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燕
摘 要: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基本活动,而渗透游戏精神、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体现幼儿主体价值,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选择。从当前幼儿教育发展背景出发,结合实际对如何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实践策略
幼年期的孩子是从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学习,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感性经验为基础的。目前幼儿园课程构建中存在小学化的倾向,孩子早早体验学习压力,并对机械的知识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针对这一情况,幼儿园应结合孩子的情感认知发展规律,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推进课程游戏化,通过有趣的游戏,鼓励幼儿在玩中学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一、围绕学科内容,渗透游戏精神
目前幼儿园课程存在严重的“小学化”倾向,一些教师为实现所谓的“幼小衔接”,将小学教材纳入儿童课程体系中,让孩子在“揠苗助长”中失去了体验童年快乐的机会。针对此,幼儿园应贯彻游戏精神,结合各个学科内容,构建游戏化课程,让游戏始终贯穿在儿童的课程学习中。例如,在数学学科构建中,为帮助幼儿充分感知、认识数字,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美工活动相结合,设计“捏数字”的游戏项目,组织孩子利用橡皮泥捏数字,并在游戏中感受物体大小、长短、多少的不同,并初步认识数字的大小。再如,在语言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引入“三只小熊”的故事,并设计表演游戏,与孩子一起动手制作小熊的头饰,开发想象,制作各种“家具”装点小熊的家,并通过扮演熊宝宝、熊妈妈、熊爸爸完成对故事的体验,在对话中发展语言能力,开发幼儿智力。
二、优化游戏环境,推进课程有效落实
游戏化课程的实施需要物质环境的保障,因此,教师应根据课程发展需要,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运动环境进行构建。例如,在体育游戏化课程开发中,教师应注重对室外场地的重新规划,一方面增加体育游戏项目,丰富孩子户外游戏选择,利用秋千、沙池、迷宫等条件,激发孩子的游戏热情;另一方面为孩子提供探索空间,注重不同设施、不同空间之间的互动,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再如在室内游戏环境设计中,教师应围绕游戏对空间进行改造,并全面分析人数多、场地有限的现状,充分利用各种实体对游戏空间进行隔断与延伸,让每一个角落都具备开展游戏活动的条件,以提高室内空间利用率。此外,在区角环境设计中,教师应结合落实游戏化课程的需要,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让孩子在娃娃家、美工区、阅读区、建构区、益智区挖掘自主游戏潜能,实现区角游戏与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
三、渗透生活理念,实现课程游戏与生活融合
在课程游戏化的推进中,教师应善于将孩子引入生活情境中,让孩子从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游戏素材,并在想象与设计中,实现教学与生活的融合,强化孩子游戏体验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适应生活的能力。例如,在语言课程开发中,教师为孩子讲述《螳螂太太的新家》的故事,并结合美工活动,让孩子利用各种材料帮助螳螂太太布置新家。在游戏中,教师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材料,如旧杂志、毛线团、易拉罐、纸板、碎布等等,让孩子通过设计、剪裁、粘贴完成游戏任务。再如在手工课程上,教师为孩子设计了“制作夹心饼干”的游戏,即利用烘焙中的各种材料、工具,为孩子创设制作情境,并鼓励孩子观察材料的颜色、外形,设计夹心饼干的形状,进而在实践中强化对图形的初步认识,并在游戏互动中体会与朋友互赠饼干的乐趣。
四、设计主题游戏,提高课程游戏实施效果
主题游戏是实现幼儿综合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孩子的成长阶段,利用各种教学条件,为孩子设计主题游戏,让孩子在游戏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课程教育,在游戏中实现健康发展。例如,在科学课程构建中,教师结合“纸的秘密”为孩子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在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直接找资料或询问家长,缩减幼儿自主探索的过程,让孩子在资料的辅助下和家长的帮助下,进一步了解纸张;要求孩子认真观察生活,并收集生活中的各类纸张,如图画纸、报纸、卫生纸、信纸、复写纸、挂历纸等,以开阔孩子的眼界,激发孩子对不同类型纸张用途的探究;在课堂上通过撕報纸、泡报纸、搓报纸等活动,将纸还原为纸浆,引导孩子思考纸张的性质。在这样的主题活动中,孩子对纸的探索充满趣味与惊喜,并逐渐发展了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
总之,游戏在幼儿成长中具备重要价值,在幼儿园课程设置中应充分强调孩子特殊的成长阶段,提倡游戏精神,将游戏融入课程中来,并通过优化环境,联系生活,设置主题活动,推进课程的有效落实,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健康、和谐的游戏环境。
参考文献:
[1]叶永琴.课程游戏化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实施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9(32):67-68.
[2]陶晓红.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