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探索

2020-12-29 11:58张玉婷史康郭亚宁高云涛曾令伟戴红王亚培王卉刘旭峰
高教学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军校

张玉婷 史康 郭亚宁 高云涛 曾令伟 戴红 王亚培 王卉 刘旭峰

摘  要:加强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军事心理学自身发展和实现其为军服务终极目标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全军心理医生和基层部队官兵进行调查,结合军队现状,分析目前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体来源、学历背景、所在军事岗位的构成,提取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特征谱,探讨军队对心理工作的需求与应用心理学专业技能的关系,并提出培养建议。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军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6-0051-04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professional graduat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applied psychology is the only way to develop military psychology and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for serving the army. Through surveys conducted for the army psychiatrist and a grass - roots officers and soldiers, combining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rm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source,educational background,the composition of the military posts of the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applied psychology, extracts the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of the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litary's demand for psychological work and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applied psycholog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in applied psychology; graduate education; military college

自1984年中國大陆开始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索试点以来,至今已经发展了30余年[1]。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及军队在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愈加重视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这些年的发展,无论是对国内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培养进行分析比较[2],还是借鉴欧美成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模式与中国进行横向比较[3],中国大陆的应用心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始终存在实践性不足、“双导师制”形同虚设、与岗位脱节、唯学术论文是尊等一系列问题[4-6]。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研究生培养几乎没有区分。

任何人才规格的培养都需要回答几个问题:“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么培养?”军队所需要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亦然如此,只是更强调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信息化条件下军事斗争卫勤准备需求,要求熟练掌握“宣、评、甄、咨、训、勤”六大技能,可以在军队直接开展心理服务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心理专业人才[7]。为了验证这一培养目标,更好的回答基层部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本文编制《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来源调查表》,对基层部队管理干部、军医、专(兼)职心理医师(生)、心理骨干进行调研,分析目前军队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体来源、学历背景、所在军事岗位的构成,探讨这些特点与应用心理学专业技能的关系,以期对如何培养符合部队需求技能水平的研究生模式提出建议。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课题组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数据库分析法、调查法和Dephi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析近年军队专业硕士研究生研讨论文,并对军队院校专业研究生报名数据库的考生所在军事岗位进行分析,同时基于基层部队座谈,编制自陈式量表《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来源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人员基本信息、对心理学相关知识及专业的了解程度、对心理学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的认识、对心理学专业技能的认知及基层部队心理学专业的发展前景等。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填空和排序等多种方式。

(二)研究对象

2017年6月-2018年4月之间,分三次在全军大范围内进行抽样调查,共计回收168份问卷,全部有效。后随机抽取三个基层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134份,有效问卷126份,有效率为94%。问卷样本的基本信息如图1所示。共294人,男性231人,女性50人,平均年龄(29.6±4.9)岁,平均军龄(9.5±5.7)岁,学历基本在本科及以上,占91.8%。医师岗位较多,141人,占47.8%;其次是管理岗位38人,占12.9%;护理岗位、工勤岗位、政工类岗位人数接近,分别为26人、26人、24人。

(三)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分析。因本问卷题型较多,有单选题、多选题、排序题、关联逻辑题目,报告的百分比均为个案百分比。

二、统计结果及现阶段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队心理卫生工作现阶段缺口大、需求紧、基础薄弱

调查显示,93.9%的受调查单位认为部队十分需要心理学。基层单位人群普遍认为单位是比较重视(46.6%),甚至是非常重视(11%)心理工作的,但并非全部单位都设有心理学岗位。抽样人群中,57.2%的人学习过医学专业,而学习过心理学的人数仅占25.5%。绝大多数人对心理学的知识表示了解一些(59.5%)。了解心理学知识的途径基本是通过书籍、媒体进行自学(75.1%),及短期脱产培训班(30.4%)。而持有心理咨询师证书的仅占19人。可见,群众对心理学的需求较为强烈,但缺乏系统学习心理学的正规途径。

目前确认有计划攻读专业性心理学研究生的人相对比较少,而正在攻读的更少一点,大约有11.9%的人有同时在读。这些计划或正在攻读专业性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的人大多从事医疗和政工岗位。

由此可看出,基层心理卫生工作缺乏相关专业人才,找到了难以有效开展心理工作的原因,一是学过心理学的人少,二是需求大但心理学岗位也少,体现了在军校中进行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要性。

(二)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定位不够准确,基层认同度低

被调查人群中有考研意愿还算普遍,41.8%的人都想考心理学研究生,然而考研目的更多是出于个人兴趣(59.7%)。并且,绝大多数人对专业型学位认识并不到位,有36.1%的人表示完全不了解专业型学位和学术型学位的区别,43.9%的人对此表示了解一些,还有11%的人认为专业型学位比较容易被录取。如果一定要考研,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专业型学位(54.31%),只有极少数的人(0.8%)坚持要考学术型学位(n=181)。联想到在读研这个问题上,大部分单位的领导都持一种不明确的态度(44.6%),不难想到,在部队中对专业学位教育也存在了一定的误解。社会普遍对专业学位教育存在认知误区,认为专硕只是一种进修,存在轻视情绪,导致专业学位所获得的社会认可度并未达到预期[8]。

(三)培养体系特性缺失,未体现“专业性”的优势所在

尽管目前为止,基层部队中有专业心理卫生工作能力的人员并不充足,然而从事过或参与过与心理学相关的工作却比较多样(见表1)。

由表1可得知,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测评是全军比较主要的心理工作。其次,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也进行的较多。基层部队的心理卫生工作则以测评、宣传教育和训练为主。

在想要考取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的人中,82.3%的人也认为专业型学位的特色在于实践性强,他们想要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53.2%)。

就目前的培养体系来看,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体系大多是对学术性教育的培养要素和模式略加修改就简单地套用,专业学位的“专业性”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以空军军医大学为例,戴红等人曾提出部队心理医师应该具备“宣、评、甄、咨、训、勤”六大职能[7],且在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计划中体现这一点,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均衡用力”,与学员的实际需求或存在一定出入。

被调查人员将最想学习的技能进行排序,排在首位的是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之后依次是心理咨询、心理问题与疾病甄别诊断、心理测评、心理训练,最后是心理卫生勤务。这基本上代表了六大技能在被调查人员心目中最想学习技能的优先顺序。

为调查军队对心理医生六大技能的需求程度,问卷同时设计了两个likert五点计分题项,分别回答对于个人而言和单位对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评、心理问题与疾病甄别诊断、心理咨询、心理训练、心理卫生勤务的需求程度。1到5分别是“不重要、不太重要、重要、比较重要、非常重要”,分别回答个人和单位对六大技能的需求程度(见表2),利用肯德尔一致性系数(Kendall coefficient of concordance,又称肯德尔W系数)对评分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没有太大分别,全部差异显著,表明大家在这六大技能的重要程度上都持一致性态度。但是对全军抽样人群和基层部队抽样人群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发现,在个人需求方面,他们更愿意将精力放在学习心理咨询、心理问题与疾病甄别诊断这些更需要经验积累的方向上,而单位的强烈需求可能还停留在实际工作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的现实层面中。那么院校教育更应以谁的意愿为主?如果希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于两年的学习时间而言必然十分局促,更何况为了能更好的掌握实践技能,普遍提倡“学-践-研”相结合的模式,在教学活动中还需要增加基层时间和科研任务时间,必需分秒必争。很多院校采取增加一年学时的方式来解决“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然而对于需要定位清晰、岗位分明、领导有力的基层心理卫生工作来说,需要从培养体系上找出路。

(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缺乏与任职教育衔接式

培养

研究生教育与任职教育两者对于军队人才的建设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目前两者运行轨道相互独立,缺乏有机衔接,造成了教学资源浪费、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相互交叉、教学对象重复、培养效益不高等问题[6]。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一些成熟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可以将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职业界的用人标准协调统一,专业学位教育内容和相应的职业资格基本接轨,专业学位成为从事相应职业的必备或先决条件,从而实现了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8]。而我国当前已基本互相衔接的专业学位寥寥无几,特别是在2017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文《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证书资格考试之后,有关心理咨询的从业资格还处于真空地带。想要走上心理咨询岗位只有学历教育一途,因此更应该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的对接,同时用后续的任职教育弥补学历教育时间短,系统但不深入的不足。

三、讨论与建议

(一)推动“学校-医院-部队”三位一体,协同培养的模式

为突出专业学位硕士的“专业性”,应该由学校、实习医院和基层部队共同组建三位一体的合作平台,从职业需要出发,协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然后根据学员个人特点和岗位需求,量身打造培养计划。实现“带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模式。“带进来”是指从基层部队考来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本就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积累了很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更能突出岗位实践需要,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走出去”指的是在学校学习理论后,再返回实习单位或岗位进行实践,将课堂学习內容与实际工作经验再次结合,实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培养路线。比如基层对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的需求较大,就可以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在教员的指导下设计好一堂“金课”后,深入基层部队中实地讲演,宣讲时长计入实践学时。只有不断的“学践交替”,才能夯实学员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立足六大职能,调整教学方式与方法

文献报道与实际培养过程都证明了“宣、评、甄、咨、训、勤”六大职能在基层心理卫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9]。考虑到专业学位硕士“学时短,任务重”的特点,可以在通授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每个人的培养计划,有需求、有侧重的教学,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因为学员来源的特殊性,使得这部分研究生在毕业后需要回到原单位工作,不同的工作岗位实际需求可能不尽相同。可将情境相似、研究方向相同的学员组建学习研究团队,采用合作式教学方法,从现有工作中提炼研究课题,运用团队学习、实际案例分析、岗位模拟训练等方法,将课程学习与实践能力更紧密的结合。创新教学方式,以基层部队心理卫生工作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将职业技能向更高层次发展,并促进社会认同。

(三)对接职业资格认证,衔接继续任职教育

联合军队学校、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基层部队,仿照现行的注册管理系统制度,打造适用军队的应用心理学注册管理信息系统。统筹现有的培养模式,将专业学位的获得作为岗位准入的先决条件,严控毕业生质量,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达到毕业标准,只是能够进入职业资格系统的门槛。其后,再依托现行的任职教育体制,将心理咨询、临床心理诊断这种需要经验积累的科目纳入继续教育,也为学员可以继续参加系统培训、正规督导提供了便利,为学员设计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培养轨道。当学员达到准入条件时,即可纳入军队心理学注册系统,统一管理,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梁传杰,吴晶晶.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回顾与前瞻[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03):23-27.

[2]王恩界,张冕,覃莹莹.国内应用心理硕士培养方案比較分析[J].高教论坛,2017(11):89-93.

[3]史利平.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9):89-94.

[4]钟晓军,楼百均.“产-学-研-用”递进式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以浙江万里学院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04):164-165.

[5]赵梦雪,杨国愉,王毅超.基于“部队需求”的应用心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01):131-132.

[6]罗江,王小念,余巍.军队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0):197-198.

[7]戴红,杨群,迟宇豪,等.军队院校心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05): 27-29.

[8]杨微.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2(07):140-142.

[9]李逢战,苗丹民.部队心理医师培养中的职能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03):4-6.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军校
这一以少胜多著名战例曾写入解放军军校教材
我是少年军校小树苗
冀军校
这里,有我们多彩的青春
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方法研究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研究生车辆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