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恢复期肢体偏瘫的疗效分析

2020-12-29 02:22李晓燕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活动度中风康复训练

李晓燕

(国家电网公司职业病防治院康复医学科,浙江建德 311600)

脑卒中,中医学称“中风”,其发病机制为血管出现阻塞,或脑血管突发破裂,导致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出现坏死,对大脑造成不可逆损伤,在临床急诊科较为常见[1]。 该病具有起病急、症状严重、病情进展快等特点, 若未及时治疗容易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中风后由于脑组织受损, 患者可能会出现口舌歪斜、语言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吞咽能力障碍等多种后遗症,不仅对患者后续康复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导致其生活活动能力下降, 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肢体偏瘫是脑卒中常见后遗症之一,在中风康复期需要重点治疗,故该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国家电网公司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68例中风恢复期患者为对象,对其实施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案, 观察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8例中风恢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开展研究。根据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A 组男女比例20∶14,年龄48~76 岁,均值(61.95±5.43)岁;B 组男女比例21∶13,年龄49~75 岁,均值(62.01±5.36)岁,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2]:均符合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经CT等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诊;患者或家属均知晓该次研究的治疗方案内容;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存在精神异常或认知障碍者。

1.2 方法

A 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1)针刺选穴:上肢选择手三里、肩髃、外关、曲池、合谷,同时配以大椎及肩外俞等穴;下肢选择足三里、环跳、昆仑、阳陵泉及解溪穴,同时配以白环俞、腰阳关等穴。(2)操作方法:患者摆放至平卧位, 操作者对上述选穴实施常规消毒,针刺手法以平补平泻法为主,行针得气后将小艾柱插于针柄上方并点燃实施艾灸,在皮肤上方垫纸片,以免烫伤患者,艾灸持续30 min 左右,1 次/d,5 d/周,治疗持续6 周。

B 组患者采取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针灸治疗方法同A 组,康复训练具体如下。 (1)摆放抗痉挛体位:患者取坐位,患侧上肢放于体前,用枕头支撑,使肩胛骨前伸;保持卧位,患肩前伸,前臂旋后,肘关节及指关节伸展,患髋伸展,膝关节微屈曲。 (2)躯干肌牵伸,坐位患者屈膝、髋内旋,操作者一手下压其膝部,另一手置于肩部,双手以相反方向缓慢发力。 (3)控制上肢训练,坐位患者患侧上肢移动至一固定位置后不动;两侧上肢屈曲,抬高过头顶,再将肘关节伸直,产生肘分离运动。(4)坐位平衡训练:取坐位,自无支撑独立至一级静态平衡,然后嘱患者进行躯干多方向不同幅度摆动,最后至可抵抗外力平衡训练。(5)坐站转换:治疗师协助患者将双足分开,双上肢握手、伸肘,肩完全前伸,躯干前倾、髋关节屈曲,缓慢站起,反向动作再坐下。(6)站立平衡训练:扶持站立过渡至平行杠内站立再至脱离支撑站立。(7)步行训练:平行杠或扶持下步行,并逐渐增加训练难度。 1 h/次,1 次/d,5 d/周,治疗持续6 周。

1.3 观察指标

(1)疗效:患者生活完全自理,肢体功能恢复至正常状态,语言、认知等功能障碍情况基本消失为痊愈;患者生活基本能自理,肢体功能及语言、认知等功能障碍显著改善为显效;患者生活部分自理,肢体功能及语言、认知等功能障碍有所改善为好转;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痊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2) 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运用关节活动度及Fugl-Meyer(FMA)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肢体功能恢复越佳[3]。(3)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采用Berg 平衡量表(BB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进行评估,其中BBS 量表总分为56 分,分值高低与患者平衡能力呈正比;ADL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越好[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 分别进行t 检验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

B 组总有效率为97.06%, 显著高于A 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2.2 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治疗前,两组关节活动度及F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 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及FMA 评分均显著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对比[(±s),分]

表2 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对比[(±s),分]

组别关节活动度治疗前 治疗后FMA治疗前 治疗后A 组(n=34)B 组(n=34)t 值P 值2.95±0.812.92±0.860.148>0.054.54±1.156.93±1.627.015<0.0512.65±4.2113.02±4.370.356>0.0518.27±3.4824.85±4.636.624<0.05

2.3 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

B 组患者治疗后的BBS 及ADL 评分相比A 组更优(P<0.05),如表3 所示。

表3 两组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对比[(±s),分]

表3 两组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对比[(±s),分]

组别BBS治疗前 治疗后ADL治疗前 治疗后A 组(n=34)B 组(n=34)t 值P值21.35±3.2921.28±3.170.089>0.0532.62±4.1937.68±2.046.331<0.0541.82±5.7242.07±5.340.186>0.0564.85±7.0473.24±7.514.753<0.05

3 讨 论

近年来,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及人们生活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卒中等)的患病率逐年递增。 中医学认为,中风康复期患者主要存在的问题为气虚血瘀,故主张治疗以祛瘀通络、活血益气为主[5]。既往临床采用的针刺穴位能够疏通经络,使偏瘫侧肢体存在功能障碍的部位气血通顺、筋脉得养,还可以对机体周围神经肌肉组织起到兴奋作用,促使神经传导功能加强,从而与中枢神经产生联系,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及平衡能力的恢复。 艾灸是针灸的重要分支,通常实施于针刺之后,其主要利用艾叶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对患者特定部位或体表穴位进行刺激, 使得经气活动被激发,达到调理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目的[6]。 但临床发现单纯采取针灸疗法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因此,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显得尤为必要。

康复训练主要通过对患者患侧肢体开展被动或主动训练,达到锻炼肢体功能、预防肌肉萎缩的目的。同时,平衡训练可以将患者机体维持在良好的平衡状态,有助于其行走功能的恢复,提高大脑可塑性,促进梗死部位神经元组织再生[7]。 马明祥等[8]的研究显示,对中风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可促使其肢体运动能力及早恢复,有效降低中风后致残率,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效果显著。该研究中,B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A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FMA、BBS 及ADL 评分均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运用于中风康复期患者治疗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中风康复期患者采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及肢体功能,促使患者恢复机体平衡能力, 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疗效的显著提升,值得基层医疗单位临床采纳与推广。 不过该次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选取样本数量少、疗效缺乏客观性指标等,因此临床今后可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将客观性指标纳入疗效判定标准中,更加深入分析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康复期患者的意义。

猜你喜欢
活动度中风康复训练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