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代喜
【摘要】在任何时候,学生一直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也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课堂的灵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些手段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让学生有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态度,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发展学生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效率 学生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6-0055-02
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以生为本,以发展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养成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行为为目的。所以,素质教育最常提的一个观念,就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是为学生,内容也好,方法也好,不但要为学生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并有主动学习的认识和态度。但是由于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能力的发掘或者学习方法的培养是空白的,所以养成学生等、靠的被动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自我,没有个性,跟着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或者人云亦云。这种教学方法不管是在数学课堂上还是语文课堂上,都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主体性的发挥,使学生的意识一直陷在等或者被动的状态中,对于学生发展以及数学成绩的提高是一种障碍。那么,作为新时代的初中数学老师,我们如何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真正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有参与课堂,主动探索和获取知识的欲望,从而发挥学生主体性,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了如下几点,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来说,主体性就是他们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能力、看法等,能充分突显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自主性、目的性和自由性,对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和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关键的。可遗憾的是,由于以往应试教育下知识性教育的单一目标影响,大多数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还是忽略了初中生的主体性。他们惯用填充式的灌输,把课堂安排得满满当当,整节课堂上让学生跟着自己的节奏和思想,学生全程的学习陷进被动的局面。被动接受、被动练习、被动思考,更可怕的是,由于这种学习模式惯性的影响,学生已经感觉不到这是在被动式的学习,他们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学习模式,从而也抑制了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使主体性中的主动性、能动性、自由性等等,在学习过程中荡然无存,进而全面影响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影响到学生学习成绩和能力的提升。
所以,在新课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一定要认识到主体性在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性。要采用一种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或者模式,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主体性地位,让学生能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等,从思想到行动、思考、参与等,都有内在的力量和渴求起作用。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能体现出其积极性,还能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大大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潜能,刷新学生学习的效率,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二、在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下。”在数学学习中,要想提高效率,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一定要遵从实践性原则,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并能在应用中了解知识的所以然,从而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生的动手能力非常强,他们敢于尝试、探索的精神也正在萌发和养成中。老师就要结合主体性中的实践性原则,在教学中,采用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的办法,给学生创造具体实践练习的机会,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检验学习效果。让他们发现知识的发展过程,感知数学,看到数学的神奇魅力,就能从根本激发学生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更有主动性,学习更积极,效率更好。
2.互动性原则。
其实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我发现一个无形中一直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那就是老师对于互动性和主体性的认识。大多数初中数学老师,一提到主体性,他们想到的就学生。以为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学生有了主动性,在学习中的能动性才会更强、更大,获取知识的效率也才会更高。殊不知,课堂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建设的一个平台,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失去主体性或者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把自己放在被动的地位上,失去了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课堂同样会陷入疲沓、死板的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需要通过教学中的互动来激发,所以,老师在教学中的撑控性,主动性或者主体性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本着互动性的原则,让自己的活力也散发出来,抓住一切契机,本着深化知识的目的,与学生建立互动的模式。比如,提问、讨论问题,或者解释学生的质疑等,使学生的身心都融入课堂,积极参与,在互动中获得真知,打开思路,也是培养或者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关键手段。
3.积极性原则。
事实证明,无论是我们在工作中,学习中积极性的存在,是启动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的关键,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不可缺少的动力。所以,作为初中数学老师,要在教学中通过设置悬念、运用小故事、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动手实践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展现出自我实现的动力。比如,在“勾股定理”教学时,老师让学生动手,用全等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拼图,进行实验。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但会发现能拼出课本上一模一样的两个图形,也给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提供思路,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开发了学生大脑的发展和数学思维的形成。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想真正发挥初中生的主體性,遵从积极性原则,与遵从互动性、实践性原则同样重要。这些都是培养或者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可缺少的因素和动力。
三、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策略
1.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
作为初中数学老师,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因为,预习不但让学生提早知道新课要上的内容,做好准备,发现问题,以便能在课堂上更快地融入,与老师有互动的欲望,也知道该从哪方面进行切入,抓住关键问题提问,强化自己理解,预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也能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在以往的预习作业中,老师似乎只关注学生的预习结果,但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老师更要关注学生的预习过程。在给学生设计预习作业时,不但要有理论性的研究、习题,有对于新内容的阅读和理解,更要有实践操作,让学生也能知行合一,或者在实践中找到课本知识的另一种形态,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比如,在预习《相交线》这一节时,既要让学生初步掌握相交线的概念,还要让学生通过动手画图或者观察生活中相交线之后形成的角等等。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为更好的课堂教学创造条件,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2.尊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积极引导。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知道,每个学生之所以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就是因为他们有特点、有个性。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方法、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等等的不同,在十几年的成长中塑造或者说成了他们的个性,老师就要尊重,并结合他们的个性有针对性地教学、点拨,才能助其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如果老师违背自然规律,对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不管不顾,强迫式,命令式的让学生在统一的模式下,采用统一的学习方法,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作为初中数学老师,我们一定要明白,特点是学生间的不同,我们要尊重它,更要发挥其学习中不同的特点。比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听讲很认真,不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所以他们课下和其他同学一样玩,可是他的成绩依然很好;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有可能三心二意,要么只听一半,丢一半,但是他们课下会想办法把没听懂的补上;有的学生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学习态度都一般,但是他们对于难题有一股韧劲,学习能力也非常强等等。不同的学生,老师要尊重他们的特点和规律,就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特长,把数学学得更好,也使数学课堂更有效率。
3.创新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积极性。
过去的课堂学生之所以养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其原因就是单一的,满堂灌输。学生是课堂存在的根本,所以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发挥其主体性,才能使课堂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也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上,要求的是学生知识与能力双向的提升,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虽然不能全部摒弃讲解,但不能整堂课都是讲解,要给学生留一些实践活动的时间,巩固学生课堂所学,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教学“认识空间和图形”这一节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老师可采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空间几何模型,使抽象具体化,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也能活跃气氛,使课堂活起来。当然,老师还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运用情境、微课、小组合作等学习活动方式,都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培养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尝试,从而强化概念,拓展思路,提高其做题的能力。但是我们知道,对于十几岁的初中生来说,学习全凭兴趣,即使他们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兴趣的驱动,他们依然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偷懒或者拖沓,影响学习,也影响其主体性的发挥,主动性的提升。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爱学、愿学,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提高知识积累的良性循环,从而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比如,老师可以分层教学、分层提问,让学生体验成功;再比如,老师可以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数学故事,也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等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更是保证课堂有效教学的手段。
结束语
总之,学生主体性是驱动其学习行为的主要力量,也是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所以,作为初中数学老师,要想真正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就可尊重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个性、特点出发,有针对性选择方法,就能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杜隆毅.浅谈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5).
[2]赵珍联.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4).
[3]雷丽青.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0(18).
[4]侯素香.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程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8).
[5]程宏杰.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12).
[6]蒙琳,乔鹏芳,孔静婷,王莎莎,马小军,郑建芳,王伟,任宁,代书龙,邵民杰,燕小红.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策略实践研究[A].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五卷)[C].2017.
[7]姜小玲.激趣、設疑、拓展、求变——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初探[J].吉林教育,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