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大众的目光锁定在幼儿教育上,如何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成为幼儿教师的重要任务。近年来,绘本教学方式深受幼儿和家长的喜爱,最大的原因在于幼儿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并且能够实现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通过对绘本教学的内涵进行概述,总结了绘本教学方式在提升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怎样发挥作用。
关键词:绘本教学;幼儿创造力;教学环境
绘本從诞生至今虽然只有百年的历史,但从总体上来说,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它的发展速度都相当惊人。社会的发展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的根本动力。作为幼儿“人生的第一本书”,绘本以色彩鲜艳的画面、充满童趣的文字来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塑造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充满童真趣味的文字和图片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极大程度上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幼儿识字困难的问题,让幼儿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绘本教学的内涵
绘本是一种儿童图书,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来反映幼儿的生活。绘本教学是幼儿教学方式中最常见的一种,指的是教师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将绘本教材的内容讲述给幼儿,从而给儿童视觉上的直观、美观的感受。幼儿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对绘本教材的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引下主动参与到说故事和听故事的过程中来。教师在讲故事的时候流露出来的专注神情和情感表达,让幼儿感受到绘本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趣味性的活动,以此来引导幼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并且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1]。
二、绘本教学提升幼儿创造力的策略
(一)择优选择绘本教材
任何的课程设计都是以教材内容为基本出发点和参照点,选择优质的绘本教材是实现教学目的、提升幼儿创造力的基础环节。幼儿绘本教材是最符合幼儿该阶段身心发展规律的选择,它最大程度上包含了这一阶段幼儿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应当理解的哲理问题,是幼儿独立思考、探索世界的理论参考。绘本教材的特点是根据文字内容配以相应的图画,但教师应当注意到不是所有的图画故事书都可以作为教材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对自选的绘本教材做严格的筛选,使绘本教材内容满足幼儿的需求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幼儿能够在欣赏绘本故事的同时充分进行情感的体验,从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制订科学教学目标
良好的教学目标是促使教学效果朝着预设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教师在制订绘本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当注意目标设置的全面性,涵盖认知、情感与技能三个维度的目标,以幼儿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以教师为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引导者,以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来推动课程的顺利进行,在注重幼儿体验与感受的同时整合其他教育领域的内容与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应当充分了解幼儿现有知识与水平,关注幼儿最近发展区问题,考虑到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发展,将目标具体化、精细化,从而可以根据幼儿行为上的变化来判断幼儿心理上的变化,进而检验绘本教学的效果[2]。
(三)加强看图理解指导
绘本教材中兼具文字与图画,但幼儿对文字的接收和理解能力远远不如图画的直观感受,教材中的图画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配画,更多的是故事中的一个环节,在直观形象的图画背后带给幼儿的是无限思考,大大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当加强对幼儿看图思考的指导,因为在幼儿的眼中绘本不是枯燥的读物,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都是陪伴他们在童年中快速成长的伙伴,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的另一个空间。因此,教师在幼儿还不具备较强的识字理解能力的时候一定要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幼儿对图片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
(四)创建良好教学环境
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了这一阶段的幼儿逻辑思维发展还比较缓慢,主要通过直观的形象来感知事物。教师想要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就必须以幼儿的特点和需求为基础,创建与绘本教材内容相匹配的阅读环境,准备丰富多样的绘本材料。教师可以选用相关图片、背景音乐、装饰来渲染环境气氛,根据绘本内容设计相关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提升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速幼儿创造力的发展[3]。
幼儿阶段是个体想象力和创造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幼儿教师应当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绘本教学是近年来幼儿教育中成效最为显著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真真正正结合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本文通过对绘本教学的内涵进行概述,分析了绘本教学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才能提高幼儿的创造力,意在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刘玉平.浅谈绘本在幼儿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亚太教育,2016(19):2.
[2]杨雪,吴吉惠.幼儿园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8):121-122,125.
[3]吴清玲.学前教育绘本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1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