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磊 张洁 陶靖雯
[摘 要]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它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城市与建筑发展观,并基于它的理论方法指导开展科学的环境建设,因此,是建筑学高等教育的重要专业课程。但是,目前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教学中是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课程,并没有为建筑设计课程提供直接指导。而作为设计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往往来自教师方面,学生利用环境心理学研究探索设计任务与方案的环节基本没有,环境心理学授课内容与建筑设计理论教学没有形成互动关系,学生对设计知识的认知存在与现实社会“隔离”状况。为此,需要通过环境心理学实践性教学改革,提高建筑设计理论教育水平,使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建筑设计关切的场所精神、行为模式等方面的知识,明确建筑设计成果评价的关键方法,在建筑學硕士生培养教育中传授研究方法与技术路径,使他们掌握研究型设计能力,为绿色建筑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专业人才。
[关键词]建筑设计理论;环境心理学;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8-0-03 [收稿日期] 2020-10-08
一、环境心理学于建筑学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科研究的人与环境关系问题正是建筑、景观和城市设计师开展设计工作考虑的首要问题,正确认知人与环境关系是解决人类建设与环境矛盾的关键,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研究型建筑设计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导致的环境压力正是由于忽视了人与环境的关系,没有将环境心理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建筑设计而导致的,而在建筑学高等教育中使学生能够在设计中理解、掌握、并应用环境心理学知识,作为建筑设计理论指导十分关键[1-3]。建筑设计理论是指导人居环境建设的“上层建筑”[4],是人类社会改变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法则,必须考虑人之行为需求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平衡,大量建筑设计理论来自对这一平衡的科学探索[2]。作为建筑学专业的研究型人才,掌握环境心理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具备分析人居环境建设问题的科学“工具”、解决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等领域众多环境行为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课程的作用就是为宜居环境设计提供专业理论知识,为符合人文需求和环境友好的设计实践活动提供方法论。应对当前大量建筑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建筑学学科应培养具有环境认知意识的专业设计人才,使未来的建筑师对设计功能问题、环境结果问题有科学认识,并能提出合理的、有效的设计方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经济问题,城市建设处于较长的停滞状态。但,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建筑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城市化率从建国初期的10.63%发展到2015年的60%左右,建筑总产值由57亿增长到60多万亿,增长了1071倍,建筑数量成倍增长。一连串增长的背后既体现了繁荣的社会经济、高涨的生活水平,也包含了资源能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日益突出的隐患。而解决这些隐患的核心问题在于提高建筑环境质量,以科学的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指导行业发展(参见图1)。针对这方面的教育工作
需要促使学生掌握建筑环境发展的科学规律,基于人类建设基本点出发,以研究型思维开展设计工作,使建筑设计摆脱当前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国际式风格,走出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建筑风格,使设计符合当地气候环境与社会人文,解除经典主义设计教学带来的功能主义与形式主义问题,以环境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开展符合“以人为本”“生态环境友好”的建筑设计,使建筑设计更具科学性,使建筑设计理论能够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更新[3,5]。特别针对研究生培养而言,由于学生们已经具备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更需要从实践中认识与了解设计中存在的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问题,并通过研究环境与人们行为之间的关系来开展设计工作,以缓解人类建设导致的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基于环境心理学能够科学指导环境建设与改造的理论作用,探讨环境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实践性教学对学生掌握并发展建筑设计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使学生理解设计工作之于环境改变的关键性,掌握设计任务来源、条件约束、以及理论原则是基于人们对环境的所求,推导设计建造结果的环境行为。提升同学们对设计问题的分析能力,提高判断的准确性,进而避免无用、消极空间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使环境建设符合社会生活需求,以最小的建设代价换取最大的建设价值。
二、教学设计
1.教学模块。教学模块按环境心理基础理论、环境心理研究方法、设计实践应用这样三个模块层层递进的方式设置,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环境心理学晦涩理论知识,通过参与社会调研掌握获取环境心理知识的研究方法,通过开展设计实践理解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原理。通过加入心理感知实验,直观地讲授人们对不同建成环境的心理感受,使学生在未来的设计实践中明确建设环境的使用需要,从使用功能到环境舒适、以及与外部环境联系等各方面了解设计需求,从而设计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具有长期使用效能的建筑室内外环境和城市环境。
针对环境刺激、感知、认知、压力等理论建立微课堂。通过带入式教学方法,形象化解剖各个理论知识点,以周边环境为对象进行环境心理与行为关系的解剖,使学生理解环境心理基本理论模型,建立以环境心理理论分析居住、学习、工作、休闲娱乐等四大人居环境的思想体系。基于理论知识讲授,使学生建立分析建设环境的思想体系,进一步推进社会实践教学工作,通过主动式学习过程使学生们掌握分析环境心理以及行为的方法、路径,并结合设计课程进修实践性引导,从实践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拓展应用能力,更好地理解基于不同建筑类型的设计理论是如何基于人们的环境心理、行为习惯总结而来的。
2. 应对不同环境场所的教学内容设计。人类根据自身需要,主要建设了居住、学习、工作、休闲四大环境。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应对这四大人居环境构建社会实践课堂。以网络多媒体平台分别讲述各类环境与人们行为之间的关系,剖析实际建成环境使用效果、环境心理以及环境行为结果(参见图2),带领学生理解并进一步掌握并分析各类建成环境心理与行为的方法,进而认识各类环境设计应遵循的理论原则。以居住环境的社会实践性教学来看,通过设计居住环境的社会调研课堂,引导学生从居住环境设施、物质要素、个人空间需求、社交网络需求、行为活动需要等方面去观察居住环境中的个体、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应用课堂教授的环境心理理论模型,学习针对居住环境的问题提取方式、问卷设计方法,开展观察分析、田野调研、社会问卷等多方法结合的社会调研,以真实世界作为对象,通过自主参与真实体验居住环境心理与行为特征,了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私密性、公共性、安全性、好恶性要求,掌握居住环境设计原理。
通过这个教学环节,使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环境心理学科是如何剖析外部世界、以及外部世界又是如何改变人们环境心理与行为的。这样的学习能够传授环境理论学研究方法,并通过研究更好地理解、掌握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式教学,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各类环境与人们活动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针对城市这一最大、最复杂的建成环境,通过这样教学方式能够切实思考人类社会与环境建设的关系、思考人类建设行为与地球巨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可持续建设发展的核心问题以及我國大力提倡绿色建筑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3. 基于设计评价的实践性教学方法。虽然环境心理学理论知识是建筑设计原理的来源,环境心理学研究方法是明确设计问题、解决设计问题的途径,但是从目前的教学体系看,两者是完全分离的,应该建立基于设计实践的环境心理学知识教育体系,达到学以致用、寓教于学的效果。为此,基于设计课教学安排,在环境心理学课程中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使学生通过设计实践,学习掌握环境心理理论知识,结合VR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参见图3),提高对建筑设计理论知识的了解,掌握研究设计理论的实践性方法,促进学生们认知建设环境、了解社会行为、分析功能需要的研究型设计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搭建信息化教学资源,针对相应设计课程,以VR教学设备实现设计环境虚拟呈现,开展环境心理感知与行为结果的评价,以此使学生直观认识设计环境的使用效果,并能够理解设计原理、进而分析设计原理的时效性,根据环境心理与行为需要更新落伍于时代的设计理论知识。
为提升学生对设计环境深入理解,在VR辅助教学基础上,设计翻转课堂教学环节,使同学们对设计问题的探讨不仅局限于个人的观察与认识上,更建立于对相同问题的广泛探讨中。翻转课堂以设计课程内容为讨论对象,通过分组形式,以竞赛为激励手段,鼓励多方位思考设计环境的心理与行为结果,判断经过设计建造的环境将为使用者、社会、以及物质环境带来哪些改变,以及这样改变导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结果。在以往教学中,针对图书馆设计,同学们利用环境心理学知识,充分发挥自主能力,通过组织辩论、情景演绎、主题讨论等形式,成功分析了图书馆设计与环境心理与行为的关系,更好理解了图书馆设计相关原理,并基于时代需要,对设计理论进行了拓展。
三、教学总结
针对建筑设计行业对环境心理学知识的要求,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应该结合建筑设计实践,从设计理论本源上推动环境心理课程对建筑设计行业的影响。课程教学分三个模块,分别是以实验方式解剖知识点,用微课程方式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在掌握了环境心理学理论知识基础上,组织学生们开展社会调查学习,以自主学习方式,在建筑设计实践过程中,理解设计要素之间的关联理论,掌握分析影响设计的科学知识,真正了解建筑设计理论的知识来源;基于设计课程内容,以VR及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扩充教学资源,寓教于学地带领学生应用环境心理学理论知识分析建筑设计问题,扩展设计视野,审视设计原理,使设计成果符合人们使用心理与行为,解决当前因设计过程中对环境欠缺了解而产生的建设浪费问题,实现我国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既定目标。
(致谢:本教学研究受到2018年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课程建设项目支持。笔者在此对参与本项目的团队成员提供的工作以及相关学者提供的帮助和有益的讨论与交流,表示真挚的感谢!)
参考文献
[1]Mehrabian A,Russell J A.An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M].MIT,1974.
[2]Rapoport A.The Meaning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M].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Arizona,USA.1990.
[3]Lawson,Bryan,Miguet,Francis.How Designers Think:the Design Process Demystified[J].Architectural Pr,2013.
[4]鲍家声.建筑教育发展与改革[J].新建筑,2000(01):8-11.
[5]马航,余磊,覃立.基于存量更新改造的建筑学专业研究生专题设计教学—以深圳城中村社区活动中心设计课程为例[C]//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2019中国高等学校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