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由教而育

2020-12-28 02:26叶存洪
江西教育A 2020年10期
关键词:育德师德师范生

叶存洪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在社会道德体系中,教师职业道德是广受称道的。当然,对照新时代的要求,师德建设永远在路上,还有不断提升的空间,要按照贵在养成、赢在习惯的建设理念,创新师德养成教育的形式,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五三”师德养成教育新模式。

一、增强主体自觉——自主、自律、自发

主体自觉,是指行动主体发自内心地对师德保持较高程度的认同和理解,继而愿意积极主动地、不断深入地从事实践行动的精神现象。师德教育需要强调教师的主体意识、自我觉醒,克服“被动式”师德教育,由被动式走向主动式。为此,需要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他律与自律的关系、被动与主动的关系。如果只是传统的自外而内的灌输式师德教育,其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因为满则外溢,就像一个容器,灌满了以后就再也装不进别的东西了,况且有的人这个“满”不是虚空待满,而是由于旧有认识上的成见而导致固步自封抵触新思想,一开始就将自己置于一种“油盐不进”的状态。所以,新时代师德教育中,教师应牢固树立主体意识,自觉担当主体责任,不做“旁观者”“局外人”。

二、丰富师德内容——红色、古色、绿色

师德教育的内容不能局限于现有教科书上的一点东西,要作适当的拓展,将红色、古色、绿色纳入其中。红色是底色,利用江西各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好师德底色,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古色,无论是师范生培养的课程,还是在职教師培训的课程,都应该加强教育史课程的学习,以自古至今特别是近现代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黄炎培等著名教育家献身教育事业的浓厚情怀和感人事件教育人、感染人;绿色,本意是可持续,引申为培根固本,立足江西,服务属地,引导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服务江西,立足岗位,在基层学校默默奉献,建功立业,把岗位守好,将责任尽到。

三、强化常态意识——课程、课堂、课题

传统形式的师德教育更多的是开设一门课、举办一个讲座或报告会,容易出现“听时感动,听完激动,时间长了一动不动”的状况,镜头所及,听者动容流泪,但走出大礼堂,该怎样还是怎样。师德教育应该遵循“无处不课程,生活皆课堂,问题即课题”的原则,做到全员——人人育德,全程——时时育德,全方位——处处育德,将师德教育做成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生活即教育”,由点状式师德教育走向弥散式师德教育,让师范生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藏而不露、润物无声地受到影响和熏陶,从而收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之效果。

四、清晰实践路径——习礼、研礼、演礼

师德教育的路径要丰富,要知行合一,不能言胜于行,更不能巧言寡德。习礼是指通过课程教学、校园文化熏陶,让师范生和教师掌握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研礼含有研究、研发、研制之意,通过对师德规范如何融入职业活动的多角度、多形式的研究,增强对师德的深刻了解和认识;演礼是解决“光说不练假把式”的问题,通过见习实习、顶岗实践、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服务,进行丰富的感悟和体验,由说教式师德教育走向体验式师德教育。

五、提升职业境界——师道、师德、师魂

要从理想、信念的高度来审视师德建设。“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雅斯贝尔斯)。有理想信念也是习近平同志“做‘四有好教师”重要指示的主要内容。师德建设刚性约束是必要的,但不是简单制定若干行为准则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还要让师范生和教师受到深刻的灵魂洗礼,扎根于心灵,经由精神成长,弘扬传统师道、涵养高尚师德、熔铸忠诚师魂,最终立教育情怀之魂、立教育信仰之魂。◆(作者为南昌师范学院江西教育评估院院长、教授)

猜你喜欢
育德师德师范生
探求中考毕业班级足球的育德路径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新时代高校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途径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