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康复用于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效果观察

2020-12-29 02:22张春军姚黎清张瑜缪亚萍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胫骨

张春军,姚黎清,张瑜,缪亚萍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云南昆明 650101)

胫骨平台骨折作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骨折,多是由膝关节遭到内部或外部力量撞击、 坠落等原因造成,尤其在新的时期,伴随着交通行业和建筑行业的飞速进步,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数量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1]。 由于该种骨折较为特殊,如果治疗不当,极易造成力线不稳、膝关节畸形,最终发展成膝关节障碍[2]。 因此,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而言至关重要。当下,临床中通常开展内固定手术治疗,同时在术后及时进行系统功能康复,能够大幅度降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3]。 基于此,该文筛选了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采用系统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现将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开展该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办公室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晓研究的全部过程,签署了同意参与研究书。

回顾性分析80例接受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0例。甲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22~65 岁之间,平均年龄(42.52±8.03)岁;乙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23~67 岁之间,平均年龄(43.02±8.2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备可比性。

纳入标准:年龄大于18 周岁; 接受内固定术治疗;参考诊断标准,均得到确诊。 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精神异常;有神经、血管损伤等合并症;开放性骨折;患肢进行过手术治疗。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开展康复评估,在确定是否为第一次胫骨平台骨折后,视情况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 甲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进行传统功能康复[4]:为患者进行康复理疗,主要包括运动疗法、针灸、按摩、理疗等,在充分考虑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后,针对患肢肌群于手术后1 周开展肌力训练; 在手术完成后1个月左右,对患者进行被动屈伸训练和膝关节主动屈伸训练;在手术完成后3个月左右,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稳步开展负重练习。

乙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进行系统性功能康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术后关节活动训练:在手术完成后的第3 天,引导患者进行CPM 训练,3 次/d,30 min/次,结合患者骨折愈合的实际情况,稳步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在手术完成后的第4 周,开展膝关节主动屈伸训练, 具体训练强度以肌肉产生疲劳感为标准,3次/d,30 min/次; 在手术完成后的3个月左右开展膝关节延伸训练,在患者愈合后,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抗阻力屈伸活动,具体训练强度以产生酸痛感为标准,4 组/d,10 次/组。 (2)术后肌力训练:在手术完成后开展患肢肌群训练,4 组/d,20 次/组;术后1 周开展高抬腿训练,具体训练强度以肌肉产生酸痛感为标准,4 组/d,10 次/组;术后6~8 周,结合骨折愈合情况,开展肌力提高训练,3 组/d,10 次/组。(3)术后步态平衡训练:术后1 周,辅助患者拄拐行走,于10 周后可以使用步行器开展无负重运动,并结合恢复情况逐步开展负重练习;手术完成后的3个月左右,可以引导患者独立行走,并视情况缓慢增加负重,30 min/次。(4)开展物理治疗,例如运动疗法、关节活动、冷敷、电疗等。

1.3 观察指标

(1) 应用HSS 量表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5],共分为疼痛、活动度、功能、肌力、稳定性、屈曲畸形等6 小项,每项10 分,其中,除疼痛以外,其余均为正向评分。

(2)统计并对比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可以将其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四种等级,详细评定标准如下:优秀:疼痛感消失,能够进行轻体力劳动,膝关节屈伸角度>120°;良好:疼痛感较轻,对日常生活无影响,膝关节屈伸角度在60°~120°;一般:膝关节屈伸角度60°左右;差:疼痛感强烈,膝关节屈伸角度<60°。

(3)统计并对比组间患者治疗有效率,将其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种,详细评定标准如下:治愈:骨折愈合情况良好,日常行走未产生不适感,未出现畸形,膝关节能够自由屈伸;显效:患者长时间行走会产生较小的疼痛感,关节面较为平整,膝关节轻微畸形,屈伸角度在90°~100°之间;有效:骨折虽已愈合但关节面不够平整,影响患者的日常行走,畸形幅度>10°;无效:疼痛感强烈,发生关节炎和部分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行走,膝关节屈伸角度<6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

乙组患者的各项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统计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统计对比[(±s),分]

组别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 稳定性甲组(n=40)乙组(n=40)t 值P 值5.4±0.93.1±0.414.7690.0007.9±0.89.1±0.38.8830.0007.7±0.38.9±0.417.1780.0008.1±0.49.1±0.312.6490.0007.8±0.69.4±0.414.0320.0007.9±0.49.1±0.216.9710.000

2.2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

乙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统计对比

2.3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乙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统计对比

3 讨 论

胫骨平台骨折作为骨科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会严重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如果骨折复位后效果不佳,有很大几率诱发创伤性关节炎,使关节功能丧失。 在当下的医疗水平下,针对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内固定术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缺点是术后大概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功能障碍,最终影响治疗和预后效果[6]。

经过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若要有效降低术后膝关节出现不良问题的概率,就要在术后及时开展康复训练,这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7]。 现阶段,内固定治疗技术逐渐成熟,手术对膝关节造成二次损伤的概率大幅度下降,同时,伴随着患者康复要求的逐渐提高,术后如何使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已经成为临床研究和广大患者关注的重点[8]。在术后,充分立足于患者恢复的实际状况,研究制定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功能康复治疗方案,加速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对于患者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系统康复主要包括关节活动训练、 肌力训练、步态及平衡训练、物理治疗等,是新时期新生的一种系统化治疗模式。 其中,关节活动训练可以大幅度加快肌腱与受伤软骨的再生愈合速度,同时,还可以防止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对改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肌力训练不仅可以避免静脉血栓和肌肉萎缩的发生,还能够重塑骨折间骨小梁,加快骨折愈合。 步态和平衡训练可以使患者的行动能力尽快恢复,同时恢复关节感觉,提高膝关节的反应能力[9]。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进行系统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良好,该次试验数据显示,相较于进行传统功能康复的甲组患者, 进行系统功能康复的乙组患者,其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显著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乙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高于甲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乙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7.5%, 高于甲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功能康复,系统功能康复作为新时期一种新型的治疗模式,具有更加详细的治疗过程,且实用性和针对性均较强,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但考虑到该次研究时间跨度较小、数据量较少,针对系统功能康复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仍然需要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胫骨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