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一流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分析

2020-12-28 06:53唐启
兰台世界 2020年9期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双一流档案馆

摘 要 本文通过对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实际调研数据进行梳理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管理及内容的内部矛盾及外部矛盾进行阐释,并从认知层面、策略层面、技术层面分析其产生原因,通过明确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两大功能定位、提升在线服务认知、拓展技术开发渠道及完善运营策略的角度,探讨其发展之道。

关键词 双一流 高校档案馆 档案馆 微信公众号

数字人文背景下,社会服务的存在样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移动终端的线上服务也已深刻改变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两微一端”平台也与档案服务行业深度融合。根据最新的《2019年微信年度数据报告》显示,我国现有微信用户11亿,每天有450亿条信息被发送。自2014年腾讯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以来,已有60多所高校档案馆已经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号,借助数字移动终端实现便捷服务也是高校档案馆在“互联网+”战略下的一次档案工作样态的重要战略转型。

一、现状统计:“双一流”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分析

截至2020年3月1日,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的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包含A类及B类),已有21所高校开通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占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数量的50%(42所高校全部开通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对诸如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各栏目的梳理、总结、评价等具体建设情况,如表1所示(见下页,高校排序以教育部文件中公布的双一流高校顺序为准)。

以上42所高校中,有21所高校开通有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但其质量参差不齐。经笔者仔细调研统计,总结出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基本的三大内容构成:即档案馆基本信息介绍模块、学生档案信息查阅说明及链接端口模块、高校校史档案编研展览模块等三大模块,其中第一个模块重要程度相对较低,后两个模块利用频率、重要程度、技术集成度相对较高。第一,在档案馆信息介绍模块方面:21所开通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中有14所高校有该模块,占比66.67%。第二,在学生档案信息查阅模块方面:21所开通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中有18所高校有该模块,占比85.71%,18所高校中有11所高校(占比61.11%)该模块为文章说明,将具体查档须知、地点、电话等信息以文章形式挂在公众号上,并未实现网上档案信息查询,其余7所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采取诸如提供档案馆网站链接端口、链接独立查档系统、开发查档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实现了学生档案信息的网上查询,占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16.67%。第三,在校史档案编研展览模块方面:21所开通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中有12所高校有该模块,占比57.14%(部分高校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对校史馆单独开通公众号),其中较为优良的有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

1.宏观视阈:公众平台运营管理不到位的外部矛盾。在笔者所统计的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中,有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南京大学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等运营状况极佳的案例,如中国人民大学以公众号为平台集成了网站链接,开放各类与师生息息相关的数字查档入口;或如复旦大学将档案、校史、文博资源结合展示;或如南京大学结合南大之星软件开发智慧查档小程序等。此外,也不乏吉林大学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中南大学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等较弱案例,这类账号很多板块仅标注“正在建设中”,或没有模块设置,也很少有内容发布,后台留言也鲜有人回复。通过微信公众号中提供的联系方式,笔者通过电话咨询后发现,一般运营状况好的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其档案馆都有安排专职或兼职的运营人员,且领导较为重视线上的服务,会明确具体责任人;而运营状况较差的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其微信公众号一般无具体人员管理,没有明确具体运营责任者。

2.微观视阈:公众平台内容质量不过关的内部矛盾。第一,就阅读量和点赞量来看:42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中仅有天津大学档案馆等三个公众号有阅读量超过一千点赞量超过一百的文章,绝大部分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少有人问津,更不必谈点赞量了;第二,就选题来源看:大多数公众号发布的都是该馆“官方新闻”,并非其用户所关心的内容;第三,就内容编辑看:多数公众号发布的内容编辑粗糙,如中南大学档案馆公众号发布的几篇文章,几乎就是几段文字和未经处理的图片的随意组合,不存在任何技巧;第四,就推送时间来看:几乎所有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的时间都是随机,毫无规律;第五,就沟通互动来看:目前的42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中仅有少数几个推送内容文末有与受众互动的内容。

二、原因分析:“双一流”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运营问题原因

1.认知层面:各高校对档案馆微信公众号重视不够。当今是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的组织和机构都在拓展自己的线上服务渠道,在高校中也不例外。从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的开通情况看,全国2560所普通高等学校中仅有62所学校开通了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以提供线上信息服务,占比仅2.42%。其中,1219所普通本科院校中58所开通了档案微信公众号,仅占4.75%;1341所专科学校中仅4所开通,占比仅0.29%[1]56-58。整体上看,全国范围内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体量很小。而同样是作为传统公共服务性质的图书馆,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全国高校已有287所高校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公众号,“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开通率超过95%[2]20-23。这显示出高校图书馆对微信公众号建设的关注,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图书馆服务在高校图书馆已经达成普遍共识,而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数量远远少于图书馆数量,甚至不及校史馆、体育馆公众号数量。

出现上述巨大差异,不可否认存在包括服务对象、服务频率、服务规模在内的诸多综合因素。笔者认为,还有一个极为关键的原因就是高校档案館相关领导对于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的认识和理解及重视程度,其是否认同微信公众号这一互联网产品会更好地为高校档案馆的用户服务,以及是否愿意付出一定的时间、精力和成本来运营一个微信公众号。而上述数据已经很明确地显示了高校档案馆相关领导对微信公众号的重视不够。

2.策略层面:各高校档案馆编辑相关运营策略匮乏。第一,缺乏标题策略:一个有吸引力的公众号标题,信息用户的点击率就高,这不仅仅意味着公众平台的商业价值,同样也体现着这个公众号是否是受公众认可、有档案服务价值的;第二,缺乏内容策略: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的文字数量、图片选择、排版插件等都很有讲究,对档案文献编研推送主题的选择也影响甚至决定了用户的阅读体验;第三,缺乏时间策略: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时间要符合受众的作息时间,恰到好处地推送才会有更高的阅读量;第四,缺乏互动策略: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普遍存在缺乏互动的现象[3]82-87,例如,档案查阅人工咨询无专人回应使得其流于形式、校史档案编研主题选择缺乏用户调研、档案咨询推送内容留言评论无人回复等问题,使得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缺乏关注及认可,使其发展丧失动力。

3.技术层面:各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技术能力不足。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影响下,社会服务领域呈现出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高校档案工作无论生成形式、保管形态、信息组织、档案著录、档案检索等流程都与信息科技密不可分。不论是在公众号中独立开发一个自己档案馆的应用还是关联一个独立的小程序,哪怕只是接入一个第三方接口链接到档案馆网站,这都需要有一定计算机技术能力。但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普遍是文史类专业人员,在信息技术等方面能力的不足使得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无法从容地对公众平台诸如具体的技术细节、UI界面、底層优化等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控制和升级,这种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缺乏与高校档案馆资金的缺乏互为表里,是其限制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乃至整个线上业务发展的一个关键原因。

三、路径构建: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改进策略

1.明确功能:结合高校档案馆实际需求明确两大功能定位。高校档案馆是服务于全体师生的信息文化机构。总体而言,具有由第一价值及第二价值——两大价值维度而引发的高校档案馆两大功能集群,两大功能说明及其要素分析如下表2所示。

(1)高校现行档案服务群:提供学生学籍档案的查询利用。在提供档案的查询利用服务方面,较为先进的高校档案馆能够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直接接入档案馆数据,通过第三方应用支持实现微信端自助查询,没有第三方的可以考虑通过网址链接到高校档案馆网站,诸如在公众号中集成网页功能,实现毕业就业政审阅档、出生亲属关系证明、出国材料、成绩单、毕业证学位证、人事档案转递单号查询等服务功能的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没有网站的可以在专门的文字说明中指出档案查询利用各方面细节信息。(2)高校历史档案服务群:构建融合档案资源的校史平台。现如今,LAM—即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概念蔚然兴起,即对应高校的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4]14-21。一些学校将校史馆与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单列,更多学校则采取合二为一的运营策略,将校史展示功能集成在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中。在档案馆参观和展示方面,条件允许的高校档案馆可以做到线上参观和馆藏展示,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3D展示。一般高校档案馆可将馆藏档案通过汇编整理成图文专辑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既方便观看又能够集中展示校史文化。例如,南京大学档案馆校史版块的纪念专题、影像南大、高山仰止、金大专题等校史编研内容。此外,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也是可以作为档案馆其他各种展览活动中的重要宣传渠道。

2.提升认知:数字移动服务背景下提升其在线服务认知。档案工作作为一项传统的工作,其从业者也普遍属于较为传统的类型,在互联网革命的浪潮突然袭来时,传统的档案馆管理者的认识和思维模式未能及时转变,从而对这些新领域的探索也显得不够重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其一,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让传统档案馆管理者学习互联网及新媒体方面的理论知识,只有学习后足够了解了才能有重视的可能,而这需要从上而下的组织培训活动。其二,笔者认为可以从行业内树立大家学习的直接典型。例如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南京大学档案馆等,其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很好,在业内也广受好评。可用这类优秀案例组织大范围的高校档案馆管理者的专题研讨会,使其他高校档案馆管理者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拓宽思路和视野。其三,希望相关监管指导部门可以组织专项考核评比,这是促进领导重视的重要方法。

3.技术融合:提高档案馆人员综合素质拓展技术开发渠道。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档案开放利用不断扩大[5]41-44,就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开发而言,南京大学档案馆是值得其他所有高校档案馆学习的良好的技术应用案例。打开南京大学档案馆官方微信,可以看到“服务指南”“智慧档案”和“专题导航”三个一级自定义菜单。而点开“智慧档案”可以看到它关联了基于自家开发的“南大之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微信小程序,它是南京大学基于微信公众号开发的互联网智慧档案馆应用。在这个应用中,上传相应的个人信息通过审核后就可以在线查询该校的历史档案、研究生论文、各类学籍档案、专利档案等,几乎囊括了所有可以提供查询的档案类型。对高校档案馆来说,在微信公众平台中通过提供档案馆网站链接端口、链接独立查档系统、开发查档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实现学生档案信息的网上查询,是其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应有逻辑。

4.策略重构:完善落实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策略。(1)紧跟受众,精准内容策略。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的选题来源必须与受众的学习、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结合自身高校的校情校友、学科特色、历史文化等具有针对性内容,产生与受众的高强度黏性。比如,可以通过挖掘学校历史上有趣的人物、事件、节日、建筑物,撰写极具情怀的文章;也可以通过系列专题文章推送来生动地解读枯燥乏味的规章制度。另外,必须注意到当今大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选题内容还要考虑时代因素,想要抓住更多用户的关注,对于用户需要适时做到投其所好。一篇生动、活泼且充满时代气息的文章,相比较于传统的报道式文案,不仅能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而且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口口相传。(2)用心编辑,美化UI策略。微信公共平台的编辑策略包括了公众号UI界面的设计排布、模块的划分构成、文章推送内容的元素编排等内容。根据微信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文章篇幅在2000个字符以下的高校微信点赞率较高,认可度相对较高;篇幅在2000个字符数以上的文章点赞率相对不高,获得认可的概率较低。在媒体元素使用方面,样本中超过88.3%的文章使用了图片,超过58.3%的文章使用的图片数量超过十张,可见微信热文极为重视图片的使用。而音频、视频文件的使用则没有显著影响文章认可度,从丰富内容角度来看,有音频、视频文件还是建议使用[6]39-41。此外,在辅助元素方面,几乎所有的微信热文都有文案的特殊图案、文本框、文字背景等内容的使用。所以,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在推送内容的编辑排版上要尽量控制文字篇幅在2000字以下,重视图片的选择和使用,注意选用音频和视频等恰当的辅助元素。(3)增强互动,提振粉丝策略。现如今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粉丝经济应运而生。信息交互逻辑也逐渐地去中心化,信息传播方式也由单线传递转为裂变传递,自媒体时代的各种账号的粉丝量,也决定了其经济收益。虽然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是受高校财政支持的非盈利行为,以服务师生档案需要,宣传校史文化为根本目的,不需要用户的经济支撑,但好的公众号总需要提高关注量,尤其是显示宣传板块,适用于文章推送的信息传播形式,浏览量、点赞量、评论量的多少,也直接反映了师生对其公众号运行状态高低的评价。一切以高校师生用户的实际档案信息需要出发,发挥自身优势,以一流高校档案馆信息文化建设助推一流大学整体建设,以期全面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园园.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调查分析[J].云南档案,2016(6):55-58.

[2]郭宗敏,艾立民.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7(3):20-23.

[3]周林兴.象征、意义与社会服务——档案馆微信平台传播影响力及前景分析[J].档案学研究,2017(3):82-87.

[4]张卫东.全球化视野下中国LAM合作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2):14-21.

[5]唐启.基于社会危机事件的敏感档案开放问题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9(3):41-44.

[6]杨默.高校微信公众号的编辑运营策略[J].新闻世界,2017(5):39-41.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双一流档案馆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个人微信公众账号运营优化方案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when与while档案馆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