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师范高等学校 云南 丽江 674199)
作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乒乓球运动的特殊性不言而喻,在大学校园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当前形势下,必须宏观审视大学生乒乓球运动损伤的预防问题,正确把握常见损伤部分与诱因,综合施策,切实提高大学生乒乓球运动的整体效果。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乒乓球运动具有简单灵活、适用性强等诸多优势特点,备受人民群众喜爱,经过多年发展与推广,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大学生运动中,乒乓球运动同样是普及程度最为广泛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乒乓球运动带有一定的对抗性质,尽管不会与对手之间产生身体接触与对抗,但在日常训练与比赛过程中,若不注重安全防护,同样容易导致乒乓球运动损伤,对大学生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长期以来,国家项目部门高度重视大学生乒乓球运动损伤的防护,在制度建设、过程控制、方法评价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在乒乓球运动损伤预防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新时期更好地推进大学生乒乓球运动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活力,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运动损伤问题的发生几率。同时,各大高等院校也在专业性技术指导、医疗设施配备、应急救援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不懈探索,成效显著。尽管如此,受主客观等多方面要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乒乓球运动中依旧会产生多部位、深层次的运送损伤,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身体健康与身体素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肩部损伤是大学生乒乓球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之一,主要包括肩袖损伤、肩撞击综合征等。肩关节是人体自由度较高的骨关节之一,乒乓球运动中的诸多技术动作均需通过肩关节的灵活支持来完成,时常面临着慢性损伤的威胁。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就在于肩关节进行的超大范围的突然、急剧活动,在上臂外展动作时,肩袖肌腱和肩峰下滑囊受到过量的挤压和牵扯,致使肩袖肌会出现急性损伤。若在发现损伤问题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对肩关节造成难以修复或治愈的严重后果。
腰部是连接人体上躯体与下肢的关键部位,是身体旋转、发力的重点区域。在乒乓球运动中,部分大学生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腰部发力技巧,在转身拉球、攻防转换等运动过程中,会使腰部肌肉遭遇过于强烈的突发刺激,使腹外斜肌、腹内斜肌遭遇较高强度的外来负荷,当超出肌肉承受能力时,导致腰部损伤。部分情况下,腰部损伤是缓慢发展的,往往有局部性、孤立性的损伤发展成为整体性、系统性的损伤问题,同时诱发其他类型的身体损伤,降低腰椎稳定性,影响后期运动效果及日常学习与生活。
在人体结构中,膝关节的构成相对复杂,承载着人体的大部分体重,同样也是乒乓球运动中的常见损伤部位。膝关节具有一定的弯曲度,在不同弯曲度条件下,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各不相同,通常随着弯曲度的增大而承担更多重量。研究表明,膝部损伤更多情况下是由膝关节受力失衡所致。部分大学生在乒乓球运动中倾向于追求主动进攻,频繁采用滑步、交叉步等技术动作,向对方发起攻击,这种运动方法对膝关节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极为深刻的。
乒乓球运动的精髓在对技术动作的正确掌握与运用,只有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技术动作,才能充分体现出乒乓球运动的技术优势,在比赛中赢得对方。部分情况下,大学生乒乓球水平普遍不高,在日常训练与比赛中过度追求发力,使身体各个区域与部位遭遇更强烈的冲击,背离了人体结构及功能特点,或强行按照自我意愿进行发力,不利于对形成对运动损伤的有效防护效果。同时,部分大学生在蹬地、转腰、挥臂等方面技巧性不足,无论是在直式握拍,还是在横式握拍中,均不清楚技术动作要领,手势僵硬,击球动作不规范,甚至盲目发力击球。
与其他类型的体育运动相类似,乒乓球运动同样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好训练与比赛前的热身运动,充分激发身体各个部位肌肉群的活力,以充分保障肌肉群的爆发力。纵观当前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实践,普遍存在着准备工作不充分,热身运动实效性与针对性不足等共性问题,片面地认为热身运动可有可无,以至于在肌体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系统未得以充分调动的情况下,便盲目地投入到乒乓球运动中,肌肉群效用发挥不足,身体机能负荷较重,关节灵活度欠缺,加快肌肉疲劳,诱发运动损伤。
乒乓球运动具有专业性特征,必须具有相对专业的指导,并配置稳定可靠的运动场地与运动器材。实践表明,大学生乒乓球运动的自发性较强,难以及时获取更高效、更稳定的专业指导,在遇到技术难题及身体不适时,难以做到有针对性地调整与改进,或者在课后私自进行高强度、高负荷、连续性的训练,过度追求训练目标与比赛成绩,背离了乒乓球运动的初衷。此外,部分乒乓球运动场地狭窄,通风条件、光照条件、卫生条件等不完善,安全防护设施配置不足,间接诱发运动损伤。
乒乓球运动对于技术动作要求较高,尤其对于部分初学者而言,更要严格接受专业教师的专业指导,全面了解与掌握各项技术动作的发力要领,并进行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养成正确的乒乓球动作模式,方可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乒乓球运动中运动损伤的自我防范技能,使大学生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摒弃传统模式下僵化固化的体育运动思维,自觉运用乒乓球运动的正确方式方法解决运动中遇到的新难题。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素质的大学生实施差异化教育,准确辨识各类潜在的损伤风险。
对于乒乓球运动而言,准备工作是否科学充分,直接决定着乒乓球运动过程的合理性,与运动损伤的发生概率密切相关。通过实施科学的准备活动,可有效降低肌肉黏滞性,提高肌肉伸展性,克服器官的生理惰性,更好地适应乒乓球运动节奏,充分挖掘肌体潜能。因此,应结合乒乓球运动训练与比赛实际需求,由教练员引导大学生进行充分准备,做好热身活动,唤起肌体兴奋。通常情况下,乒乓球热身环节可采取的活动有慢跑、拉伸、原地弹跳等,尽管这些热身运动相对简便,但所发挥的热身效果却不容忽视。同时,在科学的热身活动后,也有助于调节大学生心理状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理态度参与到乒乓球训练或比赛中来。
在大学生乒乓球运动中,教练员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是传授正确技术要领与技战术动作技巧的直接实施者与操作者,其专业指导能力的高低与大学生乒乓球运动损伤的防范效果密切相关。因此,应由专业教练员为大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根据大学生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状态等客观要素的不同,尊重大学生个体之间的个性差异,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方法,制定详细可行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过程的系统性与整体性,统筹协调安排不同阶段与不同层次的专业训练。在场地设备方面,应确保场地环境干净整洁,具备良好的通风与光照条件,并根据不同的训练需求配置齐全各类体育用品。
尽管现代高等教育环境相对轻松,但大学生的日常学业依旧极为重要,在乒乓球运动中,会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惰性,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过程监督。在长时间高强度的乒乓球训练中,人体肌体条件将变得相对沉重,若缺乏客观监督与管理,则极易导致训练自觉性与自律性缺失,身体状态与心理状态双重低迷,身体灵活度与敏感度下降,既会影响训练效果,无形之中也放大了运动损伤风险。在乒乓球运动监督中,应对大学生身心状态进行动态化观测,及时排出各类运动损伤诱因,做好日常膳食管理,对重点技术动作进行重点加练。
在运动损伤发生后,必须第一时间进行科学处理,以缓解身体不适,切实杜绝麻痹大意思想,避免过度依赖身体自行恢复能力。对于运动损伤程度相对较轻的状况,可采用冷敷、按摩、包扎等简单手段进行处理,防止损伤状况扩散或蔓延。对于损伤程度相对较重的情况,则及时就医,通过医学专业方法做出应对。在损伤恢复过程中,应配合按摩、微动等方法,适时参加康复性训练,循序渐进地推进身体有序恢复,防止盲目求快而导致的损伤加剧问题。此外,在后续乒乓球运动中,还应针对旧伤和易伤部位加强适当的力量与拉伸练习。
综上所述,受技术方法、热身运动、专业训练等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大学生乒乓球运动损伤预防中依旧存在诸多方面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制约着大学生乒乓球运动质量的优化提升。因此,有关人员应该从当前大学生乒乓球运动的客观实际出发,充分遵循运动损伤预防的基本原理,从热身运动、场地优化、专业指导等方面综合施策,切实消除各类运动损伤诱因,将大学生乒乓球运动推向更高发展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