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军
摘 要:小学期间的教学当中,对于学生的特殊性需要予以相当的重视。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学生在抽象思维的能力上面发育还没有完全。所以在教学当中,一定要运用多元化的方法。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知识。最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课堂;游戏教学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当中,对于学生只是单方面地将知识灌输给他们,并不利于他们的自我消化和变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小学数学也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革,才能适应新的发展。在新的教学方法当中,游戏教学是相当新奇的一种。它并不是简单的游戏,而是通过游戏的方法与数学有趣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在玩耍中进行学习。教师需要对这种方法进行深刻的探讨,并且应用在课堂当中,从而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
一、游戏教学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意义
在小学期间,学生贪玩,容易被新鲜的事情所吸引,对于学习并不是那么上心。特别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枯燥,体系比较繁杂,学生很容易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在课堂当中,和学生进行不断的磨合,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游戏教学,它可以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到新奇。在组织游戏的时候,对于游戏的选择一定要精准,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加热情地参与到活动当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比如,在讲授立体图形知识的时候,如果只是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那么在讲授如正方体、长方体的知识的时候会比较抽象,让学生难以理解。即便当时学会,也很容易遗忘。因此,对于这种几何体,需要让学生从实际去了解它们。比如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些立方体,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说出自己的结果。期间还可以相互交流,并且自己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立方体。这样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使原本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印象也更加深刻。
二、课堂游戏需要精心选择
運用游戏教学模式并不能流于形式,游戏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方案。因此在课堂上面使用游戏教学模式的时候,对于游戏环节一定要精心选择。它的立足点应该建立于教材的知识点和学生的特殊情况上,让游戏教学可以在学习与学生之间搭起桥梁。让学生有极高的热情参与进来,教师也有很大的兴趣进行讲解。唯有这样才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这种要求对于教师来讲,首先需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保证游戏可以涉及每一个学生。其次还需要对各种游戏进行准确的把控,这样才可以使游戏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
比如,在讲授四则运算法则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地列出数字让学生进行计算,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兴趣,甚至出现厌烦的情况。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数字游戏来进行调节。比如设计一个寻找数字的游戏,让每一个同学可以代表从0~9的其中一个数字,这样让他们10个人为一个小组,游戏期间可以来回走动。教师当裁判,说出需要组合的数字。比如组合成11,那么学生就要快速找到组合,让每小队相加的数字可以为11。如果没有组合成功的学生就被淘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地训练学生加减法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三、游戏教学多元化
学习数学必须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小学生在这个年纪,对于这种能力的掌握还有所欠缺。所以在游戏的设计方面,一定要追求多元化,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断获得自信,最终可以很好地掌握逻辑思维能力。在进行游戏的过程当中,对于游戏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游戏并不一味是简单的,应该由简到难、由少到多,逐步地提升学生的能力,这样才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
比如,教师在组织游戏的时候,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通过猜谜语的游戏方法来进行教学。比如教师首先给出一个数字的指令,然后一个学生进行肢体表达,另一个学生进行猜测,这样可以带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我们还可以进行24点游戏。那就是学生在4张写有数字的卡牌上面,通过加减乘除的自由组合,然后得到24。这样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相互比较过程当中,扩大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了解数字的魅力,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游戏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有相当大的作用。在具体的运用当中,教师不仅对于游戏的选择需要有针对性,而且要加强课本和游戏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课本上面的知识更加具体生动,以便于学生记忆,最终可以运用在自己的生活当中。所以,教师必须对这种教学方法细心研究,这样才可以设计出更多的游戏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李西明.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18):74.
[2]陈霄.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游戏”教学[N].发展导报,2019-06-18(018).
[3]杨新霞.浅谈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1):46.
[4]魏玉红.教育游戏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华夏教师,2019(1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