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的教育质量和对孩子要求的不断提高,家长的竞争意识和对孩子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更多的家长希望孩子较早地接触到小学知识,能够赢在起跑线上,这也是幼儿教育容易小学化的原因。这样的教育不能够符合孩子相对较小的心理和身体年龄,不能够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更高的兴趣,往往让孩子认为学习的难度相对较大。幼儿的小学化不能够遵循幼儿的成长和学习的规律和方式,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幼儿教育 學前教育 小学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6-0007-02
引言
幼儿教育越来越倾向于小学的教育内容,不能够激发孩子的天性,更不能让孩子顺其自然的成长,违反了他们的成长天性。小学化倾向的教育往往和原来的学前教育相背离,不能够对这个时期的幼儿有足够正确的教育,不利于幼儿身心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近些年素质教育进一步的发展,国家更加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过度的小学化倾向,不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就幼儿园过度小学化的现象提出原因和改正的措施。
一、小学倾向化的总体概述
小学倾向化是目前幼儿园教育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一个典型问题,只有对这种倾向的表现和负面影响进行充分了解,才能最终找到防止措施。
(一)具体表现
所谓的小学倾向化,主要是指孩子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阶段就开始接受倾向于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这无疑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行为。对于一个个体生命来说,任何一个成长和发展阶段对于孩子来讲都非常重要,孩子的成长过程本身也需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跳过任何一个成长阶段和过程对于孩子来说都会对其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但现阶段大部分幼儿园都存在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超前教学内容的问题。从语文、数学、美术、艺术、科技等多个方面给学生进行引导启发。虽然这种启发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但幼儿教育阶段的孩子作为一张白纸,老师主观上灌输的教学内容必然会在孩子的成长中留下印象。对于孩子来讲,这会阻碍其在到达相应的学习阶段时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另外,小学化的倾向还表现在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状态的约束上,从天性的角度上来说,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更加倾向于参与游戏并从中获得快乐的体验,但部分幼儿园在引导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往往通过布置亲子作业或者目标任务的方式迫使孩子与家长按照既定的目标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这使得原本可以通过游戏方式获得的信息对于孩子来讲变成了一种负担,这违背了幼儿教育阶段的总体目标。
(二)小学化的负面影响
1.影响孩子的思维成长
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的思维特征和思维发展状态是相对固定的,且从孩子的个体差异角度上来说,不同的孩子在思想意识成熟成长方面的进度也有所不同。统一的小学化教育状态对于孩子来讲并不具有适宜性。会打乱孩子思维模式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对于孩子来说,这些影响必然是负面的。
2.为小学教育埋下隐患
如果从幼儿园教学阶段就给孩子融入一部分小学教育阶段涉及到的内容,当孩子到了既定的小学教育阶段,孩子在学习中的获得感就会减弱,这会影响孩子参与到学习中的积极性,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下,孩子主观上的学习欲望会减弱,一方面会影响孩子学习基础的奠定;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养成。
二、幼儿园小学化的现状
幼儿园的教学方针越来越倾向于向小学化的教育过渡,并进行过度的提前学习,将小学的学习目标盲目运用于幼儿学习。不能够教会孩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不利于幼儿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幼儿的性格相对好动,刻板的遵守小学的纪律而限制幼儿的天性,不利于幼儿天性的开发。很多老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并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其幼师的思维不能够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师资相对较弱不利于教育的不断发展。
幼儿教育随着小学的难度越来越高,老师更加注重小学课程的学习,更加注重语文和计算等课程的教学,对幼儿的习惯的规范和培养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而且更多的教育学家提出了让幼儿快速发展的观点,对幼儿的要求和标准相对较严格,忽略了学生的一定的生理规律和学习的能力。并且一定强度的教学和训练,不能够让学生发挥天性,并进一步发展。同时,家长和学校的过多的压力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使幼儿教学具有一定的压力和竞争性。
同时,由于幼儿教育具有小学的倾向化,过度重视课本的内容,却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只是将学习范围限制在课本以内,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更多的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用灌输的教学方法和单一的教育方式,不能够激发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往往学习积极性低,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不利于幼儿升入小学的学习。老师应该把握幼儿好动爱玩的天性,用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促进幼儿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老师应该用更多的教具,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学习的内容。
三、防止小学化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孩子的主观意愿
虽然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孩子的主观意愿存在缺乏科学性的隐患,但为了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充分尊重孩子的主观意愿。尽量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中发展和成长,避免过于主观地给孩子灌输或引导孩子学习超过他们年龄段的知识内容。尽可能以兴趣为主导开展幼儿教学,并且注重游戏教学方法的引入应用。
(二)做好幼儿园教育教学规划
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其实更多的是引导孩子认识世界和认识周围人的过程,做好幼儿园教学的规划就是为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找到一个合理的路径。从幼儿园教育的角度上来说,除了基础的知识引导,针对孩子个体的教育与引导是不便于应用统一的方法进行的。教师在开展教学内容规划时,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幼儿园教学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所应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孩子们的主观需求,只有兼顾两方面因素做好幼儿园教育的规划,才能确保取得更好的幼儿教育效果。
四、预防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有效化措施
首先,老师可能受家长和社会的舆论压力,导致上课教学的小学化,老师应该思考更多的方法突破该社会现状。老师可以通过更多的社会活动,进行线上线下的宣传,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等形式以及线下举行家长会、座谈会、交流会的形式进行宣传相关思想,让家长能够了解理智关爱孩子的正确方式以及幼儿的正确的学习和生活规律以及国家对于幼儿的教育方针和目标。通过老师和社会相关人员的努力和配合下,能有效形成一个关爱幼儿关心教育的社会氛围。同时,老师应该开拓学生的学习途经,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生活习惯和规范,并能够观察到生活中的知识。同时,老师应该和家长及时交流,了解孩子的思维动态和个性。老师要和家长共同配合、共同合作,培养成一个有着独立生活习惯的孩子,能够照顾自己和家人的孩子。老师要建立合理客观的评价体制机制,能够激励幼儿发挥优势,弥补短处。
教师应该紧随国家要求,能够深刻领悟国家要求和教育指南,并通过日常的交流中能够传达给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念,并进行家校合作,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老师和家长都要转变原有的错误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创新教育理念。老师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不断丰富发展教育模式,有针对性地教学,为个性各异的孩子制定有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能够让孩子综合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老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实事求是,要根据学生的掌握能力进行教学,不应该根据单一的教学进度以及家长和社会的舆论压力而冒进,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
教师要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这也是为了培养素质更高的小学生,为幼儿的小学内容的兴趣度作保障。同时,教育应该对幼师进行定期的抽查考试和课程培养,让教师能够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加深對学前教育的理解,提升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教师之间要经常举行教育讨论大会,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不断的探讨中才能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
原生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深远持久,并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同时社会氛围影响孩子的生活环境以及孩子对生活的态度。同时家长的态度也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长的过度焦虑会破坏孩子正常的心理平衡,导致学生对学习具有极端的态度以及害怕失败的心理情况。同时,家长应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应该注重学生的知识修养,更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天赋,关注孩子的优点,能够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我评估能力。同时,家长一定要及时指出孩子的缺点和弱势,并通过日常的学习进行弥补。家长更要教会孩子与他人相处的方法,并和老师不断沟通,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幼儿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综合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健康的发展。
五、预防小学化教育的未来趋势
从大的教育环境上来看,目前我国的教育环境已经从应试教育逐步转变到了核心素养教育的范围内,幼儿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准备阶段,在具体教育的开展中也需要适应这种整体趋势,在教育教学的改革环节中保证遵从基本的教育开展原则和孩子的个性化需求。从幼儿园孩子的角度上来说,未来的幼儿教育只有真正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看待,从教育环境入手进行优化和改变,才能跳出知识教育的局限,达到素养教育的目标。
结束语
防止幼儿教育过度的小学化,需要老师和家长以及社会各方共同合作发展,开展相关活动,宣扬教育理念,以及孩子正常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正常的教育规律,需要加强教育宣传能力,让更多的人关注教育问题,营造良好的社会和家庭氛围。老师和家长教育不应该单一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将成绩作为评判幼儿的唯一标准,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挖掘学生的优势和天赋,并运用一定的社会资源进行培养。老师和家长要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个性化教育。让孩子了解学习的范围不仅限于课本并能够延伸到整个生活环境,让孩子在生活中能够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为幼儿一生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学习能力,养成一定的培养思维,能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培养学生产生正确恰当的学习观念以及正确的能够影响一生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范。幼儿年龄尚小,老师强制性的教学和灌输式的教育,是不能够真正地提升课堂效果和促进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的。
参考文献:
[1]张娟娟.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李瑞竹. 民办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倾向及其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6.
[3]黄燕榕.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个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王雅倩(1990-),女,汉族,甘肃古浪人,甘肃省裴家营高级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