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0-12-29 04:33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16张兰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5期
关键词:造影螺旋直径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16)张兰兰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神经外科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视野障碍、头痛剧烈、呕吐等,若未及时正确治疗,可导致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1]。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无创、快捷、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逐渐应用于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并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7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78例我院颅内动脉瘤患者(2017年5月~2019年4月),女32例,男46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51.84±12.93)岁。患者家属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①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仪器:256层螺旋CT扫描仪(飞利浦,Brilliance iCT),仰卧,由足至头方向扫描,范围:主动脉至颅顶,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层厚:0.45mm,螺距:0.914,准直宽度:0.625mm×128mm,机架转速0.4s每转,注入碘帕醇60ml,注速:5ml/s,注射后0.9%生理盐水25ml冲管。②DSA检查:选择仪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飞利浦,FD20),对比剂为碘帕醇(非离子型),行双侧椎动脉、颈内动脉造影,明确肿瘤大小、范围、血供、部位。

1.3 观察指标 ①以DSA检查为“金标准”,统计记录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②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肿瘤直径。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7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DSA检查确诊颈内动脉12例,交通动脉45例,椎基底动脉7例,大脑动脉14例;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颈内动脉12例,交通动脉43例,椎基底动脉5例,大脑动脉14例,诊断准确率为94.87%,有统计学意义(74/78)。

2.2 肿瘤直径 78例患者经DSA检查平均肿瘤直径为(6.47±3.08)mm,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平均肿瘤直径为(6.34±3.15)mm。两种检查平均肿瘤直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中老年人多发疾病,其发生率约为3%~6%,若未得到及时正确治疗,易引发脑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临床实践表明,未通过治疗患者5年致死率可达75%左右,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故临床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早期鉴别、明确颅内动脉瘤,以制定治疗措施,改善预后。

DSA是目前诊断颅内动脉瘤及预后评估的“金标准”,能够清楚显示动脉瘤大小、位置、形态及周围血管与载瘤动脉间的关系,同时能反映出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是否存在其他脑血管疾病,另外术后经DSA检查能判断有无瘤体残留、夹闭、栓塞及复发情况等,对临床早期明确、评估预后有积极意义。但其属于一种有创检查,操作复杂,易受病情干扰,重复性差,同时其检查费用较高,风险较大,易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故在临床推广中存在明显局限性。随着三维重组技术、容积采集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逐渐应用于临床鉴别颅内动脉瘤,其通过注射造影剂,对兴趣区实施连续快速扫描,能获取各兴趣区三维数据,同时应用计算机处理软件可对脑血管造影图像进行立体重建,以清晰显示脑组织血管情况,准确定位肿瘤;另外与DSA检查比较,其具有无创伤、成本低等特点,能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定位动脉瘤,并显示其内外部形态学特征,有助于患者接受[2]。本研究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颈内动脉12例,交通动脉43例,椎基底动脉5例,大脑动脉14例,诊断准确率为94.87%;且其与DSA检查平均肿瘤直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见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有较高准确率,可反映肿瘤位置、大小,有助于临床早期干预。

综上所述,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准确率较高,能反映肿瘤位置、大小,有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造影螺旋直径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张露作品
各显神通测直径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山水(直径4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