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

2020-12-28 06:50杨玉竹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1期
关键词:区位熵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

摘要:本文运用区位熵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以我国东部、西部和中部26个省份2012—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对三大区域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装备制造业的集聚状态以及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均存在空间异质性。对于东部,汽车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集聚度对区域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于西部,金属制品业拉动了区域经济增长,而汽车制造业和铁路、航空航天等运输设备制造业对区域经济具有负面影响;中部的金属制品制造业同样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汽车制造业对区域经济产生负效应。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区域经济;产业集聚;区位熵

引言

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学术界关于产业集聚效应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馬歇尔的空间外部性[1]。产业集聚的正外部性主要通过规模经济、知识溢出、基础设施共享等效应,对区域经济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产业集聚负外部性主要产生于集聚的中高级阶段,由于集聚地生产成本高、技术创新难突破、拥挤效应与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区域经济呈现负面影响[2]。国内学者对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一、研究内容与模型选择

1.研究内容

(1)区域划分?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我国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八个细分行业。

本文选取我国26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年限区间为2012—2017年。而且随着我国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对区域经济的促进效应不断增强,差异性也越来越显著,故本文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如表1所示的区域进行分析。

(2)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基于本文研究目的,选取了各个省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代表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作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即为各个省份2012—2017年装备制造业八个细分行业的区位熵指数。此外,王建(2012)、赵立波(2015)等人在研究中指出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地方政府干预、地区开放程度以及资本投入的影响,所以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为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所用数据均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网站以及各省的经济统计年鉴。

2.模型的选择

为了得到较为稳健的计量结果,通过对各变量进行F值检验及hausman检验,最终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其进行研究,其一般形式如下:

其中PGDP表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JS、TY、ZY、QC、YS、DQ、JSJ、YQ分别代表装备制造业的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航空航天等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设备制造业、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度。PTZ表示各省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CZGDP表示政府的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JKGDP表示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ε表示残差。

二、装备制造业的集聚水平测度与空间分析

本文综合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对装备制造业集聚状态的精确反映,采用产业部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单位数作为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的衡量指标。根据我国东部、西部、中部26个省份2012—2017年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区位熵计算结果可知,我国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集聚状态在空间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基于2017年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区位熵指数,对我国三大区域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集聚水平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

1.东部地区的装备制造业集聚状态

从东部地区各行业集聚分布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汽车制造业、铁路、航空航天等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四个行业的集聚水平区域差异性较大,而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设备制造业的集聚状态较为集中,区域差异性小。从整体来看,东部地区中的北京、天津、上海等直辖市的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区位熵均处在较高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福建省装备制造业的集聚水平基本处在全国平均水平,而海南省除了汽车制造业以外的其他七个细分行业均处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2.西部地区的装备制造业集聚状态

从西部各行业区位熵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汽车制造业和铁路、航空航天等运输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水平较为分散,区域差异性很大,如重庆市的这两个细分行业的区位熵指数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而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六个行业的集聚水平区域差异很小,均在全国的平均水平上下小幅度波动。在我国西部地区的七个省份中,四川、广西和陕西省的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集聚水平基本处在全国平均水平,而云南省、甘肃省以及贵州省的装备制造业的区位熵值较低,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

3.中部地区的装备制造业集聚状态

从中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集聚水平的分布可以看出,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中汽车制造业的集聚水平区域差异性最大,吉林和湖北省远领先于其他省份,而金属制品业等其他七个细分行业的区位熵值则比较集中,均在全国平均水平上下小范围浮动,而且整体来看,我国中部地区八个省份的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集聚水平大多都是处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

综合以上分析,我国东部、西部和中部装备制造业的集聚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东部地区装备制造业整体集聚水平相比较而言更高。而中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的集聚水平则略显落后。从区位熵指数也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对汽车制造业和铁路、航空航天等运输设备制造业较为重视,各地区均存在高集聚的汽车制造业和高集聚的铁路、航空航天等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省份。此外通过分析也反映出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集聚水平不仅和区域的产业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有关,也和区域的经济状况有一定的联系。

三、装备制造业的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本文基于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使用Eviews10.0对我国东部、西部、中部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影响进行了回歸分析。

1.东部区域的回归结果分析

资本投入、地区开放程度对人均GDP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政府干预对人均GDP的影响不显著。从回归系数来看,铁路、航空航天等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通过1%、5%、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中汽车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集聚度对区域经济呈正向促进效应,影响系数大约为0.2,即每当行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加1个百分点,人均GDP就会随之增长0.2个百分点。此外,两个行业对区域经济的正向效应大于社会资本投入的影响,但小于地区开放程度的影响。而铁路、航空航天等运输设备制造业集聚则对东部地区的区域经济产生了负效应。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中的北京和天津的汽车制造业比较发达,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而铁路、航空航天等运输设备制造业起点高、技术成本高、创新性难突破,而且该行业集聚水平的区域差异性较大,所以对区域经济未能呈现促进作用。?

根据模型截距项分析,东部地区装备制造业八个细分行业的集聚水平对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区域经济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而对河北省和海南省的负面效应较为显著。而且综合来看,装备制造业各行业对东部地区区域经济的影响较小,差异也较小。

2.西部区域的回归结果分析

从西部地区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社会资本投入对人均GDP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而政府干预和地区开放程度的影响微乎其微。装备制造业的八个细分行业中,金属制品业在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下对西部地区经济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影响系数为0.51,说明西部地区金属制品业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数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人均GDP就会增长半个百分点。而且金属制品对西部地区经济的拉动效应超过了社会资本投入的作用。与东部地区相似,铁路、航空航天等运输设备制造业在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下同样对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具有负效应,这和该行业的特点和区域差异性有直接关系。此外,装备制造业的另外六个行业对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没有显著的影响。

从回归结果的截距项分析,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集聚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影响也较小,相比较而言,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集聚对西部地区中重庆市市经济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对甘肃省呈现显著的负面效应,对其他省份却影响不明显。

3.中部区域的回归结果分析

从分析中部地区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社会资本投入对中部地区人均GDP的正向作用显著,政府干预和开放程度的影响不明显,装备制造业的八个细分行业中,金属制品业在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下对中部地区的区域经济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影响系数为0.5,即金属制品业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数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人均GDP就会增长半个百分点。而且金属制品业对区域经济的正向效应大于资本投入。汽车制造业则在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下对中部地区的区域经济产生了负面效应,虽然中部地区的吉林省的汽车制造业比较发达,但是由于区域差异的影响,整体中部地区的汽车制造业和其他因素相比较而言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从分析结果的截距项可以看出,大多数城市的截距为负值,包括河南、湖南、安徽、黑龙江等省份,说明这些省份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作用与政府干预、资本投入和地区开放程度等控制变量的作用相比较较小。而吉林省和湖北省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集聚水平则对区域经济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四、结论和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集聚状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也存在空间异质性,而且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对区域经济效应的大小和方向和产业特点和区域经济状况也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在我国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各地区要有选择性地对各细分行业进行培育、扶持和发展。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使其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赵玉林,汪美辰.产业融合、产业集聚与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提升——基于湖北省先进制造业产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3).

[2]吴传清,申雨琦.中国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5).

[3]谢雄军,何红渠.基于空间面板计量的产业集聚与省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3).

作者简介:杨玉竹(1994-),女,汉族,河北沧州人,硕士,主要从事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区位熵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
一带一路战略下江苏加快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探析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