔子认为,美好人格形成的过程是这样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来感发对美的向往,礼来确立行为规范,乐来最终完成美好人格的构建。

那么,究竟什么是乐呢?《乐记》中认为,声、音、乐就像三个台阶,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关系。人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产生情感,情感出现就会发声;声按照一定的美感形式组合起来,就叫音。比如说,我们“啊”的一声,这叫声,如果把“啊”按照一定的旋律唱出来就叫音。如果把“啊”唱得很优美,不快不慢,恰到好处,唱出“和”的感觉就是乐。音,是从人心中产生出来的;乐,则是与人们的伦理相通的。在古代,人们的伦理既强调规则,也强调和谐。这个特点跟乐是一样的。因此,《乐记》认为,知声而不知音,就是禽兽;知音而不知乐,是一般老百姓。显然,只有仁人君子才懂得乐。

前几年,浙江卫视推出的音乐栏目叫“中国好声音”,栏目的名字起得很恰当。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歌手的演唱,确实没有达到乐的境界,不能叫“中国好音乐”。很多歌手的演唱过于悲伤,或者过于热烈,或者过求新奇,都不符合古代儒家的温柔敦厚之旨,有失于和。这种失和的声音(当然不能叫乐)对人的成长、人格的完善并无过多裨益。试想,一伙青少年在灯红酒绿中唱着摇滚,肆意发泄着内心的情感,时而眉头紧锁、如怨如慕,时而捶胸顿足、悲痛欲绝,对他们的心灵世界有怎样的影响呢?再想,学子二三,正襟危坐,弹着古琴,唱着《诗经》,对他们的人格形成又会如何?

正是因为乐的巨大力量,中国古代才非常重视乐教。《诗》三百篇,孔子都弹唱一遍,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到了汉代,独尊儒术,又把《诗三百》尊为《诗经》,此后,历代传诵,不绝弦歌。不过,汉魏以后,乐教低迷,清末民初的新文化运动,又是对乐教的一次冲击。时至今日,改革开放、经济大潮、信息科技革命裹挟着物欲,也把很多人带进了享乐主义的泥淖。网络提供了无限丰富的视听资源,多数人选择的是极欲享受,经年不休。当此时,试问雅乐何在?有多少人还在弹唱欣赏?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教育界应该担起恢复乐教的重任。我们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去劣扬善。在学校不播放情感过于悲伤、过于缠绵、过于摇滚的音乐,也要教育学生,少听那样的音乐;同时,要精选情感健康、音韵和谐优美的音乐,多播放,多教唱。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学弹古琴、唱《诗经》。

乐教的恢复任重道远,不过,如今的网络时代也为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只要我们认识到位,想学习正音雅乐还是很方便的。

猜你喜欢
乐记乐教雅乐
乐籍西译:五种《乐记》西文译本、译者及其传播
朝鲜李朝时期宫廷雅乐的传承与发展
日本雅乐的传承与流变兼论中国雅乐的价值重构
唐雅乐大曲存辞考略
雅乐的来龙去脉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改变小学语文教学观念
《乐记》哲学思想研究的文献综述
语文课堂的乐教与乐学
值得肯定的《乐记》两版本比较研究
论孔子的乐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