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度评价及发展对策探究

2020-12-28 03:04杨更生王东李秀花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杨更生 王东 李秀花

摘 要 在构建全域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系统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全域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两个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因素的作用强度。结果显示,全域乡村旅游开发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手段,但未达到成熟阶段,还存在较大发展空间,需要继续提高耦合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全域乡村旅游;乡村振兴;耦合度模型;指标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7;F59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9.090

全域乡村旅游将某一乡村区域整体作为一个具有完整功能的旅游目的地,通过加强乡村区域内外的资源融合和流通,促进旅游业、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及相关服务业的有机融合,实现乡村区域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质量提升和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与全域旅游开发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均要求构建旅游优势产业,促进乡村社会高质量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及社会化服务质量。陈英华、杨学成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村容、村貌的改善,从而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进而提升游客满意度[1]。陈敬芝认为乡村旅游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而新农村的建设反过来又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物质保证,两者之间有着特定的外在关联性和内在制约[2]。路小静认为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乡村振兴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产业支撑[3]。全域乡村旅游能够增加村民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张百菊认为旅游业与农业之间存在耦合协调关系[4]。陈英华认为农村全域旅游能融合各个产业,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1]。张仪华认为当前我国全域旅游与乡村区域经济在耦合协调程度方面尚处于中等水平,地方产业的延展性、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改良[5]。综合可知,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有极大的耦合互促作用,需要进一步探究检验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度,以便发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和实施乡村振兴的可靠途径。

1 耦合性评价

从全域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目标一致性来看,可以通过耦合关系模型来发现两者之间相互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着多维度的相互关联性,互相产生影响。其交互耦合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1.1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从全域乡村旅游的资源载体条件、产业支撑条件、旅游市场需求、旅游产业效应和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八大要素,选取指标,构建预选指标体系。1)全域旅游预选指标有A级景区数量、风景名胜区数量、国家级风景区数量、地方民俗特色、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农家乐户数、旅游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次、乡村旅游经营收入、人均旅游消费、过夜游客人数、旅游产值密度、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企业利润率等14个指标。2)乡村振兴预选指标有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村庄绿化覆盖率、道路硬化率、自来水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文化保护和传承、有线电视覆盖率、互联网普及率、乡村居民人均收入、人均消费、人均住房面积、养老保险覆盖率、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等17个指标。

对与全域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领域有关的地方政府官员、高校教师、专家和企业经营者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2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应用德尔菲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实现初步筛选,确定指标分为良好、合格和不合格3个等级,完成指标体系理论性评价。

1.2 算法模型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指标正向化和无量纲化方法,逆向指标采用倒数变换法,完成“统计客观筛选”过程,公式如下。

式中,X*代表正向化指标;X′代表逆向指标原始值;X为归一化后的指标值;X*min为该指标区域各评价个体的最小值;X*max为该指标区域各评价个体的最大值。

在应用中采用变差系数Vi进行适用性检测,公式如下:

當Vi=0或很小时,说明该指标鉴别力不显著,可以删除鉴别力低的指标。针对适用的16个指标,可分成八类,如表1所示。

耦合度适用于测度两个及两个以上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将全域乡村旅游系统、乡村振兴战略系统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函数如下量化表示:

f(x)与g(y)分别为全域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战略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函数。两个系统中各项指标的综合得分越大,发展速度越快,反之,则发展滞后。ai、bj分别表示全域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战略中各指标的权重值,xi′、yj′分别表示全域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战略两个系统中各指标的无量纲化值。全域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系统的耦合度模型,即:

在公式中,C表示耦合度,取值在[0,1]。当C=0时,系统将趋向于无序混乱状态发展;当0

2 结果与分析

新疆昌吉州是在全域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实施方面均取得一定成就的地区,该州已建成自治区级休闲旅游示范点8个,示范村4个,拥有农家乐600余家(含星级农家乐198家),其中一星级50家,二星级42家,三星级73家,四星级29家,五星级4家,直接带动3.4万农牧民从事农家乐与牧家乐旅游接待,平均每户农家乐营业额160万元左右,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2万元。该州在全域旅游不断提升发展的同时,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其典型的乡村气息和风貌得以较好保留,特别是该州最早开展乡村旅游的杜氏农家旅游庄园,2016年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示范基地。由于该州在全域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实施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就,并且二者在该区域取得了和谐共生,选择这一区域作进行实证研究有一定的探讨价值和意义。通过耦合协调度分析,昌吉州乡村旅游同乡村振兴实施各自的综合评价指数和二者的耦合度及协调度如表2所示。

3 结论

通过耦合检验,可以看出,昌吉州全域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两系统处于中等耦合强度,全域旅游对乡村振兴实施的推动作用还不够大,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全域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需要全面深度融合。从乡村振兴与全域乡村旅游的耦合协调发展过程看,全域乡村旅游对于构筑现代农村产业体系、改善农村绿色环境、增加农牧收入水平和提升现代化乡村文明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应当做到以下4点内容。1)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区之间的道路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提高旅游市场的接待能力,为乡村经济发展拓展发展空间。2)依托乡风文明开辟增收途径。运用各种渠道对乡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开发,实现乡村传统经济与现代化科技的融合;依托特色风俗文明,加强特色乡村农产品、传统工艺技术同旅游活动联系,培育新型兴农旅游,形成具有特色性和差异化的农业同旅游融合的产业链,为农村经济同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3)建立乡村专业旅游人才培养机制。地方政府要积极进行村民素质教育,提高旅游业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指导各乡村建立健全公共环境、卫生与安全等方面村规民约、引导村民举止规范与文明言行。4)把“人民福祉”作为发展全域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地方政府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采取各种方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产业兴旺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农民富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英华,杨学成.农村产业融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耦合機制研究[J].中州学刊,2017(8):35-39.

[2] 陈敬芝.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耦合协调发展[J].农业经济,2018(12):53-54.

[3] 路小静,时朋飞.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2):166-172.

[4] 张百菊.吉林省旅游业与休闲农业耦合关系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10):236-240.

[5] 张仪华,王园.全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1):95-99.

(责任编辑:刘 昀)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