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林
摘 要:当代社会基础教育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中阶段的化学学科教学目标不再仅仅局限在理论知识之上,而是立足于学科的综合性特征,更加关注培养他们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过往在应试思维影响下形成的单一灌输式授课模式,构建以互动为核心的化学课堂,让学生在互动中探究知识,同时以互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对此,教师可对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互动的价值展开分析,对如何构建互动课堂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互动;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2-009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2.048
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接触化学这项新的学习内容,考虑到化学知识本身就是融理论、实验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对于其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情况,更要培养他们的实验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走出传统的思维模式,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正视当前课堂存在的问题,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打造新的互动课堂,让课堂更具生机与活力,让学生积累更多有价值的化学知识,让他们在以互动为主的学习过程中稳步提高自身实践思维与能力。
一、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困境及互动教学价值
(一)核心目标不明确
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包括理论知识,又涉及实验操作,学生除围绕教材学习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在实验中验证知识,以此实现综合素质的协同发展。但是,当前大多数初中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化学知识时,均比较注重理论课教学,忽略了甚至是完全不关心实验活动的组织,未明确综合教学目标。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是片面的、是停留在表层的,其思维与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均会受到限制。
(二)教师素质不均衡
教师的素质主要体现在专业水平和与学生的交流上。就专业水平来说,这既与他们在未步入教育行业之前接受的专业教育有关,又与他们在多年教学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有关,一些教师在步入教育行业之后,未紧跟教育改革形势的变化转变自身思想和教学模式,只是单一地按照自身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积累的经验向学生传授知识,这严重阻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1]。再者,一些教师并不具备与学生进行深层次交流的能力,他们不够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导致学生不愿在课堂内外与教师就自己的学习困惑展开讨论,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化学学科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学生积极性不足
由于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生经常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不知道要重点学什么等无所适从的问题,这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教学活动陷入沉闷状态。再者,一些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刻板,他们机械性地将理论知识、实验结论灌输给学生,严重忽略了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阻碍了他们的思考,使学生无法灵活地应用所学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学生难以在学习活动中感到快乐并形成自信,他们极易陷入消极学习情绪,教学失效问题由此出现。此时,如果可以构建互动课堂,教师就能够逐渐退出主导者角色,学生慢慢在互动中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他们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可以在互动中主动对知识展开学习、对问题展开分析,学习效率与质量自然会得到提高。再者,在以互动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师生不仅可以在互动中对化学知识展开讨论,还可以交流其他生活问题,教师可以从各方各面帮助学生走出困惑。这样一来,学生更加信任和尊重教师,他们也更愿意与教师一起讨论生活和学习问题,其互动积极性与能力日渐提高,综合素质自然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尤其是通过和谐关系中的有效互动,教师可以更及时地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真实想法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综合素质必然能够在这一良性互动中得到提高。
二、构建化学互动课堂的策略
(一)确立培养目标,全面进行互动
目标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向,更是学生的学习方向,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指导,其才能在正确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前,一定要从学科特征出发,明确教学目标,在讲授理论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在理论课和实验课上进行全面且充分的互动,帮助学生深入分析化学知识和反应原理,使他们对相关内容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将互动与教学的价值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出来,最终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稳步提升[2]。
(二)教师增强素质,多元引导互动
教师的素质严重影响着他们对教学方法、互动手段的选择和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教师要想在化学学习方面为初中生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就必须提高自身教学素质,进而在获得良好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多元引导学生参与互动,让他们在互动中实现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1.以生活情境为载体。生活化教学是近些年新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应在授课时构建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知识。对初中生来说,进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当中,他们不仅可以对知识展开思考,还可以迁移生活经验对相关内容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发展综合素养大有帮助。因此,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针对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或问题引导学生参与互动,让他们对生活现象背后的化学知识展开思考,引导他们探究最贴近生活的化学内容。这样一来,在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互动中,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化学对于有序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其学习动力更强,学习效果也会更好[3]。
2.以多媒体工具为助力。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系统地学习化学知识,这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一部分学生会在学习教材理论内容时陷入理解误区,无法理解现象本质和反应原理,也无法灵活地将所学加以应用,这是教师在互动课堂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考虑到社会的进步使许多信息工具进入基础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反应过程,以直观的图片和视频促进他们理解相关内容,同时让他们在图片和视频的支持下对背后的化学知识展开讨论。如此,互動可以更顺利地实现,学生也能在互动中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尤其是在实验课堂上,以多媒体工具为助力,教师可以一边播放实验视频一边引导互动,在互动中带领初中生进行实验操作。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制取氧气》的理论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氧气的制取过程,引导学生对“视频中为什么这样做”展开讨论。如此,在互动中,学生会对氧气的性质等知识展开探究,他们对于“氧气”这一知识点的掌握会更加深刻。再者,在实验课上,教师也可以播放制取氧气的视频,让他们对“有哪些操作需要重点关注”展开讨论,使其在互动中探究实验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进一步提高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
3.以实践活动为支持。在社會对于人才需求愈发严格的影响下,新课标对于初中阶段的基础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认为学生除了要掌握教材中展现的基础知识,还要着力提高自身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学以致用。但是,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无论是知识讲授还是互动,往往都局限在“学”上,忽略了对“用”的分析,导致学生无法实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需要提起对“知识应用”的重视,构建以“做”为主的课堂,在基础的教材实验活动之外拓展新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在更具难度、更深入的实践中探讨知识、练习应用。在这一实践环节,考虑到学生的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可以让他们自行组成实践小组以进行合作操作。这样一来,学生之间能够通过拓展实践进行深层次互动,他们不仅可以提高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还可以提高合作学习能力,这无疑可以进一步促进学习、互动、实验、实践等活动的展开,对提高综合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三)培养学生自信,鼓励学生互动
长时间忽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严重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其思维发展形成了阻碍,更是打击了他们的学习自信,使其对自身的学习能力、学科素养产生了怀疑。这也就意味着,以构建互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教师必须重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学习和应用化学的能力,进而使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互动当中[4]。
1.学生提问教师。提问一直以来都是基础教育最常用的互动手段,一般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为主,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由学生对问题展开思考并回答。在这一互动模式中,学生的思考是受他人影响的,其学科思维发展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需要在互动课堂上对该提问方式进行优化,鼓励学生向自己提出问题,构建“师生”互动新模式。如此,学生可以围绕自己不理解的知识或新的思考向教师提问,教师能够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进行细致讲解,整体教学更具针对性,质量的提高指日可待。
2.学生提问学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深入交流可以赋予初中化学课堂更多的活力,进一步促进教学互动的展开和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还可以鼓励初中生相互提问,构建“生生”互动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初中生可以与同龄人一起对化学知识展开深入探究,他们的思维可以在碰撞中得到深化,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深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适当帮助他们调整偏差行为,同时从他们的互动内容中了解其知识漏洞,进而在下一次课堂教学活动中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对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形成正确的认识,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打造以互动为主的新课堂,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恰到好处的帮助,促进其学科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献改,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现有效师生互动[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七),2019:245.
[2]倪道荣.初中化学教学中互动式教学的应用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8(12):185.
[3]黄文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方式探究[J].现代教育,2018(6):61.
[4]赖福生,舒荣发,闫丽琴,et al.化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C]//第九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2017: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