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萍
(广西民族医院神经内科二区,南宁市 530001)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脑血管造影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先进技术,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1]。但脑血管造影术具有创伤性,检查过程中,可出现相关并发症,对手术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如何对脑血管造影术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非常重要。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接受脑血管造影的神经内科患者174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88例,女86例;年龄45~78岁,平均52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显示脑动脉瘤45例,动脉畸形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脑梗死89例。
1.2 造影方法 嘱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取平卧位,于其右股动脉采用Seldinger法进行穿刺,然后将血管鞘置入其中,再将椎动脉造影管和5F猎人头造影管经血管鞘置入,直到主动脉弓接触导管端为止。根据患者病情,进入左右椎动脉及颈动脉,选择DSA监视,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
1.3 护理
1.3.1 术前护理 术前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糖、凝血功能等。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出血倾向或动脉粥样硬化严重者,严禁行造影检查。由于患者普遍对脑疾病有天然的恐惧,且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头脑仍然清醒的半麻醉状态,因而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脑血管造影的相关知识,避免术中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必要时请病区成功造影的患者现身说法,减少其紧张、恐惧心理,以取得患者配合。术前4 h禁饮,术前6 h禁食。备皮:备皮时要注意防止感染。备皮区域:两侧在腋中线的位置,下方位于大腿上三分之一的位置,上方位于肚脐的位置。碘过敏试验:静脉注射1.0 mL造影剂,观察20 min左右,如果患者出现呕吐、结膜充血等异常状况,要将手术停止,改用其他类造影剂。对患者进行指导,锻炼其在床上解大小便,能伸直下肢、抬高腰臀部放入便盆。为减少手术时间,提高造影质量,术前行憋气训练,每次憋气30 s。留置浅静脉输液管(一般选择左上肢)。术前取下金属饰品、义齿等,以免影响X线检查。术前30 min注射苯巴比妥,血压高时给予降压,检查备齐介入室急救药品和器械。
1.3.2 术中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于可能出现的感染和血栓情况,要进行严密监测,以防脑梗死并发症的发生[2]。无菌物品及导管的选择要依照患者具体病情而定,包括导丝注射器、三通开关、5F猪尾造影管等。护理人员要做好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医生。保持输液通畅,观察动脉输液加压情况。
1.3.3 术后护理 术后给予心电监护,每30 min观察1次生命体征、瞳孔、语言、意识等变化,并及时做好记录,注意患者有无头痛、头晕、呕吐、失语、肌力下降、癫痫等症状,必要时微量泵输入尼莫地平预防脑血管痉挛。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协助医生将鞘管拔出,拔出鞘管后按压穿刺部位15~20 min,凝血功能缺陷者,按压时间要适当延长。按压结束后,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处理,3 d内不能接触水,保持局部干燥。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术后3 h内15~30 min巡视病房一次,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是否良好,有无减弱或消失,以后每1~2 h查看一次,到术后24 h止[3-4]。术肢保持伸直制动8 h,咳嗽、大小便时用手压住穿刺部位,防止出血。
1.3.4 饮食护理 造影剂进入患者体内后要及时排出,术后嘱患者大量饮水,4 h内饮水1 000 mL,总饮水量要达到 2 500 mL[5]。患者术后即可饮食,但是饮食要注意清淡、低脂、少盐、容易消化,避免辛辣、胀气食物。
1.3.5 疼痛护理 脑血管造影术后,麻醉效果消失,患者必然出现疼痛,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进行记录,包括疼痛的位置、时间、是否耐受等。如果患者疼痛难忍,护理人员需要请示医生,给予镇痛药物治疗,并对疼痛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
1.4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1.4.1 穿刺部位血肿 脑血管造影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穿刺部位血肿,主要由于手术过程中对血管的反复穿刺所致。血肿危害严重,会造成血管壁损伤、止血不彻底、迟发性出血等,因此在手术后,要对患处包扎的松紧状况进行严密观察,防止异常状况发生。
1.4.2 脑血管痉挛 造影术后12~24 h是脑血管痉挛的高发期,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偏瘫、意识障碍等。出现上述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
1.4.3 出血 要对患者的血压状况、牙龈出血、口腔出血、大便颜色、穿刺部位、患者全身状况等进行及时的观察,出现问题立即报告。
1.4.4 深静脉血栓 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调理,这种情况极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因此,要对患者的下肢皮温、颜色、足背动脉搏动、血液循环等情况进行护理。同时应嘱咐患者经常轻微活动非穿刺侧肢体,尤其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以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4.5 尿潴留 患者术后无法下床大小便,加之精神紧张,因此容易出现尿潴留。针对这种情况,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讲解床上大小便对于身体康复的重要性,通过指导患者变换体位、听流水声、热敷等刺激患者排尿,必要时可留置导尿管。
1.4.6 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是一种包裹性的血肿,其表现为一个搏动性的包块,会出现肿胀、血肿等情况。针对假性动脉瘤,要了解其范围、包块大小等,通过床旁超声了解假性动脉瘤的变化,查看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皮温,继续术肢制动,持续给予沙袋压迫数天。
本文174例患者,全部成功完成脑血管造影术。术后5例患者出现尿潴留,其中3例患者经变换体位等诱导排尿成功,另外2例置入导尿管排尿,导尿管在24 h内移除。
DSA在临床上被认为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6-8]。DSA为一种介入式的检查方法,需要将显影剂注入血管中,借助X光无法穿透显影剂的特点,达到直接测定血管狭窄程度和范围的效果,并对侧支循环情况进行观察,让显示的病变变得更为直观。在判断病变供应动脉的来源、数量、引流静脉的去向,以及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定位定性等方面,DSA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9-11]。但是DSA作为一种有创性检查,也存在一定操作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在脑血管造影术围术期的护理中,需要护士采取一定的护理手段[12],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造影成功。
脑血管造影术的围术期护理,可以细分为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术前护理主要帮助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如检测准备、设备准备、心理准备等。检测准备要求做好检查工作,为医生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做好禁食、皮试等工作;设备准备要进行设备检查与消毒;心理准备能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降低应激反应。术中护理大多为密切配合,需要护士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术后护理为重中之重,需要护士对患者进行准确且及时的观察,并进行健康教育,达到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效果。病情观察要求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并注意患者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反应,注意创口情况,并进行24 h密切监测。饮食护理需要让患者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并且减少刺激性食物的干扰[13]。疼痛护理可以帮助患者降低痛苦,并为医生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在患者出现并发症时,要树立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护士在发现症状时,可以根据专业知识,采取紧急处理,并及时告知医生,避免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对患者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总之,在脑血管造影术的围术期护理中,护士需要认真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术中的密切配合、术后的病情观察以及并发症的及时应对处理,以提升最终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