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晴
〔摘要〕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根据,对班主任管理工作提供方法和指导。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班主任在管理中如何有效应用需求理论,对学生进行智慧沟通和适时引导,为今后的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需求层次理论;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35-0055-03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与班主任工作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了需求五层次论,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该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这五种需求,各个层面的需求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彼此关联和影响。
笔者认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同样适用于教育研究。学校教育中,班主任的教导方式和同学的行为会极大影响青少年对自身行为的判断和选择[2]。借助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既可以满足学生各种“需求”,“对症下药”,解决学生的现有问题,同时也符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素养教育目标[3]。
二、需求层次理论下班主任工作实践案例
“老师新年快乐”,这是我除夕夜收到的第一条新年祝福,看了一眼名字,是他,我会心一笑。
初一新生入学见面会是我们第一次相遇,只不过这场相识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为了快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我设计了多个破冰游戏,其中的一个游戏环节是“我有你没有”。他左顾右盼地说笑着,作为典型代表就这样被我点名上台参与游戏了。大家一轮又一轮,引以为傲地表述着自己有而他人没有的“奖状、漫画书、手账本、游戏装备、妹妹……”,轮到他时,他淡定地说到“我有两个爸爸妈妈”,其他同学先是惊讶,再是哄堂大笑。大概是为了掩饰尴尬,他也跟着哄笑起来,嘴角里露出一丝冷漠。我立即停止了这场“闹剧”,组织下一个游戏,同时也为自己考虑不周陷入深深的自责中。而他,从第一天就成了我的重点关注对象。
果不其然,他特立独行的表现总是与这个集体格格不入,在国防教育中与教官争吵,上课时戴帽子、口罩,课间与同学打架,只要和同学闹矛盾或是和家长闹矛盾,心情不好就要砸桌椅,相比一米八几的身高、魁梧的身材,这些桌椅也都渺小了起来,他也因毁坏公物多次被德育处、教育处主任谈话。我一次又一次地给他收拾烂摊子,而这摊子也越来越大。他有情绪控制障碍,一旦不能合理控制,就要用暴力手段解决,砸坏身边能砸的东西,但他不会伤害别人。
情绪集中爆发是在初一下学期学校组织的浙江省杭州市研学活动期间,由于参加人数有限,为保证研学考察顺利进行,学校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筛选,而他自然不在范围之内。这成为他可以“施暴”的导火索,开启了自我保护模式,把矛头对准学校、老师、同学。一天,他失控把学校的消防栓玻璃、厕所门窗玻璃打碎了,我赶忙联系他的监护人。他的爸爸到场后,学校说明了情况,让爸爸把他接回家,父亲对他的冷漠和斥责让他又一次失控,将拳头挥向了玻璃,这一次鲜血直流。我赶忙将他带到医务室包扎,他哭得泣不成声,“我没有爸爸妈妈,他们都有自己的家,我爸爸心里只有他的女儿,没有我。没有人爱我……”我一把把他拥入怀里,他的哭声更大了,整个人却柔软了下来。从那一刻,我知道他的“需要”没有被满足,他可以是一个好孩子。
(一)满足安全需求——多说悄悄话,增进理解信任
这次痛哭让我知道他极度缺乏安全感,在他强壮的外表下有一颗柔弱的心,这颗心如此脆弱,不堪一击。我想走近他,保护他,为他提供“安全环境”,但前提是要了解他。于是,我选择成为他倾诉的垃圾桶,找准时机,与他对话,卸下老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互相倾诉。在操场上、在楼道里、在办公室……在聊天中我得知,他4岁时父母离异,父母分别再婚,他一直与爷爷生活。家庭条件相对富裕,但父母亲在成长过程中的缺席让他生性敏感多疑。小学所在的学校是区重点,划片分到普通中学,他自然有些不甘心。所以,他的情绪失控和他一直以来所处的环境也有关联。我一次次地开导他:对于这些客观现实我们必须坦然面对,只有敞开心扉,才能迎接更好的自己!我们有很多疏解情绪的方法,跑步、打篮球、找老师同学聊天……但暴力冲突绝不是合理表达情绪的方式。为了增进彼此信任,我也会说一些自己上学时的经历,甚至小秘密。
微信也为我们的悄悄话行动搭建了平台。当我观察到他当天情绪出现异常又没有主动找我谈话意愿的时候,我都会选择利用微信表达我的担忧,试探地让他说明情况。抑或是夸奖他今天表现优秀,我专门通过微信给他加油打气。而他,也渐渐地更加依赖我,“老师,我想和您说件事儿”“老师,您能帮我个忙吗?”……就这样,不知何时起,我们成了亲密的知心朋友。而他,在我面前也少了几分戾气。
以下是我给他的微信留言节选。
写给亲爱的××:
我想你一定很喜欢这个称谓吧。这个名字來自运动会,还记得大家对你亲切的称呼吗?还记得运动会驰骋赛场的你吗?还记得膝盖疼也要做好每个体操动作的你吗?还记得每次值日都埋头苦干甚至有点强迫症的你吗?还记得每次盛汤都踊跃举手的你吗?
你不记得,我记得,大家也记得。
你的担当,你的集体荣誉感,让我们对你刮目相看。但你也有不成熟、冲动急躁的一面,我可以忍让一次,包容两次,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底线。我和其他老师说过,因为我心疼你。对不起,因为我一再地纵容让你没有了规矩意识,让你不知道遵规守纪是学生的基本规范。我说过:我们不能选择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里,但不管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父母给予我们的爱不会缺失,我们需要坦然面对,调整自己,接纳这一切。不要多虑,做好自己。
你还有我啊,你还有34个同学啊,我们会陪伴你!给你力量!我知道你很想和别人交朋友,但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自己值不值得被交?换位思考,你会和这样的你交朋友吗?
從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做出行动上的改变,慎独,自律。在学习上比学赶超,在纪律上约束自己,在与人交往中温暖他人。
亲爱的××,有心里话记得和我倾诉,我愿做你的垃圾桶。
亲爱的××,只有先爱自己,我们才有能力爱别人,愿我们心中有爱,满怀希望,播种善良。
永远站在你身后的蔡老师
(二)关注社交需求——利用身份介入,改善家庭关系
他暴躁的情绪背后隐藏着对父母的不满、家庭关系的紧张,于是我开始试图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让他找到家的归属感。通过和妈妈沟通了解到,妈妈负责他的学习生活,对他要求比较高。因为学习和游戏的问题,他们有过无数次争吵,最终两方都伤痕累累,关系渐渐疏远。当我了解后,再看到他在学校里的进步表现,第一时间会发到家长群,或是分别私信他的妈妈和爸爸。当他和妈妈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会给他支招,给妈妈买一束鲜花或是她爱吃的东西送过去。当然,也会理性地站在家长的角度,让他理解妈妈。爸爸与他接触不多,但能看出他很怕他的爸爸。基于此,我希望他们每一次见面都是愉悦的,所以,我私下也希望他的爸爸能多多陪伴他。
不知从何时起,他不再说“我妈很烦”“我讨厌我爸”这样的话了,而是“我妈给我买了很多面包牛奶当早餐”“我爸是全国有名的标枪运动员”……
(三)重视尊重需求——借助身边力量,感受集体温暖
同伴的尊重与肯定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利用期中考试的契机,我在座位安排上,重新做了调整,在他的周围安置的都是班里相对学习态度端正、品学兼优的孩子。我和这些学生也分别私下沟通过,希望他们带动周围的同学,一起把班级的学习氛围调动起来,大家互帮互助,比学赶帮超。这样,周围的同学看到他走神或是转身聊天,就会好心提醒他,渐渐地,课堂上他的主动发言多了,闲言碎语少了,老师表扬多了,批评少了,和同学们的关系也在慢慢改善。
因为家庭的特殊环境,朋友对他来说是特别珍视的对象。他曾有几次情绪爆发,就是为了保护朋友,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我把目标转向了他“想要保护的人”。这些孩子比我更了解他,从他们那里我得知了很多信息,我和他们也都建立起了秘密联系,他们会第一时间告知我他的最近状态。同时,鉴于同龄人的感同身受更容易接纳,我的这些“盟友们”还会适时承担安抚工作。后来,他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时候也知道了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了主动找老师解决问题。
(四)激发自我实现需求——抓住闪光点,重塑正面形象
和同学的关系逐渐改善,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我开始重点关注如何激发他的内在潜能,实现自我突破。这学期,学校组织本年级全体同学参加南京研学活动,这之前学校领导和我也都对他做了前期工作,他无比珍视这次机会。在这期间,我用手机偷偷拍下了孩子们相互关爱、互帮互助的感人瞬间,而他也在其中。每一次上下车都是他和其他几名男生帮我们搬运行李,即便雨水打到身上,他也不曾抱怨。整个行程中,他没有一次违反纪律,一直在认真倾听导游讲解。他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我也多留了个小心思。
回到学校,正值市级公开课要上,我也想借这次机会,重塑一下他的形象。公开课的题目就是“关爱他人”,其中有一个环节是“微访谈”,访谈对象就是在研学期间关爱帮助他人的四名典型同学。而通过我在班级前期的“宣传”,他自然呼声强烈,毫无意外地被选定为其中之一。当小主持人问他为什么要去帮别人搬行李的时候,他落落大方地回答:“我觉得我做的没什么。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员,都在尽自己的努力为班级做贡献,只有大家都这样去做,集体才会更温暖……”这段话说完,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们每一个人对他都刮目相看,他回答的那些话语一直萦绕在我们耳边。而他,也在被这个集体接纳,受到更多人的喜欢。
从那以后他变了,变得更爱参加集体活动了,也变得更加热爱集体了。运动会、拔河比赛、红五月、诗歌朗诵比赛,他都积极踊跃报名参加,哪里有集体、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现在他还担任小组长和午餐管理员,工作尽职尽责,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多次被评选为最佳午餐管理员。他也不再情绪易怒了,桌椅也都完好无缺,玻璃再也没有坏过。当然,他的学习也进步了不少。
三、需求层次理论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
1. 全面关注学生需求状况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确保实现学生的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引导学生实现社会需求与尊重需求,推动实现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应加强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认识,并客观地依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给予学生恰当地指引。
2. 以满足自我实现需求为最高目标
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它是引导个体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教育,以尊重个体差异为前提。班主任要不断加强自身管理素质,保证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承认和对学生的尊重,通过德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鼓励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实现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2] 辛涛,姜宇,林崇德,等.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 .中国教育学刊,2016 (6):3-7,28.
[3] 冯建军.论个性化教育的理念[J] .教育科学,2004 (2):12-14.
(作者单位:北京市中关村中学知春分校,北京,100086)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