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小明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61)
信息化教学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形成更适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灵活性,教师教学的多样性和个性[1-2]。医学机能实验学有机融合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实验教学内容,以揭示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药物的作用原理为目的,把相对独立的知识彼此衔接,融会贯通,使学生形成对机体功能代谢变化的完整认识[3-4]。医学机能实验学是学生较早接触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临床前思维、操作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医学机能实验学的实验对象多选用活体动物、离体组织器官,具有实验成本高、操作要求高、难度大、不可重复的特点[5-6]。传统医学机能实验学的教学模式是课前由教师做好实验准备,课堂由教师讲解、示范实验步骤,学生再动手操作完成实验,课后完成实验报告。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前没有预习,对相关实验仪器及器材的使用、实验对象的特性、手术操作过程、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均不了解,对实验原理不熟悉,导致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且机能实验相关仪器设备数量有限,学生人数多,因实验室场地和课时限制,往往导致学生对仪器设备操作不熟悉,对机能实验操作技能掌握不熟练。
机能实验常用实验动物有蟾蜍、家兔、小鼠、大鼠等,由于学生在机能实验课前大都从未接触过实验动物,因此,课堂上实验操作示教就尤为重要。传统教学中教师进行动物实操示教时,最少有30名学生观看,由于实验操作视野有限,耳缘静脉穿刺、神经分离、动脉插管、导尿管插管等关键操作步骤不能保证每名学生都能近距离、清晰地观看。最终影响学生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学生的实验操作效果。
实验课后,学生若想重新进行实验操作,或进行自我测试,或根据本次实验有新的想法,设计新的实验需要随时与实验教师沟通,这些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下是不能实现的。
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给学生推送预习任务,要求各个小组实验课上课前提交书面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包括以下内容:各个实验小组制定本次实验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查阅、归纳影响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明确实验原理,并设计相关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根据学习通推送的实验相关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资源,启发学生探讨实验注意事项。课前教师通过学习通直播,组织小组主要成员在线讨论,优化确定实验方案。各个实验小组查阅及搜集关于临床导尿术适用证、导尿术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措施等文档或视频及音频资料,作为实验课后拓展任务,并上传至超星学习通讨论模块。各实验小组指派一名本次实验的组长,课前邀请各位小组长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如配置实验所需药品,准备实验所需器械,领取及准备实验动物。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完成本次实验预习工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升了收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集体观念和分工协作能力。教师在该环节充当策略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课堂由传统的注重教师讲解、示范实验步骤转变为学生根据各自实验小组查阅、确定实验方案,课前观看视频、音频及多媒体课件等资料,教师巡回指导,指出操作中的易错点、遇到的问题和共性的错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融入“教中学、做中学,教学做一体,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教学理念。
2.2.1 各个小组承担一项实验教学内容 各个小组随机分配一项教学内容,包括本次实验的教学目标、实验原理、实验对象(特点、习性及操作注意事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各个实验小组根据课前预习确定实验方案,选派一名代表阐述,讲授相关教学内容,其他小组学习,并提出不同见解共同探讨,教师进行点评并分析总结。
2.2.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各个小组学生团结协作并分工合作,根据课前教学视频、音频及虚拟实验教学等预习工作,在各种小组长带领下分工完成本次影响尿液生成因素的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学生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有学生负责静脉穿刺且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并负责输液通路的通畅,有学生负责导尿管插入的操作及尿液的记录,有学生负责实验药物的抽吸及注射,有学生负责实验结果的记录及分析,每一个学生都是实验的参与者,每个学生的工作都对实验的完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突发事件、疑难问题(比如导尿管插入后没有尿液流出,注射相应药物后尿量变化不明显或没有理想的尿量改变等),首先组内学生寻找原因,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再请教师指导。
2.2.3 分析总结实验阶段 实验操作过程中,各个小组随时将各自的实验结果上传至学习通班级群,起到各组共同监督检查的效果,且营造一种积极竞争的氛围。操作完成后,各组选派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其他小组成员负责提出质疑。通过分组讨论、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2.4 实验联系临床,拓展阶段 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各小组课前查阅的临床导尿术相关资料(视频、音频、文档、图片等),充分联系临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2.5 检测阶段 各位学生上传自己实验报告的实验结果及结果的分析讨论给教师,并完成教师推送的本次实验课相关测试题。
2.2.6 教师总结阶段 教师根据学生操作、汇报及实验报告和随堂测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教师在课堂中充当参与者、指导者和管理者。
2.3.1 课后答疑、论坛平台 学生可在课后将本人或本小组对本次实验的理解及在本次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讨论、评价,促进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有效地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有共性的错误认识和操作。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经过实验后新的想法、新的教学设计与其他学生或实验教师进行讨论。
2.3.2 利用题库资料 学生可以多次进行相关章节机能实验相关系统(泌尿系统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理论和实验知识的测试,查漏补缺,巩固理论和实践知识。
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拓展学生学习和实操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随时随地学习,课前充分预习,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后通过互动平台和考核系统学生可以随时自测,教师可以及时发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反思教学效果。同时,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机能实验学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术,更要有较高的信息化素养,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