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达,刘聪聪,闫建玲,袁长玲,高晓欢,王 宾,赵国良
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是冠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基本正常,但远端血管对比剂充盈和排空延迟(即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大于正常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的两个标准差)的现象,且除外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或扩张、心肌病和瓣膜病等因素,其预后较差,进一步发展可能加重心肌缺血,严重者可导致心肌梗死发生。1972年 Tambe等[1]首次提出CSF现象后,随着冠状动脉造影在临床的普及对CSF报道的越来越多,国外多项研究结果显示CSF的发生率为5%~7%[2-4],国内学者王帅等[5]研究发现,其发生率为1.1%。这其中的差别主要与研究人群种族、CSF的定义、排除标准等因素相关,可见CSF在临床中发生还是比较常见的。目前西医对CSF无标准化治疗方案[6],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硝酸酯类等,在病人耐受的情况下,主张多类药物联合应用。中医学书籍中目前无CSF一词,但根据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当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中医药在CSF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可有效缓解病人症状。本研究通过对中医药治疗CSF的相关文献中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把握中医药治疗CSF的证治规律。
1.1 检索策略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20年6月公开发表的有关CSF中医证型研究的相关文献。具体检索步骤如下:以“冠状动脉慢血流or冠脉慢血流or慢血流”为检索词进行初步检索;在所得结果中以“中医or中西医or中药or中成药or中草药or中药注射液”为检索词进行二次检索。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研究类型:临床研究;研究对象:有明确CSF的诊断标准;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或使用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液治疗者。
1.2.2 排除标准 文献综述、系统评价、专家经验、动物实验等;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或行支架植入术者;无中医辨证分型及无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液治疗CSF者;重复报道文献。
1.3 证候要素提取及合并 依据王永炎等提出的29种证候要素,对纳入的文献证候要素进行提取及合并,CSF主要包括血瘀(心血瘀阻)、气虚、痰浊(痰浊闭阻、痰阻)、阳虚、气滞、阴虚、内火7个证候要素[7]。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双人双机建立Excel数据库,包含调查地区、调查年份、病例数、年龄范围、男女比例、证候类型、中药类型等信息,对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全文检索及录入,对有分歧的数据经讨论后决定或请教专家评定,并完成交叉核对,应用Excel进行求和、按比重排序。
2.1 一般资料 共检索出文献4 692篇,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手工检索及剔除重复文献后,最终入选文献55篇[8-62],包括3 833例CSF病人,其中男性2 373例(61.91%),女性1 460例(38.09%),年龄32~83岁,平均年龄53.72岁。调查2003年8月—2019年9月期间,根据文献来源划分南北地区,共纳入北方病人1 953例(山东426例、河北408例、山西237例、黑龙江236例、北京196例、河南175例、内蒙古112例、陕西100例、甘肃35例、辽宁28例),南方病人1 880例(四川499例、湖北323例、上海247例、浙江212例、福建210例、广东148例、江西76例、广西60例、贵州60例、海南45例),病例来源涉及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2.2 CSF的中医证型和证素
2.2.1 中医证型 明确提出中医证型的文献10篇[8-17],共涉及950例病人,14种证型。居首位的证型为气虚血瘀证393例(41.37%),随后依次为气虚血瘀痰浊证>痰浊闭阻证>心血瘀阻证>痰瘀互阻证>阳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证>痰火内扰证>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痰阻证>气滞证>阳虚证>阴虚证。详见表1。
表1 CSF病人中医证型分布(n=950)
2.2.2 中医证候要素 对CSF的证候要素进行提取,虚性证素包括气虚、阳虚、阴虚3种,实性证素包括血瘀、痰浊、气滞、内火4种,950例CSF病人证素中,血瘀(78.63%)占比最高,其次为气虚(57.37%)、痰浊(34.11%)。详见表2。
表2 CSF病人证候要素分布(n=950)
2.3 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治疗用药
2.3.1 中药汤剂的应用 共检索到文献14篇[8-10,12,17-26],12种中药汤剂,累计使用中药汤剂488次。使用频次最高为益气活血复方117次(23.98%),其次为血府逐瘀汤80次(16.39%),随后依次为三参扩冠汤>通络宁心方>益气通络方、温阳活血方、益心饮、当归补血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益气活血通络方>补阳还五汤>芪棱汤。详见表3。
表3 CSF病人中药汤剂的应用情况(n=488)
对上述12种中药汤剂中单味中药进行统计,共涉及43味中药,488次中药汤剂中单味中药出现频次大于100次的有13种。详见表4。随后依次为水蛭>薤白、瓜蒌>牛膝、柴胡>枳实>党参、桂枝>沙参、太子参、郁金、檀香、甘松、砂仁>麦冬、葛根、降香、五味子、附子、蒲黄、白芍>半夏、香附>元胡、鸡血藤、白术>地龙>天花粉、桑葚、三棱。
表4 CSF病人单味中药应用中频次大于100次的中药分布情况(n=488)
2.3.2 中成药的应用 共检索到文献29篇[11,13-14,27-52],涉及13种中成药,累计使用中成药996次。使用频次最高的为通心络胶囊340次(34.14%),其次为麝香保心丸254次(25.50%),随后依次为麝香通心滴丸>复方丹参滴丸>参芪逐瘀膏>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通痹冠脉丸、心血通口服液、蒲参胶囊>冠心舒通胶囊>脑心通胶囊、芪参胶囊>冠心丹参滴丸。详见表5。
表5 CSF病人中成药的应用情况(n=996)
2.3.3 中药注射液的应用 共检索到文献11篇[15,53-62],涉及7种中药注射液,累计使用中药注射液438次。使用频次最高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188次(42.92%),随后依次为丹红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详见表6。
表6 CSF病人中药注射液的应用情况(n=438)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临床的普及,中医药诊治CSF的临床报道越来越多,大量研究已证实多种中药制剂在治疗CSF病人中疗效确切。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中医药治疗CSF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CSF人群以中年男性偏多,证型以气虚血瘀证为主,证素分布主要为气虚、血瘀兼痰浊。CSF病人常用中药汤剂有益气活血复方、血府逐瘀汤,单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的有黄芪、丹参、枳壳、川芎、桃仁等;中成药中通心络胶囊、麝香保心丸最为常用;中药注射液以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临床使用最多,以药测证亦证实CSF证型当以气虚血瘀为主,与临床实际相符,本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把握CSF的中医证候特征及用药规律提供一定参考。但本研究作为文献研究,仍存在一定缺陷:①纳入文献多为临床观察病例,对CSF人群进行辨证分类文献偏少。55篇文献中仅有2篇[14,16]将CSF人群进行中医辨证分类,且无统一辨证分型标准,缺乏客观性。②CSF西医诊断标准不统一。如CSF病人有冠状动脉狭窄≤40%和冠状动脉狭窄≤50%两种诊断标准;部分文献将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支架植入术后的“慢血流”病人作为CSF进行研究(此类文章已剔除)。③研究病例数较少,纳入研究病例地区分布不均导致研究结果的片面性。④研究质量参差不齐,降低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鉴于此,今后须规范CSF西医诊断标准,制定统一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大规模、多中心的前瞻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病例观察研究,为CSF的辨证施治提供高质量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