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琳,王羽晴,周 萍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我国开始传播,国家卫健委迅速组建了国务院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和科研攻坚组全力支持湖北省防疫人员抗击新冠肺炎。全国各省迅速集结医务人员前往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投身危险的工环境中。医护工作者的使命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人员,学习和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至关重要。随着医疗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我国对医学人才的培养除了要重视临床知识与技能外,还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重视医学职业精神的培育。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更好地维护人民健康。
医学职业精神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要求医务人员在医学实践中确保以医疗安全为导向,以尊重患者为基础,以医患沟通为手段。医学的服务对象是人,在行医过程中要始终牢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生命”[1]。
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役中,钟南山院士率先找到了一套有效的救治方法,抢救生命垂危的“非典”患者,创造出第一例“非典”患者被治愈的奇迹[2]。钟南山院士还提出,与国际卫生组织合作,并制订了抗击“非典”的指南,使“非典”疫情终于得到有效控制。不仅如此,钟南山院士还作为公共卫生事件的发言人,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2019年12月27日,湖北省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医生张继先最早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苗头,并和院方一起坚持上报。当人们还没有完全认识到新冠肺炎时,武汉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率先在专业人员的范围内拉响警报,这是他高度专业性的表现,是新冠肺炎的“吹哨”预警第一人。钟南山院士作为科研攻坚组组长亲赴武汉,再次投身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中,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是第一个提出对武汉实施封城的专家。对于他们而言,无论是教授还是院士,从披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挽救患者生命就成为他们一生的职责。他们建议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却挺身而出,坚定逆行。到达湖北省之后他们迅速投入工作、制订治疗方案、发布指南,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可行的治疗方案。他们高尚的职业精神,是医学生学习的楷模。
许多医学院校职业精神培养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大多数医学院校简单把职业精神内容设置为就业形势分析、就业信息分享、求职经验与技巧传授[3],并没有让医学生深入了解在未来工作中可能会面临的情况,导致医学生没有充分理解医务工作者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其次,职业精神培养对授课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既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求职经历,还要对医学知识有一定了解。只有这样,授课教师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我国近半数职业精神授课教师是由非本专业教师转岗而来[2]。这可能导致教师不能讲深讲透职业精神这门课程。再次,除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也是职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多数院校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使医学生把精力大多放在应付考试上,未提高对培养职业精神重要性的认识。
职业精神理论课程可以从人文精神[4]和科学精神两方面进行设置。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救治不仅包括对疾病进行治疗,使患者达到健康状态,还要通过言语、态度以及行为来表达对患者的尊重,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尊重。可以根据每个临床专业特点的不同,设置不同的人文精神课程,例如儿科医生面对的患者是未成年人,其中低龄儿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病痛,并且面对医生会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加大了诊疗难度。这就需要儿科医生了解儿童心理,掌握沟通技巧,从而帮助他们解决病痛。传染科医生面对的是患有传染病的患者,当他们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在做好防护的同时不带有偏见,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以及疾病带来的自卑心理。另外,建立抗击疫情医护人员及科研人员先进事迹案例库,并将这些内容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组织医学生学习医护人员为医学献身的精神、科研人员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兴趣,了解医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方法。这对提高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职业精神授课教师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兼职授课,所以建立专门的教师团队至关重要。招聘专业人才,建立教师团队,使医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医务人员在社会中承担的责任,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建立双向评价系统,使医学生和教师能够有效沟通,激励教师和医学生共同进步,不断完善职业精神课程教学。
增加医学生到急诊、社区的实习机会,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暴露出我国现阶段缺乏重症、急诊、感染及呼吸科医护人员的问题。仅就急诊专业而言,基本的急诊技能是每一位医生必备的技能,应增加医学生到急诊科实习的机会,提高医学生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社区卫生服务属于全科医学,为社区居民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检查,在社区实践可以使医学生重视基层医疗的重要性,提高沟通技巧,掌握基础医学知识。
在抗击疫情期间,学生无法参与传统面授课堂教学。学校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为医学生提供抗击疫情的新闻报道,并提供心理疏导课程,以此帮助医学生排解恐慌心理,还可以为医学生提供国家以往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纪录片,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医学职业精神既包括人文精神又包括科学精神,是指导医务人员日常工作的准则。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精神能够帮助医学生完成从学生到医务工作者的转变。因此医学院校应该重视对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使其将来能更好地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做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