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曙林
摘 要:寄宿制学校学生自主管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寄宿學校学生自主管理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最终实现学生自主成长,促进寄宿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有利于学校文化氛围与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学生自主管理;人际关系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父母外出打工人数剧增,使农村寄宿生的队伍越来越庞大,而管理滞后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如何使农村寄宿制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已经迫在眉睫,我校在寄宿生管理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健全完善学生自主管理的相关制度,以先进促成长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中留守儿童占比较多,爷爷奶奶缺少教育管理能力,学生在校生活时间相对较长,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相关制度,内容包括饮食、住宿、学习、卫生、早操、课外活动、安全等各个方面,形成寄宿学生管理有章可循、有责可究的运行机制。依据规章制度每一天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每一周评选奖励在饮食、住宿、学习、卫生、早操、课外活动、安全等方面的先进,以先进激励学生积极进取、自主成长。
二、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促进学生自立自强、自主成长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中留守儿童占据比例最大,这些儿童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与关爱,他们性格往往比较孤僻。因此,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让这些寄宿学生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心。我们选择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强、有耐心的老师担任宿管。他们经常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家庭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给他们内心带来温暖,让他们觉得自己在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不再孤单,增强了他们的自信,为学生自主管理奠定了基础。
三、培养良好习惯,学会自理,促进自我发展
寄宿制学生首先要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就要让其学会自理。从学生一进入学校寄宿的第一天开始,教师就要利用一切时机教育他们学会自理,让他们在没有家长陪读的情况下,学会如何独立内完成作业,如何复习、预习书本知识,如何洗漱、整理床铺,如何处理学习与娱乐关系,如何选择、阅读课外读物……学生一旦养成学习自理的良好习惯,才能为今后寄宿生活奠定基础,促进自我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交往礼仪教育,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促进健康发展
寄宿学生一起起居、学习生活,彼此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小的矛盾,如果矛盾不及时排除,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此时老师要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亲切交流,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怀,帮助每一个学生认清自我,排解矛盾,让学生明白过集体生活,要互相体谅,尊重他人,促进寄宿生之间和谐共处,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教师要利用一切时机加强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对学生进行课间活动安全教育、教室活动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食品卫生教育、防溺水安全教育、火灾的预防与自救教育、如何防止意外伤害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安全常识,提高防范意识,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六、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提高育人环境
寝室是寄宿学生的家,是他们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寝室文化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观念的培养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寝室布置竞赛、内务比赛,让学生自己动手,把自己的寝室打造成温馨、美丽、和谐的“家”。通过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强了室友之间的团结协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根据寄宿制学生的特点,组建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在彰显学生个性特点的同时使其健康成长。
七、加强班级岗位建设,实现自我管理效应最大化
寄宿制学校班级岗位的设立、完善和建设,是寄宿制学校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管理岗位职责的行使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以及班级的特点,设立不同的管理岗位,放权给学生,让学生管理学生,人人参与管理,最终实现人人自我管理,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
八、调动家长的参与,促进全面发展
家长是学生最亲密、最信赖的人,家长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寄宿学校后家长要对学生给予更多关爱,周末学生回家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状况、学习情况、身心健康,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联系,及时解决问题。老师主动和家长联系,教师和家长之间及时了解反馈孩子的情况,通过与家长紧密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总之,寄宿生自主管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寄宿学校学生自主管理教育,只有在管理中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突出学生自我教育,才能够实现学生自主成长,促进寄宿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注:课题名称:农村寄宿制学校班级自主管理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