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以鲁山县团城乡为例

2020-12-29 14:35刘丹丹
农村.农业.农民 2020年18期
关键词:辛夷民宿村级

刘丹丹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鲁山县团城乡位于鲁山县西南部, 全乡总面积101.1 平方公里,辖 11 个行政村,92 个村民组,4101 户,14884 人。 耕地面积 4670 亩,林地面积 12.7 万亩,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农业乡镇, 是有名的辛夷之乡、 板栗之乡、香菇之乡,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全乡以林果业、畜牧业、食用菌种植、劳务输出、乡村旅游五大产业为主。2019 年全乡村集体经济收入79 万元,其中光伏收益32万元,产业扶贫收益12 万元,旅游公司分红25 万元,其他收入10 万元(大部分是土地流转,要分配给农户)。全乡支出总额75 万元(包括经营性支出、管理费用以及其他支出)。全乡全年总收益38480 元。全乡11 个行政村,6 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 万元以上, 占比54.5%(其中寺沟村、 花园沟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0 万元),5 个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 万元以上,占比45.5%。

整体来看,团城乡村集体经济数量已实现全覆盖,但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 大多数村组的收入仅能维持日常开支。 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

二、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较低。 近些年,乡土成功人士加大了对家乡的投资力度。 团城乡寺沟村梅花鹿养殖基地,以发展梅花鹿养殖、加工、观光旅游为主,投资1.5 亿元,但受周边环境的影响,收效甚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难以激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村集体经济整体发展有所差距,参差不齐。 团城乡11 个行政村中, 村集体经济收入20 万元左右的仅有两个村,4 个村在5 万元以上,5 个村在3 万元以上,发展水平低于全县的平均水平。 其中以发展民宿为主打品牌转型升级比较好、收入最高的花园沟村为20 万,收入最低的玉皇庙村仅为3 万元,两村集体经济差距明显。

村干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谋划观念淡薄。 部分村干部对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认识不到位,存在“等、要、靠”思想,认为本村和其他村相比缺资金、没有资源、没有好的政策,产生气馁情绪,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缺乏信心。 即使本村有村集体经济的,也对村集体经济下一步怎么走处于迷茫彷徨状态。

党员干部带头致富能力有待提高。 团城乡鸡冢村党员人数41 人,其中高中以上学历的仅有3 人,50 岁以下的有12 人,较低的文化层次和偏大的年龄结构,使得党员的基本素质普遍不高,难以快速接受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且对农业科技的推广使用接受能力不强。

三、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必须围绕“党建强、乡村兴、群众富”的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协调各方、统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努力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可行性策略。

突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聚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合力。 把坚持党的政治优势、 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下好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一盘棋”,打好“组合拳”。一是要抓责任落实。建立县委会议制度,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长远规划, 提出近三年内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的薄弱村、建成富裕村的目标机制。 县委常委每人带头负责一个乡镇、联系一个村,带领一班人员全面负责村级资产清算,发掘资源潜力,加大资金政策扶持。二是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农村党员要在农村经济组织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己要本领强。 因此,要以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为重点,不定期举办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优秀农村党员集中轮训班,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当地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 优秀村支部书记、村党员代表,成为当地的致富能手和领头雁,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农村党员带头发展经济提供施展的舞台。 农村党员在有了发展致富的热情和能力后,乡党委政府和村级组织要为他们提供政策支持和广阔舞台,促其实现发展农村经济的远大志向。

突出发挥资源优势,因地施策,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团城乡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论的实践地,也是鲁山县高端民宿的起源地,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就要依据生态资源优势,实现乡村振兴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是要在民宿运营模式上寻找突破点。 团城乡花园沟村“清水源”民宿是团城乡唯一一家高端民宿,但其他大大小小的民宿有一二十家, 都是由本地老百姓自行开办,没有品牌、营销效益不明显、客源量受季节影响大, 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方式使得民宿发展处于中低端水平。 要提高民宿发展水平,可通过旅行社这种第三方性质的运营公司或者自主成立旅游合作公司的方式,进行统一的差异化的科学管理。 具体来看,对中高端的民宿采取自由管理,对低端民宿采取统一管理,集中营销、形成品牌,公司按照单间价格收取管理费用,收取专款可用于村庄旅游开发项目建设。

二是盘活资产存量、做大产业增量,推动资源、资产、资金“三资”管理以及投资、股权、福利的复合式发展链条。 盘活四荒地和闲置宅基地等资产存量,大力开发荒滩、荒地、荒山、荒坡和闲置的农村宅基地,实施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程序, 将新增的流转土地入股龙头企业或出租给新型的经营主体,所得租金按农民、组、村三部分7∶2∶1 的比例进行分配,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三是量体裁衣,盘活村集体经济存量,保障“输血”路子顺畅,增强“造血”功能。 盘活村集体经济,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利用各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从实际出发,因村施策、因地制宜,选择一个符合本村实际发展的各种经营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小型经济合作社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在本村内进行土地流转,由村独立创办集体经济合作社。 比如枣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集中流转土地800 亩,先以租赁或农民将土地入股集体的方式,种植大棚食用菌,然后按照集体经济效益和入股份额进行分红, 集体经济所得收入全部纳入村集体经济,从而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 第二种模式是创办品牌型模式。 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原则,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重点打造花园沟村、牛王庙村、鸡冢村的“辛夷之乡”品牌以及鸡冢村的红二十五军长征红色旅游资源,为村集体经济注入发展灵魂。

3.立足统筹兼顾,构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实现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要抓好“三个坚持、三个结合”。 一是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打好“组合拳”。 可在项目资金、土地流转、金融贷款等方面对村级集体发展给予资金支持,并给予财税减免、 土地优先安排使用优惠政策,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二是坚持“奖励”与“惩戒”相结合。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列为县、乡、村三级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确定为党建扶贫领域的重要问题,把工作业绩作为推荐乡镇党委、村“两委”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对成绩突出、贡献大的致富带头人和村集体给予奖励,对成效不突出、发展没动力的乡镇和村,限期责令整改、督导落实。 三是坚持“党建强村”与“产业富民”相结合。 鸡冢村适宜种植辛夷、板栗等经济作物,这个村充分利用群众有种植辛夷的习惯,积极发挥“辛夷苗圃种植专业合作社”优势,围绕“发展一个特色产业,打造一个专业品牌”的工作思路,动员村党员群众大幅度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以往种植辛夷的传统模式,将培育嫁接的辛夷作为经济效益较高的主培产业,预计每亩辛夷种植收入2 万元, 相比传统种植辛夷每亩增收8000 元。 同时,通过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改善人居环境等发展经济, 让每一位党员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致富带头人。 鸡冢村此举使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致富路上形成了“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辐射效应,实现了党建强村、产业富民的美好愿望。

猜你喜欢
辛夷民宿村级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孪生院子民宿
东胡林民宿
你好,我叫乌鸫
辛夷坞里辛夷花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你是民宿达人吗
树洞艾生的江湖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