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霞,黄南,李文静,祝戎飞
变态反应就是俗称的过敏反应,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被称之为“现代瘟疫”[1-2]。目前国内日趋增加的过敏性疾病患者就诊急需变态反应领域的专科人才,遗憾的是国内在普通本科生临床医学教育中设置《临床变态反应学》课程的医学院校较少, 即使有些院校本科生中开设了《临床变态反应学》,不过在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较其他学科普遍偏低,这意味着将来 《临床变态反应学》专科人才进一步短缺[3]。因此,要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普及 《临床变态反应学》教育,并提高《临床变态反应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刻不容缓。
目前,同济医学院本科生中开设了《临床变态反应学》选修课程,这次因为新冠肺炎的爆发,秉承“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思想,本课堂从线下移至了线上,同时本教学团队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并收集学生对本学期教学情况的反馈,以更好地提高《临床变态反应学》教学质量。
现将本教学团队《临床变态反应学》线上教学及线下教学做一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在本科生临床医学教育中《临床变态反应学》可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临床医学本科生五年制学生,本学年选修《临床变态反应学》学生人数为28人,作为试验组,接受线上授课方式学习;上学年选修该课程学生人数为30人,为对照组,接受线下传统授课方式学习。这些同学已基本完成医学基础教育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头颈外科及皮肤科课程。
1.2.1 线上教学:建立线上教学平台,目前线上学习软件很多,鉴于功能齐全,又比较方便,大家都比较容易操作,选择使用QQ软件。事先建立QQ群,方便传送文件、实时打卡签到及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促使教学管理高效化。线下教学在实体教室进行,设有高清交互智能一体机、黑板等设备。
1.2.2 教学课前准备:线上教学,教师每次课前都做好教学准备,提前3天把授课内容以PPT文件形式传至群共享,同时标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后期为了同学们更好的预习,教师录制了带语音的PPT。每次授课前 一天,教学秘书根据授课内容搜集文献,选取与授课内容比较相关、学生容易理解的两篇文献,文章性质不限,病例报告、论著或者综述传至群共享,学生自行下载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如有问题可以记录下来,上课时间一起讨论。开课前一小时,教学秘书提醒大家做好上课准备,按时QQ群内打卡签到,积极反馈问题并参与讨论,按时完成作业。线下教学,学校后勤老师确保教室资源及教学设备可用,教师认真备课,同学们在相同的课前时间同样获得如上学习资料,并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同时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课堂上积极讨论,按时完成作业。
1.2.3 课堂学习:授课教师按时讲课,强化重点、难点,并与同学探讨大家预习过程中记录的问题。最后,设置课堂测试题或者课后作业,进一步强化所学内容。
1.2.4 教学考核:本课程的考核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成,前者包括线上按时上课、打卡签到、课堂讨论、课堂测试、课后作业等,为总考核成绩的30%;后者是期末测试题答卷成绩,两组测试试卷组成内容一致,评分原则相同,该部分成绩占比总考核成绩的70%。同时对两组学生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头颈外科及皮肤科课程成绩进行分析。
1.2.5 收集学生反馈:线上学习的学生参加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无记名反馈,内容包括对本学期授课满意度、教学模式、学习资料呈现形式、授课具体环节的意见。
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的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余变量进行非参数检验,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男生14人,女生16人;平均年龄(22.3±0.7)岁; 实验组男生12人,女生16人,平均年龄(22.6±0.5)岁。2组学生性别及年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P>0.05)。
2组学生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头颈外科及皮肤科课程成绩分析,外科、儿科、耳鼻喉-头颈外科及皮肤科成绩均无统计学差异,内科及妇产科成绩有显著差异(图1)。具体如下,内科成绩:对照组(72.33±6.56)分,实验组(80.14±10.57)分(P<0.001);外科成绩:对照组(74.20±6.17)分,实验组(75.96±7.84)分(P>0.05);妇产科成绩:对照组(75.4±7.62)分,实验组(80.11±9.80)分(P<0.05);儿科成绩: 对照组(79.53±7.70)分,实验组(79.11±9.40)分(P>0.05);耳鼻喉科成绩:对照组(83.33±10.33)分,实验组(80.43±12.53)分(P>0.05);皮肤科成绩:对照组(76.93±13.55)分,实验组(74.03±16.20)分(P>0.05)。分析本课程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的平时表现成绩、期末测试成绩及总成绩(图2),平时表现成绩:对照组(18.67±8.84)分,实验组(24.11±3.97)分,实验组较对照组平时表现成绩显著增加(P=0.023);期末测试成绩:对照组(58.46±2.30)分,实验组(57.54 ±11.73)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754);总成绩: 对照组(77.13 ± 9.44)分,实验组(83.68 ± 6.01)分,2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1)。
图 1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头颈外科及皮肤科成绩分析Fig 1 Grade analysis of internal medicine, surgery,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ediatry, otorhinolaryngology, dermatology A:内科; B:外科;C.妇产科;D:儿科;E:耳鼻喉头颈外科;F:皮肤科
对于实验组同学进行问卷星无记名调查,满意(≥8分)26人(92.86%),一般满意(4~7分)2人(7.14%),无不满意(<3分)。线上教学综合评价见表1。
表1 临床变态反应学线上教学综合评价Table 1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dinical allergy online teaching
变态反应是涉及到全身多个系统的疾病,近年来,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日趋增加,病情轻重不一,与多个临床学科存在交叉,这些也彰显了临床变态反应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而与之相矛盾的是由于目前变态反应学课程在医学教育中开设不足,同时医院对内科住院医师过敏性疾病诊疗相关的培训严重缺乏,而导致目前国内外《临床变态反应学》专科人才均严重缺乏[4]。有些国家已经在加强人才培养,而我国在该专科人才培养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些差距,因此努力做好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变态反应学》教育,加强该领域专业队伍建设势在必行[5-6]。
同济医院过敏反应科一直很重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变态反应学》教学,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线下课堂教学不能正常开展,教学团队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对新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随着网络在线学习的不断地发展与成熟,开展了线上《临床变态反应学》课程教学,并进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及学生反馈[7-8]。 结合以往线下《临床变态反应学》课程教学情况,并进行比较,2组学生都是临床医学专业,所完成课程基本一致,性别及年龄无显著差异。在本研究中,比较了两组学生的基础科目成绩,除内科及妇产科成绩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如外科、儿科及与变态反应专业相关的耳鼻喉头颈外科及皮肤科成绩均无显著差异,提示这两组学生医学课程学习能力基本相当。本次线上教学期末测试成绩线上与以往线下教学期末测试成绩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线下组(58.46±2.30)分vs线上组(57.54 ±11.73)分,P> 0.05],而平时表现成绩和总成绩显著增加(P均小于0.05)。在线上课堂中,感受到学生参加讨论的热情明显增加,学习主动性增高,课堂练习认真完成,并提交积极。这与其他高校在线教育的报道基本一致,网络教学环境中多以学习者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式学习,这应该是这次临床变态反应学线上教学实践中学生平时表现成绩及总成绩显著升高的原因[7]。
图 2 临床变态反应量平时表现成绩、期末测试成绩及总成绩分析
在线教学在国外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很大程度的认可,有研究报道国外80%的学生认为在线教学可以帮助提高教学质量[7,9-11]。在这次《临床变态反应学》课程线上教学实践中,有92.86%的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式, 96.43% 的学生认同上课打卡签到的作用,89.29%的学生认为附带语音讲解的PPT 更助于学习,所有学生认为课前准备的资料、课堂答疑讨论及习题有助于学习《临床变态反应学》。
传统的线下课堂,师生可以面对面的传教知识与技能,特别是对临床操作传授更有利,但是不利于时间的安排,同样有空间限制,需要提供教室等具体场所,所以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及空间内传授一定的知识技能,学习内容比较受限; 另外,线下课堂虽然利于有效地提供信息与解释,不过通常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的学习活动,容易使学生变成被动的接受者,不利于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技能[12];最后,有些学生碍于“面子”,而不喜欢主动提问和参与讨论,因此,同学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较低,进一步导致师生互动、甚至是生生互动减少,而有效的教育是互动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经历中发挥带头作用,因此在这方面,一般的线下课堂不利于学习活动的展开,从而影响教学效果[13]。
线上教学不受时间限制,大家可以随意安排教学时间,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提高时间利用率;并且可以共享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料,如视频、文献、教学动画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线上学习,学生看不到彼此,反而喜欢主动提问与交流,互动加强,学习效果得到提高。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电子软件的开发、升级,也为线上学习也提供了便利[14]。不过在线教学更依赖于技术和媒体,对老师课程设计等要求较高;长期线上教学,学习者容易产生孤立感[7,15-16]。
鉴于以上所述线上、线下教学特点,有学者提出在线教学是传统课堂之外一种很好的补充方式,不能将线上教学完全替代传统面对面的线下教学,建议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可以同时获得线上教学及线下教学的益处[15]。
总之,2020年春季的变态反应课程教学,在开展线下课堂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了电子网络功能,进行了线上教学,这次线上教学尝试,为以后开展《临床变态反应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