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和伟 杨洁 李桦春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广东 茂名 525000)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包括道德情感的渗透教育、意志品质的间接培养及社会行为的正向引导三方面的内容;具有目标上的整体性,内容上的多样性。实施过程中的潜在性、持续性,效果的隐蔽性、难观测性等特点。本文在分析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内容时,坚持以体育课程目标的五大领域及三个维度教学目标中的德育目标(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为依据,挖掘体育教学中较为突出的德育因素,结合运动项目特点,从道德情感、意志品质及社会(适应)行为三个方面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出加强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即,注重完善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目标设计,不断增强体育教师德育渗透的责任担当,深入挖掘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因素,着力丰富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科学评价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育效果等。
德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存在于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因素也非常丰富,不仅仅局限于某些固定内容,需要不断深入为挖掘并加以应用。首先,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情感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责任感教育。责任感是一种传统美德,责任感的培养也是我国德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所谓责任就是具有承担能力的社会成员份内应做的事、应承担的过失,以及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自觉意识和品格。再次,意志品质的间接培养。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夫体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深刻揭示了体育教学对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作用。最后,社会行为的正向引导。范意识的教育,是培养优秀道德品质的基础。渗透规范意识,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培育学生良好行为规范,形成有组织有纪律的氛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组织性、纪律性。
经过问卷统计、数据整理分析后,了解到目前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方面的总体情况如下。
调查显示,25.5%的大学生认为 “大学体育课只是大学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13.5%的大学生认为“在体育课上只学习运动技术、技能”;55.5%的大学生认为“在体育课上不仅学习运动技能,还能提升思想修养,规范道德行为”,仅有 5.5%的大学生认为“大学体育课无关紧要”。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高校公共体育课可以起到德育教育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在体育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无形的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一般高校都设置了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类,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三小球类,健美操、跆拳道、游泳等常规体育项目,有些学校开展健身健美、攀岩、轮滑、花样跳绳等。这些项目为丰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提供了有利条件。
调查显示,体育教师对教学中德育渗透比较重视。对“您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实际状况如何”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渗透德育内容”的比例最高,占55.6%,23.4%的体育教师 “经常将德育内容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仍有21%的体育教师“以传授技能为主,偶尔涉及德育内容”。
调查显示,70.8%的体育教师能够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榜样,身正为范”;70.2%的体育教师 “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引导”;65.6%的体育教师“在教室理论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55.5%的体育教师“结合育人目标,不断丰富体育活动内容”;38.8%的体育教师“对一些学生的不规范行为适时地指导和教育”;18.8%的体育教师“树立榜样的力量。
打铁还需自身硬,育人首先要育己。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的重要前提是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所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还应该以其自身的德才学识、人格品质,形成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体育教师无可替代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要求体育教师增强育人的自觉性,挖掘德育渗透因素,要求体育教师提高德育渗透意识,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主动探索一切教学活动的德育价值,应着重在以下方面下功夫。其一,注重体育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德育渗透因素,通过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加强对体育学习集体的道德规范与行为教育;其二,在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介绍与讲解方面,强调所涉及具体项目的精神内涵,发展历史,挖掘其道德意蕴,进而对大学生思想意识方面进行引导;其三,善于在日常训练活动中挖掘德育因素,在活动中加强德育价值的引导。
当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体育教学做到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与培养学生能力并重,以及做到提高知识能力与发展健全人格相协调。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时,体育教师要树立全面育人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知识、技能、个性品质、能力和行为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德育目标的实现,常常以一种隐性状态出现,渗透在平时学习与练习的过程和方法运用之中,在知识与技能的建构情境中显现、发展和形成,体现在师生交流、合作在知识、探究之中。它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身体技能练习逐渐习得的。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拓展课程资源,拓展教学空间。
体育教师深刻理解德育渗透特点、内容,明确德育目标后,就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掌握丰富的德育渗透方法,并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第一,语言感染法。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则还需要体育教师以更加生动、更具启发性和感染力的语言表达;第二,典型示范法。如,在日常体育训练中,让其他学生能在直观印象与情境的刺激下,引发内心思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对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引导;第三,互动教学法。重视互动式教学理念的融入,在师生互动中启发诱导,及时施教;第四,环境熏陶法。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也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暗示作用,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产生各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五,行为强化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正反两方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行为强化。
对于一个完整有效的体育教学过程而言,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应该重视对学生情感、意志、品格及个性发展方面的评价,并将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例如,在集体项目的学习评价中,通过反馈信息得知交往与合作方面评价不佳,就会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分组练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和组员之间的交流与配合,逐步提高学生群体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对体育教师进行整体体育教学评价时,要高度重视德育渗透方面的评价,包括他们对实施德育渗透的态度、挖掘德育因素、渗透德育的能力、科学方式方法的运用和对学生产生的实际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反馈信息,来协调教学程序、改进德育渗透的方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使德育渗透向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前进。这对提高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仍然存在若干问题。如: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实效与预期存在差距,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方法有待创新,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评价不够全面。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对德育渗透重视不够,体育教师有重技能传授轻德育渗透的观念,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德育形式之间存在矛盾等。一方面,高校公共体育部门应提高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视,贯彻全面育人的教学理念,倡导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实施。另一方面,作为体育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体育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前提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其言行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过程。
然而,无论是高校公共体育部门的管理者还是体育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公共体育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不断加强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真正发挥公共体育教学的德育价值,达到预期的德育目标,进而促进新时期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体育教学总体目标的全面实现。即,不仅重视体育技能、体能目标,还要关注情意表现、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等目标,最终实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已经扬帆起航,新时代的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体育课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必修课,大学校修炼品德也是社会规范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体育教学渗透德育内容的主阵地作用,社会美好的明天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