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师发展中心 郭宪章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抓好中学生德育面临诸多挑战: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以分数评价学生的问题始终存在,不少学校、教师深陷泥淖;在网络信息的环境中,不良信息传播更为便捷迅速,令人防不胜防;在青春期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小学阶段的批评、激励等德育方法逐渐失效,令人感到无奈。
面对这一系列难题,我们必须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创新教育方式,完善德育方法,予以有效破解。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德育体现在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和学生相处的每一分钟。
一是要率先垂范。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教师要讲政治、守纪律,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不能信口开河,误导学生。教师要管好自己的课堂语言、日常语言、网络语言。在利义选择、品德修养方面,教师要经得起考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十次说教也比不上一次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带头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要带头不做。身正而其威自立,学生才信服。
二是要把品德修养置于评价学生标准的首要位置。不少教师在教育管理中,不自觉地对学习好的学生高看一眼,出现“一俊遮百丑”的现象。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机会,对他们的日常身心状态关怀备至,纪律上要求相对宽松。而对成绩差的学生,要么不管不问,要么过于严苛。这会对学生的心理带来不利影响,埋下对社会产生负面认识的种子。教师要以道德修养表现作为评价学生的首要标准,促使学生洁身自好,向合格公民、社会好人的方向成长。
课堂是德育主渠道,要深入挖掘各科教材中隐含的德育内容,这已是共识。比如通过物理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等。
教师在课堂中渗透德育要注意联系实际,比如,当下中国在抗疫中的杰出表现、中美关系实质、网红主播出格节目等,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培树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要充分利用新面世的优秀文化产品中的德育素材,特别是影视作品,如《战狼》《流浪地球》《哪吒》《八佰》等,这些素材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与思考,有极高的德育价值。
德育不是剥离出来的工作,而是和教育、管理融合在一起。所以,在学校教育工作的每一条块、每一细节中都要有德育意识,朝向德育目标。
比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要塑造学先进、扬正气的良好班风,以集体文化来熏陶学生。学校在开展各种活动时,要注重其德育内核,把升旗仪式、节日庆典、文体竞赛等落脚到爱国主义精神、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协作精神、不骄不馁精神等的教育上来,让活动有内涵、有灵魂。
在家校合作方面,学校要坚决摒弃“唯学习成绩论”,要通过专题讲座、家长会、家访、群组交流等形式,向家长传递德育第一的观念,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