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利霞 朱丽敏 范暖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加大了教育资金的投入额度,拨付高校不同用途的专项资金,学校的硬件配置和软实力方面都得以提高,有利于学校乃至社会的人才建设。然而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项目方案不成熟、执行进度慢、监督和评价有待加强、评价结果只评不用等不同环节存在不同问题,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本文结合Q校专项资金的现状,分析高校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对于提升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等院校;专项资金;问题与对策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经费投入紧张的情况,基本经费偏高,专项发展经费比重较小,影响高校的发展水平。高校应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建立申报、执行、评价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高校专项资金类型
高校专项资金由财政及其他政府部门下达的,除财政拨付的经常性补助投入以外,用于高校建设和发展的资金。以Q校为例,按资金来源包括:中央拨付的专项经费,如中央奖补专项资金,地方财政拨付资金,如高校学科建设、重点学科共建、品牌校与品牌专业建设和贯通培养等专项。
二、高校专项资金特点
高校专项资金与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银行贷款相比,有着政策性强、非偿还性等特点,尤其是对于地方高校来说,资金来源比较单一,本身不具有营利性,其办学经费除了财政拨付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以及自身的事业收入以外,就是申请财政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为高校重点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对高校教育事业费加以补充,极大地推动了高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以Q校为例分析高校专项资金现状
根据2019年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本文整理了Q校和56所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年生均财政专项经费数据:56所高水平院校的年生均财政专项平均值为6623.89元,最大值为17087.57元,66%的学校处于2000—8000元。Q校年生均财政专项经费2303元,在56所高水平院校中,有53所生均财政专项经费投入高于Q校。
根据人才培养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数据,本文整理Q校近三年财政专项投入情况,数据显示专项资金投入金额及其占比均逐年增加,见下表:
财政专项资金成为高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加强资金使用和管理成为重要事项。但是高校在专项资金管理上仍需进一步完善。
(一)项目申报规范性有待提高
从总体上来讲,资金需求部门缺乏一个完整有效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在填写项目申请书时无章可循,项目细化程度不足,预算编制粗略,项目申报的时间短促也制约了项目论证的科学性、严谨性和规范性。各部门申请资金目标不能从全局考虑,有可能与学校整体所要求的长远计划相违背。
(二)项目资金执行进度压力大
专项资金的使用时间一般为当年有效,如根据某市有关文件要求,在市本级使用的资金,3月底执行率应达到30%;6月底应达到2/3; 9月底应达到80%;11月底应达到100%。
财政拨款专项往往不能在年初就能到账,有的甚至接近年底才到账,从拨付到最后期限不足一年。而招标项目程序复杂,制作招标文件,期间还可能废标需重新招标,公示、签订合同,需要的时间较长,财政专项资金被收回的时间节点迫在眉睫。为了加快执行进度,有可能购非所需,也可能超出专项资金项目使用范围,用于没有经过核定的用途也是存在不合规风险的,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的基本原则。
(三)项目监管、考评不够重视
尽管上级部门在预算绩效目标编制、预算绩效评价、预算评审操作规程等方面制定了相关制度,但学校层面在专项资金项目申报、预算、使用、评价方面普遍缺乏系统的制度体系。在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时,不能因地制宜制定细化的考评办法,没有精细与科学的管理,绩效评价滞后,且评而不用,使得预算和绩效评价缺乏有效。
四、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
针对目前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加强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及效益,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
在上级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从本校的组织架构与战略目标等基础出发,宏观上制定总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从立项到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全过程的项目管理,然后完善每个具体项目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健全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约束机制,实现专项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制定合理合规的制度后,执行部门具备各个环节相应的要求和知识,在各个流程严格执行力度。
(二)细化项目可行性,确保项目申报成功
建立项目库,对于项目的可行性以及绩效评价,对申请项目弱化局部利益,充分论证,可以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予以指导,出具专项报告,从根本上保證项目的科学性、整体受益性。项目提报反复修改,与上级部门及时沟通,使得信息对称,确保申报成功。
(三)加强协调配合,强化预算管理
高校要自上而下强化预算意识,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人与人之间加强沟通协调,从源头上重视资金管理与使用,强化预算编制在专项资金管理全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参与预算编制的各个部门应积极配合牵头部门,牵头部门也应当承担起责任,利用信息化构建预算提报与反馈的便捷平台,便于信息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预算低效。在编制与反馈过程中,财务人员应以其专业知识辅助完成该项目的预算编制工作。
预算的执行应当严格,其使用应当严肃。在下达专项经费之后,各部门应当严格遵守预算,不得无预算、超预算支出,如确需调整,严格按照相关手续完成专项的预算调整。
(四)强化过程管理,保证执行率
多管齐下抓进度,加强管控,专人跟踪、定期通报并进行责任追究。为提升执行进度,校领导一定要重视,定期牵头召开专项资金进度会议,关注资金支付进展情况,有效掌握专项资金支付情况,敦促各责任人推进项目进度,促进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绩效评价科学化,合理利用评价结果
采用合理的考核方法,关注资金使用的过程考核和项目结果考核,如何加强资金使用和提高使用效益成为重要事项。目前平衡记分卡是高校绩效评价的常用方法,设置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建立自身的专项资金预算绩效体系,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利用评价结果对各个节点进行优化,完善后续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流程。
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奖惩结合以促使项目建设良性发展。将监督审计和绩效评价结果与项目部门及个人奖惩挂钩,与下期预算款项的拨付挂钩。如某市教育局将专项资金执行进度纳入对各单位的检查、考核范围,实际支出进度比目标进度每低1个百分点减1分,每季度最高减5分;资金被财政收回的,每被收回10万元减5分。同时,按照每季度实际支出进度低于目标进度的差额和被财政收回资金额度,等额扣减下一年度预算。
财政专项资金是高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高校应强化事前控制,从源头上做好做细项目申报工作,充分论证,保证资金申请到位;优化资金支付流程的合规性,提升执行率,在事后加强资金执行的监管审计,建立起科学化的奖惩与分配机制,使得专项资金花在刀刃上,促使高校持续发展和提高办学水平。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266000)
参考文献:
[1]毕天睿.《PDCA理论在高校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6(3).
[2]杨华松等.《地方高校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8(5).
[3]李莉.《利用项目库建设促进高校专项资金预算与绩效评价融合》[J].财政监督,2020(11).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会计学会2019年度课题,课题编号:sdjk2019047,课题名称:高等学校专项资金管理创新研究—以QTC学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