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姿,杜守颖,吴 清,姜 姗,王 玥,张 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2488)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中药制剂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应用性技术学科[1],它是联系中医与中药的桥梁,也是中医药科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药专业承上启下的主干课程,中药药剂学的内容是中药研发、生产、经营等方面人才必须掌握的,该课程具有传统和现代理论的统一性,生产和临床紧密联系的实践性以及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等特点[2]。传统中药药剂学教学常采用授课式教学法(LBL),由于该课程基础理论较为抽象、内容分散繁杂、信息量大、需掌握的知识点繁多[3],使得学生很难掌握重点内容,学习效果不佳。因此,为提高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引入PI教学法(Peer Instruction,同伴教学法),构建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核心,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探讨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培养高素质、全方位中医药人才为目标的创新教学模式。
PI教学法(Peer Instruction)即同伴教学法,由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Eric Mazur于1991年首次创立并逐步向全世界多所学校进行了推广,国内由北京师范大学率先实施和发展[4],是当前国际教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教学方法之一。PI教学法使用专门设计的用于揭示学生概念错误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概念测试题,借助计算机应答交互系统或选项卡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变传统单一的讲授为基于剖析概念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大班课堂教学中构建了一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创新教学模式[5]。这种交互式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特点[6]。哈佛大学采用FCI和MBT标准化评价工具对PI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科学比较,发现PI法在物理概念的理解、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方法[7]。PI教学法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多种学科的教学中[5]。
布鲁姆修订版认知分类法将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分为6个层次,分别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记忆和理解属于知识基本认知,应用与分析属于知识深入掌握,评价和创造则是知识创新[8]。PI教学法的教育理念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常规实施方法为“学生课前学习—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教师讲解—学生互相讨论—学生互相纠错—教师总结”,根据需要进行知识补充解释或扩展延伸[9]。通过课程阶段设置的一步步深入,学生从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到教师讲解和组间讨论、反思结论再到组间纠错、完善结论,逐渐剖析专业知识,改进错误认知,强化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记忆与深入理解。同时PI教学法可实现传统的教师信息传输式向师生与生生信息交流式的转变,学生不再是信息接收者,而是信息创建者和发布者,通过问题回答与相互讨论与分析、相互批判与纠错等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可迁移能力即通用技能,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是高等教育赋予学生最宝贵的人生财富。专业技能的运用都是建立在可迁移技能基础之上。常见的可迁移能力有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力、自我提升的能力、适应的能力以及外语应用能力等[10]。PI教学法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优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中,创造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深入探究、自由探索的学习氛围,在小组合作、互相交流、互相纠错的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及自我提升的能力得以加强。
PI教学法以概念测试题为主要的测试形式,在实际中的应用按时间可分为课前、课上和课后3个阶段[11],另外还包括学习效果的反馈与评价。笔者以注射剂为例,对PI教学法应用中药药剂学的理论课进行了初步探究。
(1)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及学时安排,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片段,同时结合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梳理,为同伴教学法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2)设计问题。在每节课前给学生布置阅读内容,并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学生完成的自主学习目标来设计几个与内容有关的问题。如在学习注射剂这一章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几个问题:如何配置等渗溶液、等张溶液?如何理解溶液型注射剂、乳状液型注射剂和混悬液型注射剂的概念并对它们加以区别?如何理解冰点降低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初步了解本章的学习目标,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解答问题,并提出在该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点。
(3)设计概念测试题。基于知识点图谱,设计高质量、启发式的概念题目,该问题在编制时必须能达到暴露学生的错误概念、指引学生深入研究的目的。根据注射剂的教学任务,对课堂中要完成的内容进行分析,如设计几个概念测试题:中药注射剂与热原;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溶液型注射液、乳状液型注射液、混悬液型注射液。
(1)知识点讲解。针对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了解学生能够理解哪些注射液相关的概念,难以理解哪些概念,如有些学生不能理解注射剂中关于注射剂的各种附加剂的概念和应用意义,教师可以针对这一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2)学生自测。在学生自主预习和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概念测试题,通过网络将答案发给教师或者以网上投票的方式作答,教师将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汇总,以便教师能够了解班级整体情况。
(3)分情况展开教学。根据学生对概念型测试题的作答情况教师可以展开教学,如对于注射剂的概念,对于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概念的理解及配制方法若超过70%的学生答对,则教师即可公布正确答案并简单总结容易理解偏差的重点或难点,然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接下来教师即可引出第二个注射剂的概念,即注射剂的3个不同类型——溶液型注射液、乳状液性注射液和混悬型注射液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若有30%~70%的学生答对,就可以让学生就近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包括何种药剂适合制成溶液型,何种药物适合制成乳状液或混悬液,它们各自适用于何种给药部位等;学生通过讨论反思自己的答案,对各自的答案进行修正、确认,并再次提交答案;教师总结二次答题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最后进入第三个概念测试,即注射剂一章的难点——氯化钠等渗当量法和冰点降低数据法,包括对氯化钠等渗当量法和冰点降低数据法公式的理解,如何应用这两个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等,若低于30%的学生答对,则教师需要对这个概念进行必要的详细讲解和延伸巩固,让学生重点理解这两种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在计算时的应用方法,并对学生讲解这两种方法的异同点,同时提炼出几个共性的问题,再次给出改进版的复合型、针对型概念测试题,组织学生快速作答,根据答题情况再选择进行学生小组讨论或教师总结性讲解等后续步骤。
PI教学法的课后教学与传统教学法类似,就是教师要留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思考和巩固,如将一些关于冰点降低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的练习题布置给学生让其课后计算,或者给一些代表性处方让学生自己设计注射剂的制备方法制成适宜的溶液剂分散体系,学生可以课下组成学习小组,以便于进行信息交换和知识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课堂重点内容。
教学效果评价的方式有多种,教师可以进行课堂上的小测验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利用软件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可以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对比来评估教学法的教学质量,如谈颖[13]研究了同伴教学法在大学物理中的应用并通过EXCEL软件和SPAA V19.0软件对学生的预习报告成绩、阅读测试成绩、概念测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上物理概念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袁瀚[11]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同伴教学的看法结合课堂检测的方式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和掌握情况,检测结果和问卷调查都显示PI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回答正确率。
目前我们将PI教学法应用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在完善PI教学法实施的基础上,采用对照法、问卷调查法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如测试题目选择的针对性和全面性,讨论环节的引入很大程度上会占用课堂讲授时间,需要通过教师合理的课程设计进行改进得以实施。另外,由于PI教学法对学生的自主性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在初期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还未养成时比较难于监控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和实时追踪课堂上单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可以将PI教学法与其他传统教学方式及互联网相结合,既发挥PI教学法学生参与性强的优点,又能够发挥传统教育面对面教授的灵活性和反馈及时的优点[14];或者将同伴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增强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