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昊,王天一
(湖南工业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本文以沈阳市图书馆为研究对象,沈阳市图书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坐落于科普公园中,毗邻青年大街,位于城市的中心地段,地理位置优越。该图书馆始建于1908年,后于2005年搬迁至沈河区新馆,新馆占地1.3万m2,建筑面积4万m2左右,建筑风格简洁大方,内部功能齐全,通过内部建筑布局较好地实现了人流、物流和书流互不干扰。本文研究的目标空间为图书馆2~4层的公共空间,包括各层图书阅览室、中庭共享空间、垂直交通空间及其他交通联系空间。
SD法是Semantic Differential法的简称。是C.E.奥斯顾德(C.E.Osgood)1957年作为一种心理测定方法而提出来的[1],建筑空间的整体以及空间的一部分都可以作为SD法的研究体验对象,在本文中选用了沈阳市图书馆建筑空间的部分作为研究体验对象。SD法运用于建筑空间研究评价时,是研究空间中的被验者对该目标空间的各种环境氛围特征的心理反应,通过“建筑语言”的评定尺度将被验者的心理感受量化,最终评定和描述出目标空间的空间环境质量[2]。
调查问卷的设计是本次调查研究的重要部分,问卷的数据结果得出的内容直接关系着本次研究的客观性。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调查的时间地点、被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量化分析评价表、调查问卷卷尾语组成。
本文从建筑的空间感受、建筑设计及建筑空间的配套设施及综合管理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筛选了关于图书馆内部公共空间的20个评价因子,20组正反形容词作为评价指标(见图1)。
其中,图书馆建筑环境的空间感受包括8个评价因子,分为视觉感知与非视觉感知两小类:①视觉角度:简洁度、光线感、空间感、色彩度;②温度感、氛围度、噪音度、吸引力。建筑设计包括6个评价因子,按设计艺术性和设计功能性分为两个小类:①艺术性:装饰性、现代感、民族性;②功能性:功能布局、交通性、变化性。建筑公共空间的配套设施及综合管理包括6个评价因子:绿化配置、标牌指示、服务设施、综合管理、洁净度、安全感。
本问卷调查对象为沈阳市图书馆读者,被调查者均为随机挑选,为了保证问卷填写的质量,笔者采用了现场发放和及时回收的方法,且在填写问卷前对每个评价指标的含义同被调查者进行了说明,问卷总数为60份,有效58份。
图1 图书馆公共空间环境调查表
图1中,实线为各评价因子的平均值。对于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被调查问信息统计后,按照被调查者性别,年龄,职业进行分类,结果如下:①按性别分:男性30人,女性28人;②按年龄分:18岁以下11人,18至25岁31人,26至35岁9人,35岁以上7人;③按职业分:企业或事业单位12人,专业技术人员15人,公务员6人,学生19人,其他职业6人。
根据“二级性”(bi-polar)的原理进行,以“0”为对称中心,将其评价尺度设定为5级来评定20个项目因子,按照各项目因子的形容词对程度不同分别赋值2(很)、1(一般)、0(两可)、-1(一般)、2(很),根据被调查者的空间感受程度差异进行判断。评价数据见表2。
表2 图书馆建筑空间环境调查数据评价表
利用SPSS软件对58份有效问卷评价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以下数据:①每个被调查者对目标空间20个因素的评价总分;②每个被调查者对目标空间20个因素的评价平均分;③被调查者按性别、年龄、职业分组后,对被调查者的数据的平均数进行比较分析。
沈阳图书馆SD评价的综合平均值和标准差如图2所示。图2中纵坐标的1分为评价中心轴。大于1分的评价因子分析倾向于评价因子的正形容词,小于1分的评价因子分值倾向于评价因子的负形容词。从图2看,使用者对于图书馆的公共空间环境基本满意,评价要素大于1的评价因子与评价因子小于1的评价因子各占整体评价因子的50%,数值大于1突出的评价因子包括整洁度、光线感、现代感、功能布局、安全感;数值小于1之中突出的评价因子有色彩感、民族性和变化性。
图2 各因子数据平均值与标准差对比
将各个因子评价要素按小类分析如下。
1)在建筑空间的视觉感知小类中,各因子的平均值均大于1,其中光线感得分最高。是因为目标空间的内部是一个大型采光中庭,沿中庭布置的垂直交通空间和阅览区采光较好,使整体空间光环境较好。
2)建筑空间非视觉感知中,该项小类的除氛围度得分小于平均值1,其余的分数都得分较低,在得分平均值上面色彩感为0.78,温度感为0.79。色彩上,图书馆内部设计时采用的色彩比较单一;温度感受方面,由于建筑中庭为了采光和造型的需要,中庭面积较大,建筑跨度也较大,部分阅览室和书架中未靠近中庭与窗户的区域的采光较差,由于地理气候的影响,沈阳地区的气温较低,这些采光差的区域几乎常年没有自然光线照射导致温度较低。
3)建筑设计艺术性中,该小类只有现代感这一项因子数据的得分大于1,其余分值都略低,尤其在民族性是上面的分数是整体20项因子得分是最低的。是由于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人们对于艺术的欣赏与审美能力相较以前增强很多,市图书馆的建筑风格是现代建筑,从外部造型到内部的装修装饰都是比较简单,其设计时未结合传统文化相关的元素,没有体现出当地的历史文脉和传统元素,没有使读者在文化氛围中感受到空间的归属感,因此在装饰性、民族性上的得分较低。
4)建筑设计功能性中,该小类的功能布局与交通性的分值得分大于平均值1,变化性的分值最低只有0.6分,从中可以看出在本目标空间的交通设计上有所欠缺,读者们也有反映绿化配置较差,整个空间显得有些冷清。
5)建筑的配套设施和综合管理中服务设施、洁净度、与安全感的因子分值大于平均值1。在洁净度上是由于图书馆内部一直有工作人员进行清洁工作,同时在馆内的读者的综合素质较高,对空间的洁净度的保持较好。安全感得分较高则体现了整个目标空间的服务管理质量上较好,在安保方面做得较好。
而标牌指示与综合管理方面因子分值小于平均值1,因此,在标牌指示上面还需要增强,应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指示系统,避免由于标牌指示不够完备的原因而使对市图书馆不熟悉的读者找不到想去的位置,在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配置上也应该加强,来满足更多读者的需要。
从整体数据分析来看,被调查者对建筑空间感受视觉角度方面评价较高,对于建筑公共空间的设施管理方面、目标空间的文化氛围也比较满意。总的来说,沈阳市图书馆的公共空间环境的指标基本符合了使用者的需求,但是各项指标的数值还有待提高。
3.2.1 按性别分组分析
从分组数据(见图3)上能够看出大部分男女比个项目因子综合平均数据相差不大,但略有差异。数据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男女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致造成的,男性更注重理性思考,在空间方向的把握更强;女性更重视感性思考,在艺术感知方面的能力略强一些。
从性别分组的结果来看,该组在色彩感、噪音度、装饰性、民族性以及变化性和综合管理的数值均小于1,说明目标空间在设计艺术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与上文的分析结果一致。
图3 按性别分组的数据汇总对比折线
3.2.2 按年龄分组分析
从分组数据(见图4)上可以看出,年龄组的各个数据差异度较大,结合填写问卷时与被调查者的谈话访问,可得出以下结论。在年龄在18岁至28岁的青少年组与28岁至40岁的青年组的项目因子数值上相似度更大,年龄小于18岁的儿童组与40岁以上的中年组的项目因子数值与其他两组的数值相差较大。
图4 按年龄分组的数据汇总对比折线
较为明显的几项因子变化是:①在光线感的数值上各组的数值是依次降低的,这体现出年龄越大对空间光线的要求更高;②在交通性上,年级越小的分组的数值越高,也许这点是因为年龄越小对空间的感知度更强,对空间探索的灵活性越高;③在标牌指示上,年龄越大的分组对其打分越低,在与被调查者交谈时得知青年组与中年组的读者基本是陪同孩子过来读书,有的阅览室比较隐蔽,不易寻找;④在洁净度方面因子数值变化也较大,这可能也是由于年龄较大的分组对洁净度的标准更高。
从年龄分组的全部结果来看,有6项因子数值的平均注小于1,该分组的结果也与上文综合评价的分析一致,综合也可以看出在年龄分组上年龄越大对建筑空间环境的要求越高。
3.2.3 按职业分组分析
从分组数据(见图5)来看,职业组的各组数据差异程度还是比较大,企业或事业单位组与专业技术人员组对于建筑空间非视觉类,建筑设计的功能性及配套管理较满意;公务员组相对满意建筑非空间视觉类及配套设施管理类较满意;学生组相较于其他的组别来讲对目标空间的整体满意度更高。
整体来看,该组对于建筑空间的非视觉与空间的配套管理的数值较高,同时在图表中没有超过平均值1的项目为色彩感、温度感、装饰性、民族性、变化性和综合管理等,与上文分析结果一致。
图5 按职业分组的数据汇总对比拆线
在本次调查研究的目标空间中通过对目标空间评价数据的分析得知,在本次调查中目标空间的视觉性较好,建筑设计的功能性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但在建筑设计的艺术性和服务管理方面上还需要加强。
根据上述的分析结果,建议对沈阳市图书馆公共空间环境进行以下调整。
1)结合沈阳地区传统文化元素加以提炼,在公共区域的中庭空间增添一些装饰物品,在装饰色彩设计上,既要体现作为公共场所的目标空间的活泼性,也可以考虑到不同色彩对空间起到的不同氛围营造度。
2)在一楼大厅及中庭等公共空间设置一些展台、书架区域将部分书架与桌椅重新布置,重新组织交通空间,增加空间的灵活性。
3) 增加绿色配置,在室内合适位置添加绿色植物,改善公共空间的微观环境条件。
4)将“绿色照明”系统融入室内的光环境,设置可调节光亮程度的光源来满足一些年龄较大的读者的需求。
5)完善图书馆内的标牌指示系统,在适当的位置布置简单、明晰的指示标志。
6)在服务人员的分配上在读者使用效率高的部分空间增加一部分人员分配,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图书馆志愿者,协助管理人员工作。
基于SD方法对沈阳图书馆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不同使者对公共空间环境的需求和感知程度都不一致,这就要求设计师根据用户的需求,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公共空间的设计,尽可能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
由于受文章篇幅限制,本文并未对因子分析的数据结果做深度分析,而且由于调查样本数量的差异、被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差异和对问卷的理解,都有可能会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导致最终结果出现一些误差。但本文的评价结果依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参考价值,可作为图书馆公共空间环境评价的相关分析参考。
[ID:010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