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投放本土资源 创设农村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

2020-12-29 12:04吕雪君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0期
关键词:本土资源区域活动

吕雪君

摘 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园的基本要求。区域活动也被称为活动区游戏,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落、选择材料,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让幼儿主动去感知和思考,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个别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本土资源;区域活动;特色主题

我园地处农村,在布置幼儿区域活动环境时,由于幼儿活动室面积较小,只有小、中、大三个班级,像城区幼儿园每个班设置很多不同的美工区、科学区、表演区等区域供幼儿活动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因地制宜,把本土资源运用到班级区域活动中,将周围的小动物、石头、农作物等幼儿非常熟悉的自然资源供幼儿操作、娱乐,这样在开展丰富有趣且具有本土特色区域活动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成本,既满足了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又实现了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真正教育价值。

一、开发本土资源的依据

1.生活化原则

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大量的本土教育资源。如:孩子每天可以去自家小院里喂喂家中饲养的小动物;家长带孩子到田间地头播种、收割;休息时带幼儿去城楼游玩等。于是我们把本土资源、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纳入了幼儿区域活动中。

2.适合性原则

虽说本土资源很丰富,但在投放时也不能“一刀切”,应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在区域活动中合理、有效地投放。如:小班幼儿属于欣賞初始阶段,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花花草草、可爱的小动物在活动室的周围,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尝试操作的动机。中班幼儿属于尝试探索阶段,如给中班的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石头、麻绳等简单材料进行添画、拼画。大班幼儿趋于合作探索方面的发展,可以给大班孩子提供丰富的可探索的材料,如各种农作物、树枝等操作材料,让他们在材料上装饰、作画等,培养孩子的创作能力与合作能力。

3.个体性原则

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是不同的,区域活动就要满足幼儿间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因此,在材料的投放上,我们要从同一年龄段不同孩子的能力出发,提供多种不同难度的材料,让不同能力的幼儿自由去选择,让幼儿有兴趣参与区域活动,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制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让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特色主题区域活动

1.小班——犇犇游乐园

小班孩子年龄小,比较喜欢小动物、花花草草等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犇”字是由三个牛字组成,以“犇犇”为主题,整个班级区域活动就是以动物为主,区域环境布置主要以绿树、花草、小动物为主,开展活动时孩子们可以在里面进行“大嘴巴肚子饿了”活动,孩子们通过用豆豆喂饱小动物,引导幼儿学会了正确使用勺子,萌发了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毛毛虫三步曲”活动,在小班幼儿还不能熟练地握笔绘画的情况下,通过撕、贴、捏来培养小班幼儿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在“爱心栽培”饲养活动中,有小朋友精心为小动物们准备的各种蔬菜、水果以及盆栽等,通过小朋友们的松土、浇水到发芽、长大,使孩子体验了种植的乐趣,也把孩子培养成了有爱心、耐心、责任心的“小天使”;“动物表演”活动中,在模仿各类小动物的叫声、走路等环节中,培养了幼儿的音乐素养,还发展了孩子们各类动作的能力;在“动物世界”活动中,老师会为小朋友讲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爱吃的东西,培养了幼儿的爱心。总之,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自主选择活动,没有心理压力,可获得充分的活动体会。

2.中班——磊磊创作坊

我园坐落于城楼脚下,我们利用现有的地理条件,带孩子们参观城楼仿古一条街、长城博物馆等名胜古迹,感受嘉峪关悠久的历史。在布置区域环创时,巧用教室一体机作为城楼的楼门,运用KT板和卡纸制作了城墙,看起来显得更立体、更有层次,这样,每天孩子一进门就能看到他们熟悉的“天下第一雄关”, 使孩子们近距离地接触和感受了家乡的文化,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而“磊”字是由三个石字组成,在创设区角时,以身边常见的石头为主题,整个班级区域活动就是以石头为主,在“认识石头”活动中,把石头的照片和文字贴在柜子的每个小格子里,这样孩子们在拿取操作材料时就可以看到不同的石头照片和文字,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巩固、加深幼儿的记忆,同时还能引导幼儿认识更多的语言文字。此外,我们还准备了真实的玉石、奇石等,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听老师介绍等方法,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引导孩子认识不同的石头;在“彩绘石头”活动中,让幼儿运用彩笔、油画棒、丙烯颜料等美术工具进行装饰,孩子们可以运用学过的线条装饰,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对石头进行装饰;在“石头添画”活动中,让孩子先欣赏一些艺术作品,在欣赏作品时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情绪反应,进行添画,添画过程中,可以一个人完成,也可以个别小朋友绘画、个别小朋友拼摆、个别小朋友装饰几人合作完成;“夹石头、抓石子”活动主要培养幼儿的耐心,能够专注完成一件事情,锻炼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拼石头”活动主要让幼儿在中国地图上进行拼摆,让孩子拿着小石头,一个挨一个紧凑拼摆,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地图;“石头天平、石头排队”活动是对幼儿数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往天平里舀石头,既可以锻炼幼儿的精细动作,又可以让幼儿感知和理解数、量的关系,用相应的词语进行描述。排队时,可以让幼儿练习有规律的排序,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也可以练习手口一致点数物体,得出物体总数,还可以让幼儿按数取物,请幼儿按要求拿出几个石头;“好看的石头”活动是让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自己或者和父母寻找、搜集自己觉得好看的、有特点的石头,带到幼儿园来与其他小朋友分享,一方面增进亲子感情,另一方面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因此,为幼儿提供的区域游戏材料应有较强的可变性和可塑性,使幼儿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3.大班——垚垚探索屋

我园地处农村,周围有很多唾手可见的农作物,因此,大班以“垚垚”为主题,让大班幼儿去探索土里面生长的农作物,在布置环境时,在教室里布满了各类农作物,以这些农作物为大主题开展区域活动。如:在“种子粘贴”活动中,孩子们在了解了粘贴方法后开始作画,在他们取豆子粘贴的过程中,能锻炼孩子们小手指的灵活性,一幅幅贴画在孩子的手中完成,通过展示和介绍自己的作品,孩子们始终沉浸在欢乐中,这个活动可以单人制作,也可以小组合作,培养孩子耐心的同时增强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拼拼摆摆贴贴”活动中,我和孩子利用饭后散步的时间挑选掉落在地上的各种形状的树叶和小草,开展树叶、小草的拼贴画活动,引出将树叶、小草进行适当裁剪和拼贴,最后用勾线笔再进行添画来组合成一幅幅树叶、小草的拼贴画作品,提高了孩子的绘画能力,对孩子的动脑、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豆豆排序”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各种各样的豆子进行两个或三个为一组的规律排序,有效地将逻辑思维转化为生活中的数学,提高了幼儿的数学能力;在“菜菜拓印”活动中,孩子们尝试用青菜、藕、辣椒和胡萝卜等蔬菜的切面,拓印出不同的造型,练习了拓印的方法,感受到拓印的乐趣;在“慢慢长大”活动中,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作物進行种植,引导孩子们如何正确播种,让孩子们观察农作物的变化并做好相应的记载,要求孩子们按时给农作物浇水、拔草、松土、施肥等,在松土时,引导孩子们尝试正确运用种植农作物的工具——铲子来松土,在这一过程中,让孩子更好地认识农作物的同时又体会到繁杂的农村劳作所带来的无限乐趣。总之,地处农村的幼儿园就可以直接汲取当地的本土资源,将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的各类活动中更有利于各类活动的开展。

三、注重过程反思,提升实践能力

区域活动是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教师通过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可以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个性特点、学习特点及能力发展水平。在幼儿操作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操作过程及时记录、反思,有利于后续活动的开展,从而提升实践能力。所以在开展班级区域活动中,我坚守“边思边做、再做再思”的原则,把教育的目光不仅仅停留在幼儿园、停留在区域活动中,而要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注重积累和提升,努力创新活动形式,催化活动效应,亮化活动成果。同时搭建多个平台,通过聘请城区骨干教师来园观摩指导、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加强园所间、教师间的信息交流和分享,使每一次反思都有创新和提升,调整思维方式,拓宽思路。最后通过园本教研,使教师真正进行深度思考,把自己置身于研究之中,把活动作为研究现场去剖析、去修正,寻找可操作的活动流程,提高研究能力和课程游戏化实施水平。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让农村的本土资源走进了幼儿园,让幼儿在大自然中主动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因此,本土资源以其独有的魅力感染了学前教育,让孩子们真正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获得了发展,也使我们教师成为孩子学习游戏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猜你喜欢
本土资源区域活动
依托本土资源 提升科学素养
“利用本土资源 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初探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