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彦
摘 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游戏内容,也是幼儿园教育最普遍的教育形式。它不仅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合作精神、创新意识、耐心毅力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利于幼儿获得自信心与成就感。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因材施教,适时给予孩子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励,让孩子积极主动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积极性的提高。
关键词:区域活动;有效指导;自主发展
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自主的学习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由选择活动,能更好的按照自己兴趣、能力来进行活动,能使幼儿体验成功、愉快的机会,从而激起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幼儿虽然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却不可能自然而然的进行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根据他们现有的水平因材施教,在区域活动中适时给予孩子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励,让孩子积极主动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探索发现,从而促进幼儿的自主性的发展,积极性的提高。
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有温度地指导幼儿游戏,则一直是我们教师两年来不断努力探索的课题。无论是宏观角度的规划,或是贴近教学一线的课程故事和儿童游戏案例介绍,以及国际视野下学习故事的探知,都来自一种崇高的声音,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我园积极探究“学习故事孕育教育智慧”的教育理念,打造“共情故事陪伴成长”的教研氛围,懂爱,会爱,做儿童的知心玩伴;敬业,乐业,促教育思想、行为向高度深度进发,孕育有温度有情感的课程指导。
共情就是一种能够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别人感受的能力。对幼儿来说,这种能力显然超出他们的年龄范围,因此,在区域游戏开展前的温情指导,更有利于激发幼儿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区域游戏材料的收集与准备、区域游戏规则的约定、老师的导入语言等,把握好这几个方面后,能有效的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一、抛砖引玉----巧用教师身份于区域游戏中,建立和谐师幼关系
在区域游戏开展中,教师要学会观察,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区域游戏中。要支持幼儿的大胆设想,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想法试一试,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合作和帮助,引导幼儿探知事物的奥秘、培养幼儿的联想思维和创造思维。如:在科学探索区中,当幼儿忽略某些现象时,教师以参与合作的身份暗示、引导幼儿关注被忽略的现象,深入探究为什么?怎么办?还有别的办法吗?能做得同别的小朋友和老师都不一样吗?利用这种不断激疑的方法,引导幼儿的创造欲望和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支持幼儿自主学习。
二、顺势而为----渗透教师“妙语”于区域游戏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在区域游戏活动指导时,老师要仔细观察孩子的操作情况,对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引导他们对其做出总结和升华。如:在语言区的排序讲述中,孩子没有按照常规的摆法进行。那老师就不应该指责批评他,你不可以这样排。老师可以说:“你是这样排,能说出你的理由吗?”说不定孩子就编出一个不同情节的故事;建构区中,幼儿可能摆出创造性的“怪异”物品,教师及时引导他“说说这是什么?它有什么先进的功能?还可以怎么变?”在保护幼儿创造愿望的同时,能有效激励他们自主学习。
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在哪个区域活动,幼儿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或不解,教师巧用指导语言,经过一番碰撞和讨论,大家信心满满,并用商定的智慧收获自主探究的乐趣。
三、同心助力---妙用个性化教育,提升教师适时介入的智慧
对于区域游戏开展中出现的幼儿游戏问题,需要教师适时介入时,要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教授时机。
(一)学会等待
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要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要急于介入,而应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只要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教师如果不耐心等待,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如:在智力区幼儿探索排序的方法时,重点是要求幼儿自己寻找出物体间的规律,进行简单地排序。好长一段時间的探索结果却不外乎于AB、BA这几种方法,幼儿的探索的热情也慢慢地消退。这时,教师适时地介入幼儿的活动,指导幼儿尝试AAB. ABC的排序方法,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发现可以根据物体的规律进行多种方法的排序。教师的适时介入拓宽了幼儿的探索途径,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适时促进
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因此,教师对幼儿要抱有具有弹性的可变的期望,教师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促进者。教师不要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只在幼儿把“球”抛向自己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方式把球抛回给幼儿。在接抛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起到介入的目的。如:在美工区中投入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废旧纸盒,鼓励幼儿制作玩具。幼儿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盒子思索着,拿起笔添画上眼睛、鼻子、嘴巴成为了盒子娃娃后,高兴地展示给老师看。教师在肯定幼儿的同时,启发幼儿将盒子组合创作出更多的玩具。幼儿在老师的启发下制作出了手机、汽车、小轿车、卡车等等。在这里,教师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创意,对于幼儿只是单一的盒子绘画造型给予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而进一步尝试空间思维的探索,激活了幼儿天性中的大胆想象,从而取得了丰富的和更有价值的创作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