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体化的绿色经济文化带

2020-12-29 14:35:57田文富
农村.农业.农民 2020年18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补偿高质量

田文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 2020 年4 月20 日、5 月11 日、6 月8 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对黄河流域陕西、山西、宁夏三省(区)进行了全方位调研,再次强调了“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一基本方略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协同推进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河南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沿黄九地市处于中原城市群和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有义务有责任探索一条生态良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文化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本。

树牢“生态本身就是经济”的发展理念,加快绿色制度创新

一是提高政府生态空间一体化管控水平和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能力。 在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纲要》 出台前, 以整体思维梳理整合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林地与耕地保护、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综合交通、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等各类规划,划定黄河流域“三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三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界限,明确沿黄九地市生态空间布局、生态功能定位和生态保护目标,为编制“十四五”时期统一的空间规划做好充分调研和论证。

二是构建以市场为基础的主体清晰、对象明确、标准规范、 形式多元的动态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制定以省级补偿为主导、市级补偿为补充、争取中央财政给予专项支持的横向跨域生态补偿办法,统筹财政转移支付、专项投入、资源税费等各类补偿资金,加大对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和新乡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开展流域水权交易、 碳汇交易、 排污权交易等区域试点,探索综合性补偿办法。当前最为紧迫的是以国家四部委《支持引导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方案》发布为契机,以县(区)为生态单元,按照“保护责任共担、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益共享”的原则,以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核心,建立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体系,完善目标考核体系、改进补偿资金分配办法,规范补偿资金使用,建立具有示范意义的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模式。

三是统筹各类生态资源的供给配置方式。 深化资源环境特别是电价水价的综合改革, 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沿黄九地市要加快节水型城市建设;继续探索山林水滩等的市场化改革模式, 兼顾生态保护和经营者利益,鼓励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流域下游与上游通过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技术指导、人才培育等补偿方式建立利益协调机制,调动上中游生态产品服务供给方的积极性。

加快实施产业绿色化和生态文化产业化的双向循环,实现沿黄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是立足后疫情时代, 构建共同推进沿黄九地市大时空范围产业生态链特征、中间废弃物管理、产业生态政策协同发展的产业绿色化,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 以新基建(数字经济)为例,据不完全测算,未来10 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5G 的基站等市场规模高达数十万亿元, 将成为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和城市智能化建设的重要动力, 已经成为产业绿色化的新动能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于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 沿黄地区的郑州、洛阳和新乡等,产业基础较好,高新技术企业众多,享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贸区等政策红利, 具有优先发展生物医药、环保产业和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优势和条件,要率先建成绿色经济带示范区,打造全省产业绿色化的标杆。 对于三门峡、济源和焦作、开封等能源化工、资源矿产企业密集区域,在落实“三线一单”约束的同时,完善环保税制和技术创新政策激励,对降低排污浓度的企业给予减免税优惠,促使环境外部成本内生化,倒逼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同步推动新老基建共同发力,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开拓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等高端市场。

二是打响沿黄“山水文化”、古都文化和优质农产品品牌,实现文旅和现代特色农业的有机融合。 充分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把黄河流域生态产品、 文化资源和优质农产品品牌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打造沿黄九地市生态和经济、社会、文化共建共享的区域协同联动合作平台。 在西部山区生态资源较为集中区域,协同黄河三门峡、小浪底、桃花峪、花园口等黄河治理文化,联动洛阳、郑州、开封、安阳古都文化和焦作、濮阳“太极拳”“帝喾”文化,加快沿黄全域旅游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推进城市、景区、乡村“三线联动”,资源、服务、效益“三质同享”,促进文化旅游与康养、 生态农业融合发展。 加快实施生态产业化发展,以“黄河鲤鱼”“新郑大枣”“河阴石榴”“铁棍山药”“原阳大米”等传统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为引领,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持续提高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技术水平,增加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介,打造各地市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不断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促进乡村振兴。

三是提高“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能力,坚定生态文化产业化、融合化的绿色发展定力。 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是构建沿黄绿色经济文化带的基本内核, 也是沿黄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 最重要的是及时有效解决沿黄生态、经济、文旅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及企业恢复生产经营面临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 进一步简政放权,培育新兴市场主体,在“六稳”“六保”的基础上,重点深化“山水林田湖草”产权制度改革和市场化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参与沿黄经济文化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到“十四五”中后期,最终形成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彰显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绿色经济文化示范带。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补偿高质量
生态环境部启动新一年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2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02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10
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应用
山东冶金(2019年5期)2019-11-16 09:09:38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收藏界(2019年2期)2019-10-12 08:26:10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人大建设(2019年12期)2019-05-21 02:55:42
解读补偿心理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