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宗俊 何欢营
(新疆理工学院 新疆 阿克苏 843100)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最为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主要为篮球、足球、长跑、羽毛球等等,另外,体操、舞蹈、武术也是较为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但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时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例如,课程机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教师团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基础设备设施不健全等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阻碍了体育课程配套优化和改革。因此,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体育教学模式、教研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打造良好的互动型课堂,拉近师生距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是当前大多数本科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必然发展趋势,直接影响着院校的改革效率。
要切实推动应用型本科体育教学课程配套改革优化的效率质量,院校及教师应当立足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两个主要方面,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学习能力、教学进度、教学目标任务及教学内容,设置差异化的教学机制,构建符合应用型本科体育发展配套设计体系,以便学生及教师高效开展并完成学习工作。与此同时,在对应用型本科体育配套课程进行健全和完善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应当对整个教学流程、教学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还应当找到配套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基础体育相关知识技能进行有效的贯彻落实,通过一系列多元化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探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全新教学模式,梳理教学流程,优化教学形式,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具体而言,体育课程配套优化设置应当基于教学理念、指导思想、课程机制、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手段、教师团队的建设、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等等多个方面和层面入手。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体育教学主要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优质人才,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立足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必须贯彻落实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标准,通过理论、实践、综合素质三个方面推动教学的改革发展。具体而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明确提出体育教育与智育教育必须充分系统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实现全人类的发展,这也是我国教学发展的必经之路。体育课程改革主要是为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创新学习意识,在未来以强健的体魄迎接生活和工作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育人目标。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体育改革创新应当科学合理的协调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比例,不能过于重视实践而忽略理论基础,也不能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这样会导致教学机制、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暴露一系列教学问题。基于此,教学改革发展必须立足于人才需求,搭建健全完善的培养机制,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任务,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持续更好的就业创业。
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带给人们生活工作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质量、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学生的身体素质却每况愈下,无法承担起发展社会的重任。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设置体育课程教学从本质上来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从而更好的应对未来生活和工作的挑战。由此可见,体育教学改革应当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不能仅仅依靠专业技术促进学生发展。但根据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单纯的认为专业技术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身体素养,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因此,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专业教学改革,忽略了体育课程创新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体育教学均是按照生搬硬套的模式,只是为了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大多是根据体育项目的主要类型进行划分,以竞赛项目为主,娱乐项目为辅,教师通常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向学生传输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但却忽略了体育艺术、体育精神、体育文化的真正价值及内涵。由此可见,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久而久之,高校对于评价机制的建立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及实用性,阻碍了教学的改革创新。
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体育教学改革不仅仅针对教学内容,还应当在传统基础上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众所周知,在当前我国教育行业中,不管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还是传统的本科院校,对于体育教学方法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没有立足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学手段简单粗暴,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就是在室外开展活动,这样的错误理念忽略了体育价值的凸显和挖掘。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已经对传统教学形成了惯性,思维固化,因此要创新教学与实践活动难度较大。
教育行业的发展使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扩招,但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就业难等等都时刻影响着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问题在于缺乏多元化、完善的教学资源,这是大多数专业课程都会面临的问题,但其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尤为明显。因此资源的缺乏增加了教学改革的难度。
众所周知,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体育改革要想在短时间内全面解决困难困境难度较大,因此,高校必须深入研究体育教学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当前社会中先进的教学理念,由相关教育部门对高校的整个教学活动教学流程进行监督管理,督促其不断完成改革目标任务,引导高校及教师正确看待体育教学改革创新对于院校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从而全身心投入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例如,由院校教务委员会深入体育教学活动,直接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析教学目标任务,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高效的目标任务,并时刻跟踪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对学生及教师进行考核。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系统全面的结合,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推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教育部门应当引导教师转变传统滞后的教学理念,从固化的思维中解脱,利用先进的社会技术,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从多个渠道、多个途径开展体育改革创新活动,并在院校中营造出良好的积极的环境及氛围,转变不良风气,为体育改革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建立起健全完善的多元化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并采取相应的手段制度进行贯彻落实,改变传统滞后的单一的结果性评价。例如,多元化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管理,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课堂活动参与度、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判断体育课程的设置设计是否满足学生需求,是否将其与未来专业就业相结合,能否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及兴趣爱好,再分析体育课程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逐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与此同时,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立足于教学的有效切入点,让学生易于理解并掌握,寓教于乐,不断填充自身的知识框架。
体育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仅要对传统的项目课程进行调整优化,做好基础教学,还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拓展教学,引入健身、休闲、娱乐等等相关的内容。第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其对体育项目的了解程度,分析项目的形成发展、对学生产生的重要积极作用及影响,带给学生在身体及心理上的变化;第二,高校应当将体育纳入到必修学科中,对课时标准进行严格约束和规范,强制性的开展创新改革活动,以此为实现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
要切实提高体育教学改革的效率及质量,高校必须立足于自身未来发展趋势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购置相应的硬件设备设施,立足于科技学发展观,对校园社会网络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组织开展一系列体育竞赛,通过这样的方式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并发挥自身体育教学的优势,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教学平台。与此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也可以引入民间体育,例如,踢毽子、抽陀螺等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一系列校内外体育俱乐部中,从而深入了解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和内涵,并且自觉主动地承担起继承发扬文化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