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枫叶国际学校 浙江 嘉兴 314299)
体育运动要求运动员在平时的活动当中,需要身体和心理的高度配合,进行有规律的技术动作实施。田径运动作为一项相对比较简单的形式化规律性运动,在活动过程中需要练习者心理上与肢体的高度协调统一,并完成一系列的运动技术动作。在田径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根据对于技术动作所表现出的效果给予评判,有的学生在进行跑步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四肢相对配合不当的状态,这种状态在平时被老师称之为不协调的状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根据老师所做出的评判适当的调整。身体的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够快速的完成田径运动中的技术动作实施。在动作转换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性格的差异性所表现出外在的肢体动作会大大的加大不协调性的表现。从而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不良的运动技术在田径运动容易使学生产生运动损伤。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极地调节学生的心理,改变学生不协调的技术动作,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通过实践的教学效果,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论述不协调动作的产生原因与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为教师在以后的田径教学克服和减少不协调学生的技术动作产生,总结一些简单的经验。
身体体能活动作为整个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评定指标,从肢体活动的动作力量、柔韧、灵敏等一系列的指标进行衡量。对于动作不协调学生来说,狭义的解释以协调的灵敏性为主要参考指标。在同等的指令作用下,大脑神经支配运动肌肉所做的准确动作,来衡量学生肢体的协调程度,从科学的指标来测算动作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精准性。根据外在的影响因素能否在特定的速率和节奏下完成一系列动作。在老师发出指令之后,学生能否快速、经济都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一系列技术动作,并且显示出不协调的肢体活动,整体上我们将这部分学生称之为动作不协调学生。
自身本体感觉得相对缺乏。本体感觉器官是机体在进行各种动作活动中,所要达到某种状态的衡量点,根据每个个体本体感觉器官的发达程度,所表现出的动作特点也有所不同,每一个个体在进行自身动作转化过程中,通过本体感觉器官的衡量表现出不同的速度力量,及其对于个体在完成田径技术动作所表现出一系列效率较低的转化动作,都是由于学生的本体感觉器官所要对于教师所表达的指令最真实的错误反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学生自我认知的本体感觉进行不断地纠正,锻炼肌肉与神经对于重新本体感觉的建立。
对于所要学习动作概念的不理解。教师在进行技术动作讲解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对于技术动作的理解不够明确,导致学生在做技术动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迷惑,从而使动作变形,并影响运动技术错误展示。
迁移动作混乱导致技术动作的不协调。学生在进行新的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会有一些经验性的动作给予影响。这些动作大多数与新的田径基础动作有一定的相似性,并且在神经和肌肉系统建立过程中很容易达到一些混乱,从而使学生在进行新动作的过程中,将一些老动作稍作转化变成错误的技术动作,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做技术动作时的不协调。
对于学习田径技术动作的心理厌烦情绪的产生。这种情绪变化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过程反复练习,使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心理动机,让学生无法正常的完成老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并且在强制学习过程中对于技术动作的排斥,最终让学生失去对于学习的兴趣,导致技术动作的不协调。
由于学生处于心理情绪不稳定状态,在进行田径教学过程中,个体差异性的变化,让学生在技术动作掌握过程中参差不齐。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使落后的学生对于技术动作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在内心深处表现出相对自暴自弃情绪。当学生在进行技术动作的演示过程中,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的另类眼光是他们失去了对于技术动作学习的真正目的。
焦虑心理的产生让学生在进行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外界对于自身的学习,在动作演示阶段总是感觉自己是全班最差的学生,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同,展示出焦虑的心态和紧张的情绪,并且放弃在课上练习的机会。
自卑心理使得学生在进行田径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总是认为自己在各种身体状况和技术能力方面,相对较差,不愿意与教师配合。在训练的过程中,总是以应付的心态对待。认为自己无法真正学会复杂的技术动作,从而导致了对于动作认知能力的错误理解。
在田径教学过后,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技术动作评价,使学生产生了麻木的心理,认为自己无论在怎样努力都无法掌握真正的技术动作,从而丧失了对于正确动作学习的兴趣,以自我认知为主体,无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建议。
自身先天遗传条件的运动能力影响。先天的运动因素是学生在田径运动过程中,达到良好运动技能的保障。大多数田径运动成绩较高的学生,父母的运动能力相对较好,并且能够在运动技术掌握过程中。很快的完成老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
自我认知不足。在技术动认知中,不能够正确的理解技术动作的关键点。当学生在田径教学学习过程中,对于技术动作的学习认识不足,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断自身对于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的情况。在进行不断重复的练习过后,无法达到最终的练习目标,从而导致学生失去了对于技术动作学习的信心。
年轻教师教学初期由于教学方法的不当,当给学生带来不良的效果。当进行田径教学过程中,一些动作不协调学生在学习中,仍处于积极的练习状态,由于教师所设置的教学方法和鼓励评价措施,对于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从侧面遏制了学生对于技术动作重新学习的欲望,从而达到了自暴自弃的效果。
学生对于良好学习气氛的适应。教师在进行班级授课的过程中无法控制全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会忽略一部分学生,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严重干扰那些不协调学生的自尊心。最终,让学生在不和谐的气氛当中,容易失去主动性,无法去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技术动作学习任务,在体育课教学中,这方面的原因导致技术动作不协调的案例有很多。
作为学生来说,在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受到大多数同学和教师的关注,能够很好的提高他们学习技术动作的自信心和兴趣。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的评价手段,对于个别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舞和指导。仅仅是一句话和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能够很大程度的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就是在动作指导中要不断地通过身体和语言刺激,让学生真正得到学习过程中的认同感,引导学生相互之间鼓励相互帮助,达到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积极的自信心完成克服技术动作学习困难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心理状态处于不稳定状态,外界不同的困难都会给学生很多不一样的影响,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合理的心理疏导,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技能上经验的交流,让学生的心理能够很好的适应对于技术动作所要遇到的困难。大大的加大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师在进行田径技术动作教授过程中,要通过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完成技术动作的学习。在近些年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之下去学习一些较为困难的技术动作,从而破除学生对于困难技术动作心理困难的顾虑,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去完成田径技术动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进行田径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充分的了解班级学生各个身体状况。从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学生们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和学习技术动作的难易程度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让不同的学生在相互配合和完善的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置出更加有困难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层次教学,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在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的争强好胜心理,让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过程中,容易受到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很难真正意义上的投入到技术动作的反复学习过程中。很多技术动作都是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从而达到动作定型。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相互帮助和合作团体让学生之间通过不断的合理竞争去完成一定数量的重复性练习,从而达到技术动作定型的效果。
对于不协调学生来说,要针对个体特殊的具体情况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教学指导,对于特殊的学生,要从内心深处给与心理干预,制定出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制定出适合这部分学生练习的相关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完善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并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