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

2020-12-29 22:00夏涓艺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2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教材

夏涓艺,贺 娟,蒲 蕾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传递心理健康知识的第一输送窗口,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极其关键。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向社会输送更多专业技术人才,而专业技术人才如果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质,将无法承担工作、生活带来的责任和压力,无法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职业教育中的公共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影响职业教育质量[1]。教师、教材、教法统称为“三教”,“三教”改革即改革职业教育目前在教师、教材、教法上的薄弱环节,以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实现职业教育向高质量、高水平方向发展。为此,以“三教”改革为抓手,从教师、教材、教法3个方面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高职院校和谐稳定[2]。

1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现状[3]

1.1 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创新思维欠缺

第一,我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主要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两名专职人员,以及部分从事学生工作的干事和辅导员,这些人员组成心理健康教育团队。该教学团队中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少,从事学生工作超过5年的教师少。教师自身心理学专业素质不高。第二,兼职教师、青年教师占比较高,大部分为研究生毕业后就到校工作,缺乏教学经验,团队成员之间关于教学经验的交流互动较少,互相听课学习的次数较少,教学比赛经历少,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第三,教师对参与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的主动性较差,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

1.2 教材不符合高职学生特点,专业间无差异,形态单一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主要由教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选取,基本上按照本科院校学生的教材进行选择,这些教材不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缺乏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特点的分析,忽略对高职学生心理实际承受力和心理需求的调查[4]。(2)教材缺乏系统性、实践性,教材内容以理论为主,不同专业所用的教材相同。(3)教材形态单一,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教学方式单一,课时有限,信息化水平低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遍在教室上课,以教学PPT为核心,以记笔记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理论讲授进行学习。教师只是将教材内容口述或者使用多媒体进行展示,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针对大一新生,只有一学期的课程,只有必修课没有选修课,只有理论课没有实践课,只有线下课没有线上课。不同年级、专业所面临的生活压力、心理问题不同,比如对大一学生讲述“如何正确面对失恋”,很多学生没有实际经历,无法感同身受,心理健康教育达到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师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使用的信息化平台多样,但是功能孤立,如利用麦克斯平台进行考勤,用蓝墨云班课进行问卷调查,用易班进行评教。

2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原因分析

2.1 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年龄结构年轻化、行政管理工作多

(1)高职院校教师数量总体不足,国家对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最低要求为两名,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度不高。(2)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少,教师年龄结构偏年轻化,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标准不统一。(3)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多由兼职教师组成,而兼职教师专业背景不同,行政工作繁杂,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研究。

2.2 教材管理部门多、选材研究不足、投入力度小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多部门综合管理,在教材选用上意见不一,管理权限不同,主要由教务管理部门进行教材选用,该部门工作人员非心理学相关专业出身,也没有承担相应的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所选教材无法满足当下高职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教学需求。(2)教务管理等部门缺乏对企业人才需求调查,缺乏对各个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心理需求、心理状态的调查,所选教材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状况。(3)高职院校以发展职业教育为核心,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的,着重对专业建设、专业实训中心等的支持,对心理健康教育等公共基础课的关注和投入较少,忽略对教材形式与内容的更新与创新。

2.3 教学法研究不足、忽略课外教育、信息化平台多

(1)心理学专业教师数量偏少,大部分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不足,大多是依葫芦画瓢,照搬其他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行政管理工作繁杂,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准备、研究、创新严重不足。(2)学校对各专业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较少,因此采用同质化教学模式,进行大众教育,无法针对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忽略了课堂外的教育、线上教育和实践教育,导致教法单一、无趣。心理健康教育除了每周的理论课以外,只借助“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进行心理健康宣传,方式主要是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举行黑板报比赛,受众面小,缺乏创新形式,学生的兴趣低、参与感受不深。(3)学校信息化平台多,各信息平台之间资源、数据缺乏整合,无法在一个平台上获取所有信息,导致师生对繁多的App产生反感,利用率下降。

3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措施

3.1 建设专业队伍,加强素质培养,提升教学能力

教师是实施教学的主体,因此需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三教”改革奠定坚实基础。(1)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从心理机构、本科院校引进心理健康专业教师进行授课,为教学团队提供最新案例、理论素材,壮大教师队伍。(2)定期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员提供专业培训和心理辅导,鼓励心理健康教师和辅导员攻读心理教育、咨询心理博士学位,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3)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不同等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技能比赛、说课比赛等,通过实践活动“走出去”,汲取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以此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3.2 专业团队选材,进行需求调查,创新教材样式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重要工具,只有推进教材改革,丰富教学资源,才能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高质量发展。(1)由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对四川省其他高职院校的相关教材进行调研,对教材的使用度、可行度、可信度等进行比较,选择最适合本院学生的教材。(2)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心理需求、心理状态以及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调查,选择或者编写更适合该年级、该专业学生的教材,以此满足教学需求。(3)利用人工智能、信息化平台等新媒体、新技术,打造拼图式、手册式、游戏通关式电子教材,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丰富教材样态。

3.3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丰富教学环节,增加实践课程

教法是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推进教法改革,才能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趣味性。(1)改变传统以理论课程为主,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如利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开展爱护心理健康月活动,每周组织不同的演讲、舞蹈、绘画、心理剧表演等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活动,结合易班、微博等平台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培养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2)对不同年级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如大一年级主要以人际交往、情绪、认识自我为主题,帮助大一新生尽快融入新环境和大学生活;大二年级主要以恋爱、生命教育、学业规划为主题,引导大二学生解决学业困惑,减轻心理压力;大三年级主要以创业、职业规划为主题,缓解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和就业压力。开设营销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选修课,满足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3)融合现代信息平台,如麦克斯质量管理平台、蓝墨云班课、易班,将优势功能进行整合,在课前、课中、课后固定时段为学生推送其喜欢的心理学概念动画、实验、小测试,吸引学生关注和参与。还可以模仿淘宝自助下单模式,学生自主选择需要进行咨询的心理教师,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保护学生隐私,最终达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目的。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教材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