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 浪,韩红柳
(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2020年,中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1]。随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相继出台有关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规划和保障措施,强调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培养出一流的师资队伍、拔尖的创新人才,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此助推“双一流”高校的建设步伐。而这些目标的实现与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坚持在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下,提高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水平,是建设“双一流”高校的关键环节,也是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验室作为高校科研创新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可为相关科研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完备的研究环境,为新理论发现与论证提供物质基础[2]。实验室是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以及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3]。实验室建设水平能体现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展示学校的办学实力[4-5]。医药类科研实验室是基础研究创新的核心基地,是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的前提基础。发明来自实验室,创新是实验室的本质属性[6]。唯有推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才能为科研人员的创新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推动实验室创新的可持续性,让实验室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形成良性循环,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和理论指导。
近几年,媒体报道了多起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2001至2016年我国高校实验室共发生100余起安全事故,伤亡600余人[7]。2018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某实验室爆炸、北京交通大学再次发生实验室爆炸,造成3人死亡,多名师生受伤。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与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和监管不到位、责任划分不清楚、师生安全意识不够强都有紧密关系。
正是由于医药类高校的科研实验室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以及实验室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探索才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不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不清楚的职责划分问题必会制约科学研究的发展。科研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完善与改革跟不上学科发展、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步伐。无论是“三级管理”还是“二级管理”,都是为了适应当时的发展需要。谢安建等[8-9]认为:“三级管理”主要是以某学科为主体设置实验室,其最大的弊端就是重复建设严重,管理分散,设备共享和利用率低,难以最大化发挥实验室功能;“二级管理”不再以某学科为依托,而是整合不同的学科或研究方向,将实验室打造为科研试验中心,有利于学科交叉研究,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资源共享,但最大的弊端在于缺少院系之间的沟通,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8-9]。另外,各高校主管实验室的部门也不尽相同,主要有教务处、实验室与设备处,也有实验室管理处、学科建设与条件装备处、实验室与基地处、后勤与资产管理处等[10]。部分实验室由科技处代管,更有甚者由重点实验室自我管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往往都是校级领导或者学科带头人,工作重心是学科建设、科研成果,对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分身乏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11]。这样同时也会导致管理部门与实验室之间职责不清,存在管理漏洞,不利于科研实验室最大化发挥效能。
(1)为了加快学科的发展,医药类高校重点引进高层次紧缺科研人才,轻视了实验室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引进,导致目前科研实验室工作人员学历层次不高,年龄结构差距大,晋升为正高级职称的人数比例较小,限制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另外,根据现行的人事工资制度,他们的薪水与职称直接挂钩。在职称上不去、待遇跟不上的情况下,部分人员选择转岗或者离校继续深造,造成人才流失,队伍不稳定。(2)科研实验室各种设备更新换代较快,购置的大型高端设备仪器只有负责人会操作,年龄偏大或者新进人员缺乏基本的操作指导和安全培训,大部分人对这些设备不会操作或部分功能操作不到位,容易造成设备损坏或利用率低。(3)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与管理,还要参与实验室环境卫生的清理,同样的工作时间,部分高校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待遇或年终津贴低于同级别的行政人员,这势必会削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再加上来自家庭和职称晋升的压力,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提高业务水平,这对科研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部分医药类高校的科研实验室仅用于实验教学或科研开展,对学生开放程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的充分利用,无法满足学生自发性探索的要求[12],不利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地方医药院校的科研仪器设备往往集中在少数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由于重点实验室数量少,学校主管领导必然特别重视,有的实验室主任自身就是学校领导,管理模式一般是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实验室开放共享的理念不强[13],同时许多地方高校并没有硬性的开放共享制度的要求,难以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开放共享很多流于形式[14]。这不仅降低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和效率,也限制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文献表明:目前各大高校实验室基本都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但由于管理人员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科研人员专注于实验研究、学术交流、基金申报、论文撰写等工作,对实验室制度执行情况监管较少,造成了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执行不力。
医药类科研实验室存放较多包含毒麻药品在内的多种危险化学试剂,存放试剂的橱柜管理不严,学生可轻易获得多种试剂的不同剂量,对这些试剂的流向及用途缺少跟踪监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另外,科研实验过程会产生大量液体、固体废弃物,很难有效快速处理,长期积压在实验室或周转库房,特别是实验用动物的处理更是不尽如人意,存在生物安全隐患[15]。
加强党对高校一切工作的领导,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我校麻醉学重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中,采用“五级管理”,即校党委书记—校长—分管科研的副校长—国有资产管理处协同科技处—实验室,书记是领导核心,贯彻校长负责制,党管干部和人才、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对实验室重大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安排、重大资金使用等决策要经过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分管科研副校长宏观把控全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国有资产管理处下设的实验室管理科和各个实验室负责全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具体工作。
在每一个实验室内部成立党支部,实验室负责人任支部书记,如果负责人为非党员人士,由党员PI(首席研究员)担任支部书记。我校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成立由党员PI担任教工党支部书记,制定执行每周例会前“十五分钟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值日制度,支部书记带头与每位PI、实验技术员及研究生党员于每天下午下班前轮流检查实验室,对实验室50多个房间近100处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点逐一排查、记录和反馈,形成问题发现、上报、解决的闭环管理。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16]。人才是第一资源,因此,培养一支专业化、稳定高效的实验技术和管理队伍是实验室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我校麻醉学重点实验室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将围绕引进培养机制、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人才流动配置机制、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建立以任务为牵引的人员聘用方式,增强对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造就协同创新的人才团队。通过实施“江苏省特聘教授计划”“江苏省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计划”“万名博士后集聚计划”“国际科研合作及学术交流计划”等人才项目引进实验室发展急需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另外,定期开展实验室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学习,通过校内外同行交流学习、邀请大型仪器设备公司进校培训、参加实验室研讨会议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同时,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还要掌握一些交叉学科知识,如计算机、外语等学科知识,有利于提升其对仪器设备的操作水平和维护保养技能。
为提高管理效率,建议选拔一批认真负责、踏实能干的优秀研究生助理协同管理实验室。我校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教师对研究生助理先开展业务培训,让助理熟知安全管理制度、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操作方法和流程后直接协助实验室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实验室技术和管理力量,而且也能为学生科研创新提供科研平台,将“大学生创新项目”“大学生挑战杯项目”等融入科研实验室,促进大学生科研创新。
开放共享科研平台运行效果依赖于制度的保障,制度的执行效果与平台的经费划拨、新仪器购置、绩效奖励等挂钩。徐州医科大学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科研、国有资产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的领导小组,国有资产管理处、科技与产业处、徐州医科大学科协等单位共同参与制定“徐州医科大学科研平台大型仪器共享开放管理办法”“徐州医科大学大型科研仪器管理绩效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向全校公布,自2013年开始正式实施[13],制度执行至今,平台运行良好。我校在对二级学院、重点实验室年度考核中,将科研平台开放共享程度纳为重要考核指标。我校还将现有设备原值大于40万元以上的所有科研设备纳入共享平台统一管理,所有仪器必须面向校内外开放[13]。基于“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我校通过数字化校园办公系统将科研平台和所有师生建立直接联系,平台的预约使用、仪器设备的购置、科研试剂及耗材的审批购买等工作均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开展。这不仅提高了实验仪器的使用效能,节约了大量宝贵时间,也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校内外之间的学术交流。
3.5.1 强化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 我校麻醉学重点实验室通过入室前安全知识学习考试、课题组专项安全操作培训、电子屏安全知识宣传等方式强化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掌握毒麻药品和其他化学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设备的安全操作方法、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如毒麻药品的取用必须有两名管理人员同时在场使用各自钥匙才能开柜,并做好使用情况登记;二甲苯试剂只允许在灌注室通风橱内使用,禁止将该液体洒落地面或倒入水池内;超净台用完后,禁止酒精灯存放在超净台内。安排实验室管理专员负责化学试剂的看管,对存放化学试剂的橱柜上锁,对试剂的使用量和用途执行申请登记制度,确保试剂安全使用。实验室安全运行取决于每一个细节,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营造实验室安全环境。
3.5.2 成立安全管理专家督导组 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也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我校成立校内外安全管理专家督导组,由校长牵头担任督导组组长,分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科技处和国有资产管理处实验室管理科有关人员任组员,配合校外该领域内专家督导组,每个月对各实验室开展安全检查不少于两次,查找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
3.5.3 实验室废弃物统一回收后集中处置 我校实验室产生的所有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实验动物尸体等经分类分装后,由资产管理处下设的实验室管理科统一回收至周转库房,并在江苏省危险废物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登记,再定期交由具有资质的废弃物处理公司统一进行处置。同时,各实验室配置实验废水净化设备,废水经过净化检测合格后,方能排入污水管道,避免污染周边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