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410004)龚平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0~52岁,平均(37.13±5.35)岁。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2~50岁,平均(39.34±5.53)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穿刺针于腋后线第6~8肋间进针,使导丝进入胸膜腔,直达胸腔,而后将中心静脉导管沿导丝置入患者胸腔,约12~15cm,进行固定后,拔出导丝,连接引流袋,做好标识,引流3次/d。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遵遗嘱用药,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必要时给予鼓励、安慰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康复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引流前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将引流手术的相关流程、注意事项、手术风险等情况及时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同时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手术成功率。另外在手术开始前,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胸部扫描检测,结合患者检测结果,调整患者引流计划。②穿刺引流护理: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力求一次穿刺成功。同时在进行引流过程中,给予患者安抚及帮助,合理调整体位,对患者脉搏、呼吸及心电进行检测,询问患者是否感到不适,出现身体不适时提供及时处理。③术后护理:引流手术结束后应当密切注意患者全身状况,尤其是穿刺部位,防止出现伤口感染或穿刺导管阻塞或脱落现象,及时进行伤口换药及贴膜及皮肤消毒,保持患者引流管处皮肤干燥、清洁,防止感染,防止导管意外脱落,控制引流速度及引流量,控制在50mL/h内,抽液总量不宜超过1000ml,根据B超检测胸水状况确定引流时间,注意导管常规消毒。
1.3 观察指标 康复总有效率:显效为引流后经护理,患者胸水被吸收,胸膜未出现肥厚、粘连现象,康复状态良好;有效为患者胸膜出现肥厚现象但厚度<0.5cm,康复效果较好;无效为患者胸水吸收完全时间>60d,且胸膜肥厚程度≥1.0cm,康复效果较差。康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来表示,分析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康复总有效率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康复有效率92.00%(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46.00%(23/50),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引流效果比较 护理后,两组引流时间(4.36±3.15)d vs(4.45±3.14)d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日均引流量(578.32±342.35)mL/d明显低于对照组(958.34±446.55)mL/d(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6%(8/50)低于对照组40%(20/50)(P<0.05)。
采用中心静脉引流术治疗不仅需要提升手术操作水平,提升引流效果,同时也需要结合一定的护理干预手段,从而提高引流的成功率[1]。康复护理除了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病情监测及突发情况处理等干预行为,同时需要对引流前、引流穿刺时以及引流后对患者所必要的舒适度、引流注意事项及引流速度、引流总量等进行干预,从而提升引流质量,减少引流中可能出现的感染、导管脱落、气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2]。本研究通过对比采用康复护理措施与常规护理措施,结果显示采用精心的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康复有效率,减少日均引流量,从而保证引流安全性。首先良好的康复护理联合心理疏导增强了患者康复的信心,减轻对引流术的焦虑恐惧情绪。同时采用康复护理的患者由于术前术中的密切关注与护理工作较为完善,保证导管引流的流畅度,提升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度,从而避免穿刺引流后出现气胸、导管脱落、穿刺口出血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针对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同时提升引流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