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飞
摘 要 楼观台地处秦岭北麓,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境内,老子曾在此讲述道德五千言,被誉为中国道文化的发源地。楼观台境内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古树名木众多,其中以宗圣宫内的老子手植银杏(雄)、道观内的古银杏(雌)等最具代表性。这些古树是楼观台的活化石,是自然界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保护、研究和观赏价值。基于此,分析楼观台古银杏保护现状及保护意义。
关键词 古银杏;保护现状;保护意义;楼观台
中图分类号:S792.9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9.038
楼观台地处秦岭北麓,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境内。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曾在此讲述道德五千言,被誉为中国道文化的发源地。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名。”楼观台境内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丰富。
楼观台境内古树名木众多,有记载的多达300余株,主要分布在楼观台道观、宗圣宫、西楼观台、?峪河、田峪河等地,主要树种有银杏、黄连木、侧柏、青檀、七叶树、榔榆等。其中,以老子手植银杏(雄)、道观内的古银杏(雌)、老子系牛柏、三鹰柏等最具代表性。这些古树是楼观台的活化石,虽历经风雨沧桑,依然生机勃勃。它们守护着这方土地,讲述着古楼观千百年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保护、研究和观赏价值。
1 楼观台古银杏概况
老子手植银杏(雄株)相传为老子亲手所植,位于楼观台宗圣宫内,树龄2 500余年,国家重点保护古树名木。该银杏树高16.2 m,直径3 m,胸径近3 m。1972年,该银杏树遭大火焚烧,主干中空,现在仅留半边烧空的树干和枝条。每至春季,老树发新芽,古老的银杏树坚毅挺拔,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道观内的古银杏(雌株)树龄800余年,树高28 m,主干上寄生一桑树,人称“银杏抱桑”。每年深秋时节,黄叶翩翩,硕果累累。这两株银杏树一南一北、一雌一雄,遥相呼应,形成了楼观台独具特色的古树景观。2016年11月,楼观台古银杏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古银杏”。2017年,楼观台古银杏与黄帝手植柏一起被陕西省林业局纳入古树名木复壮重点项目。
2 楼观台古银杏保护现状
2.1 加强古银杏的日常养护
2.1.1 悬挂古树名木标牌
根据古树管理的要求和古树保护需求,对楼观台古银杏申请古树名木保护,并由林业部门授权,对其悬挂古树名木标牌。古树名木标牌的悬挂一方面可以让楼观台银杏有代表自己身份的标志,另一方面能够让游客了解其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古树名木标牌的设置可以有效促进对其的保护,为其日常养护管理奠定基础。
2.1.2 古树周围设立保护栏
除了给古银杏悬挂古树名木标牌外,还需要考虑到其他不确定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因此,根据古银杏的生长环境,在其周围设置保护栏,保护栏可以为围绕古银杏一圈可供游客坐的石礅,也可采用木制栅栏,保护古银杏不受到游客等其他因素的干扰,使得古银杏的生长环境更加适宜,并与道观的环境相协调。
2.1.3 安装避雷设备,保护古树免遭雷击
古树生长缓慢,尤其是古银杏。楼观台古银杏树龄长,高度高,在雷雨天气有被雷击的风险,相比树龄短的树木,其结构木质化,所遭受的损伤较大,因此需要给古银杏安装避雷设备。避雷设备的安装需要充分考虑与古银杏及道观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同时还需要考虑避雷设备的安全性,避免人员和古树受到伤害。
2.2 及时开展古树复壮
2.2.1 加强古树周边环境综合清理,消除积水隐患
根据银杏生长对环境的要求,需要避免其根部长期积水而导致其根部呼吸不畅。因此,需要根据古银杏生长环境的实际情况,通过培根等方式消除古银杏根部周围积水的隐患。同时,为了确保古银杏健康生长,应及时对其周围土壤中的垃圾等杂物进行清理,做好古树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避免垃圾分解过程中有害成分渗入土壤对古银杏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2.2.2 改良古银杏树周边及地下土壤
根据银杏生长对土壤结构及营养的需求,对目前古银杏根部周围及地下土壤进行采样检测分析,明确古银杏周边及地下土壤营养成分及结构现状,通过物理松土或化学施肥等方式不断改良古银杏树根部周围及地下土壤,确保其满足古银杏生长和复壮需求,促进古银杏树生长,为古树复壮创造条件。
2.2.3 对银杏树进行有效养护
古银杏树树龄长,树木的有些部位已经出现中空情况,大大增加了发病和受病虫害侵袭的风险。因此,需要根据古银杏主干中空的情况,在不影响其正常生长的情况下进行防腐和修补处理,减少其受病虫害影响的风险。同时,为避免因主干中空等原因在大风等恶劣天气下出现古树倾倒的问题,应根据古银杏的长势在树干周围采用三脚架进行必要的支撑保护,如有需要,还应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固定保护。
2.3 加大对古银杏保护的宣传,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古树的生长经历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有着自身的文化价值。加大对古树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才能保证古树名木更好地生长。楼观台古银杏树生长在道观中,经历千百年的生长和发展,已经与楼观台的生态、文化等融为一体,且其相传为老子手植,可将道教始祖老子道教思想与古银杏的保护相结合,開展“中华老子古银杏文化节”活动,通过活动让人们了解老子思想,了解道教文化,同时也在欣赏古银杏的同时了解古银杏的历史文化,提高人们对古银杏及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做好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
2.4 对古银杏树进行繁育保护
千年古树留存下来实属不易,且受到目前气候条件和大环境的影响,古树名木的生长和生存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不加以保护,随时都有死亡和灭绝的可能。因此,需要重视古树名木的人为保护工作,借助当前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对古树名木进行人工繁育以达到保护的目的。目前,可以通过在古银杏树上采种,采用有性繁殖的方式进行繁育或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进行培养来实现繁育目标,延续古银杏的长寿基因,有效保护古银杏树种。
3 楼观台古银杏保护意义
3.1 生态意义
古银杏经过上千年的生長,与周边的环境、气候等形成了一整套的生态体系,通过研究其年轮结构,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古水文、古地理、古植被的变迁史,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同时,加强对古银杏的保护,对于保护自然、弘扬先进生态文化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3.2 观赏意义
古银杏树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被称为植物活化石。银杏树因其树形美、叶态美、色彩美以及独有的形态使得其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银杏树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历史悠久,1962年在南京发掘的一座东晋古墓中就有两幅描绘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在银杏树下抱阮轻弹的砖画像;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云“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诗人视银杏树为擎天柱,表达了对银杏的敬慕之情。
3.3 文化意义
“蟠桃一实三千年,银杏著子三十载”,银杏是树中的老寿星,又称“公孙树”,因“公种而孙得食”得名。相传老子生于公元前571年,卒于公元前471年,享寿101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寿星。千年时光流逝,老子手植银杏树生机勃勃,壮美依旧,展示了古老长寿的美德,中华民族对古银杏树的崇敬,形成了一部浑厚的银杏文化史。楼观台作为道文化的发源地,从某种意义上讲,保护好老子手植银杏就是保护好道文化的源头,延续好道文化的精神。
3.4 经济意义
研究表明,银杏果、叶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银杏果又名白果,属于干果类,经济结果年限可达数千年之久,中国白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银杏叶中含有天然活性黄酮及苦内酯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成分,具有溶解胆固醇、扩张血管的作用,对改善脑功能障碍、动脉硬化、高血压、阿兹海默症、记忆力减退等有明显效果。银杏叶防病、治病、健身的价值在《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
4 结语
保护好楼观台的古银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们是自然界和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记录了大自然的历史变迁,传承了道家文化的发展,孕育了自然绝美的生态奇观,承载了老百姓的乡愁思念。楼观台这两株千年古银杏仿佛一张靓丽的名片,向世人展示着楼观台的古老与文明,诉说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劲与博大。
参考文献:
[1] 冯书成.赵斌健.武永照.楼观台生态游[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2] 王忠仁.银杏的观赏价值[J].植物杂志,1996(3):23.
[3] 张瑞明.黄永尚.何贵友.论古树名木保护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J].新农村(黑龙江),2017(6):84.
[4] 苓建强,周英梅,田航军,等.古银杏树的保护与复壮技术[J].安徽林业科技,2018,44(2):58-59.
[5] 郭志安,高志伟,高明月.古树名木保护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9):210-211.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