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东
【摘 要】 美术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同时也是对学生开展美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不断完善教学模式,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就从激发学生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把愉快教学法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在美术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三个方面论述了初中美术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美术课程的教育功能在于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对素质教育的深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一课程的教学优势,在把握这一阶段学生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展开实质性的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掌握一些基础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为培养全面型的社会人才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注重对学生美术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把教学工作做到位,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不断完善美术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感受美术课程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美术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浓厚的美术课程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初中美术课程《设计我们的校园》时,教师要通过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调动学生对绘画技术学习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教学活动提供重要的物质条件。在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中,主要是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想象力的优势完成以个体为单位的设计活动,更好地在其中体现学生的审美,为美术课程教学的发展指明方向。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借助语言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校园形象,由此来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接下来,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设计出一个美丽的校园平面图,更好地在其中体现自己的思想和创意。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带领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明确找到美术课程的学习方向。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色彩和形体的视觉传达,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绘画功底,有理有据地制定科学的美术教学计划,为美术教学的后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支撑。
二、把愉快教学法贯穿于整个美术教学课堂
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新途径的探索对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高效实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把愉快教学法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受到感染,更加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完整地构建属于自己的美术知识体系。
比如,在学习初中美术课程《民俗文化》时,为了帮助学生可以借助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文化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就要帮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活动,在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中高效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上,为了让学习的氛围更加浓厚,教师要借助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为学生展示民俗文化的奥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迸发绘画的灵感,梳理归纳绘画的素材。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优势。而且,为了让学生能静下心来完成创作,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轻音乐帮助学生沉淀情感、酝酿情绪。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则要在教室内来回走动,观察学生的绘画情况,并注重个性化的辅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启发,在绘画练习中融合自己的个性特点,更好地突出美术教学开放性的特点。而且,对于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也要进行及时的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美术课程的信心,调动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热情,确保学生在更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更多新知识。
三、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点课题。初中美术课堂作为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载体,承担了重要的教育职责,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識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和审美水平,让初中美术教学能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
比如,在学习初中美术课程《色彩的感染力》时,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帮助学生在这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创作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美术作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配色方案,更好地帮助学生辨识不同颜色的性质,为后续的创作学习做足准备。在日常生活中,红色代表热情奔放;绿色代表希望和生命力;蓝色代表和平安静,而在常见的国旗、国徽、小众的工作服、工作证等配色中都巧妙地借助了美术课程中色彩的特点,以此带给人们更强烈的视觉冲击,有效突出色彩的感染力。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对色彩的认识更为深刻透彻,也能在后续的创作活动中更准确地借助色彩来突出作品的思想内涵,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在讲解完基础的理论知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优势,大胆地完成画面的创作和色彩的搭配,有效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更有说服力的创作,在作品中展现自我个性,挖掘美术课程教学的内涵。这样一来,也能更好地检验学生对美术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确保初中美术课程成为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全面实现美术课程的教育价值,并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运用美术知识。
为了更好地达到新课标改革的要求,美术课程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模式,加强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体会美学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得到心灵的净化。同时,教师也要突出美术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更好地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学好美术课程的信心,从而推动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的全面提升,让初中美术教学活动取得更上一层楼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