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一过,雨水便多了起来。21世纪庚子五月的最后两天恰逢周末,头天晚上的狂风暴雨过后,白天细雨绵绵温和了许多。我想这湿漉漉的天气,就在家看书、品茗、整理书稿吧。
书信在我的书稿中,算是分量很重的了。20多年来,在与全国各地艺术家的交往、沟通、交流中,收到他们的来信也是不少。而现在就连家书都很少了,更何况是全国各地艺术家的书信,就更加弥足珍贵了。
这些书信中,有用荣宝斋专用宣纸信笺、洒金宣纸信笺、印花宣纸信笺、仿古宣纸、书画宣纸、一般纸质信笺书写的。书写形式有现代从左往右横式书写的,有旧时从上往下、从右往左竖式书写的。尤其一封以手卷形式书写的信件,与众不同,书卷气息非常浓厚。这封书信手卷,是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毛国典先生于2012年寄来的书信。
国典先生的来信,除了形式上的特别外,其内容更是言简意赅,文采飞扬。短短200多字,给人以朴实、真诚,充满了人间真情,有着十足的人情味儿。信的抬头写道:“谭慧兄好!”给人以亲切友好,距离感瞬间被拉近。
国典先生的书信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道:“你我相识快20年,过去往来甚密,在一起谈艺事、说文化、话收藏、叙友情,真可谓其乐融融。”应该说,我是国典先生从河南调任江西工作后,最早交往的朋友之一。从他信中“你我相识快20年”便可得到印证。2016年夏月,国典先生在接受江西教育电视台的采访中,在向记者介绍他与我之间的结缘时说:“我和谭慧先生认识很早,到现在应该有十多年的时间。我们的缘分呢,还是在一个展览会上。那次,我看到一张书法作品写得非常优秀,就看是谁的作品,是谭慧。然后谭慧正好在展厅,当时人和作品在一起,我们是这样结了缘。认识以后呢,我和谭慧经常在一起聊书法,我还经常去看他写字,所以,我对谭慧的印象非常非常好。谭慧做人非常实在,又非常低调,文化素养很高,很全面,也是我们江西省书法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国典先生做事都会为别人着想,为朋友尽心尽力,没有架子,很接地气。
第二部分写道:“近年来,虽然我们由于工作繁忙,来往渐少,但情谊不断,友情依旧,时刻牵挂。”国典先生为江西书法发展,日夜操劳,时刻忙碌着,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深入各市县,办培训班、办展览、开研讨会,交流和指导书法爱好者提升对书法艺术的学习和创作。而我近些年来,把大量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大江周刊》《赣商》开辟的文化、艺术、收藏栏目“启慧斋藏话”上,以及规划出版“收藏文化 · 散文系列”的文稿编撰上。由于各自为工作、事业和目标忙碌着。这些年见面少了,但彼此之间的情谊不曾改变。相互之间为彼此所取得的成绩和收获而高兴。2015年10月,我著述的《收藏情缘》出版后,江西教育电视台《书里书外》栏目计划录制我的专访节目。栏目组需要采访两位与我交往甚密的艺术家,请他们介绍与我结缘的经过。我想到了国典先生,但国典先生当时已是中国书协副主席,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拨通了国典先生的电话。在外出差的他,虽然事务繁忙,不仅没有拒绝,还一口答应下来,并半开玩笑地说:“我听从谭兄的安排。”使我悬着的心立刻落了地。待到出差返回,国典先生及时配合栏目组,完成了电视台对我专访节目的录制。国典先生自2004年从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基础教研室主任岗位,调任江西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到任职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再到任职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我一直都在关注着。每当他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在工作中有所进步,我都会为他高兴不已,并把这些好消息编发至朋友圈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快乐的时刻。
第三部分写道:“悉闻谭兄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与收藏,潜心文事,不仅应邀冠名主持媒体《大江周刊》《赣商》的文化、艺术、收藏栏目“启慧斋藏话”,还著书立说,出版文集,收获颇丰,甚是钦佩。”我在文学道路上的每一步,或者说每一个关键环节都得到了国典先生的支持、帮助与鼓励。2013年初,我应邀冠名主持“启慧斋藏话”栏目时,国典先生得知消息后,一方面及时提出办好刊物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立即题词以示祝贺。
第四部分写道:“今应邀为谭兄的文集《收藏情缘》题写《记述篇》之导读,甚是高兴。现已抽时间完成,并对文集的付梓以隶书题写了贺词。”国典先生无论是为新中国解放事业作出过贡献的江西籍老红军们画像、为疫情防控逆行者的英雄创作美术书法作品,还是为江西省脱贫攻坚、重建汶川等重点题材的创作,都是主动请战,义务奉献。其创作的美术作品《重建汶川》,不仅于2009年入展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同时入展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江西美术晋京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国典先生的许多书法作品,先后被中国美術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收藏。2010年开始,我撰写并筹备出版“收藏文化 · 散文系列”三部曲的第一部《收藏情缘》时,国典先生不仅愉快地应邀为本书题写了导读,还为本书的出版题写了贺词。
第五部分写道:“最近将出差多时,不能当面把题写的导读和贺词亲自交给谭兄,故交由书协刘帅转交给你。不知效果如何?望常联系。”国典先生办事非常认真,非常守信。他在出差之前把导读题写好后,因怕耽误使用他题写的导读的时间,所以用信封装好,交给了省书协的刘帅(现任江西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秘书长),并及时转交给了我,使书籍得以按进度设计、编排和印刷。在信息化程度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已很少使用纸制书信,取而代之的是电话、短信、QQ、微信和语音、视频通话。但由于这些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交流、沟通结束后,便像过眼云烟,将一去不复返。所以这些纸质书信就非常弥足珍贵了。它不仅能勾起人们对过去美好而又难忘的回忆,且每一封书信,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份真情,它承载着人们沟通与交往的思想碰撞见证,承载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见证,更是承载着相关历史与人文事件的见证。基于留住历史、留住文化、留住艺术这一想法,经过构思,在我的书稿中,计划整理出版一本有关书信方面的书籍,把这些纸质的书信保存下来,供后来者观赏,研究这个时代的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的问题。书名定为《书信赏鉴——信札中的回忆》,我想这个书名由国典先生题写最为合适了。想法一定,便利用闲暇之时,既没有提前联系,也没有事先打招呼,就这样自觉而不自觉地专程前往书协拜会国典先生,他在开会。许久未去书协的我便利用这等待的时间与书协的其他同志进行了交流。待会议结束,国典先生回到办公室,一开门,见到了久违的我,情不自禁用他那温暖的大手紧紧握住我的手说:“谭慧兄,很久没见了,欢迎常来书协走走。”
寒暄问好后,在沙发上坐下,相互介绍了各自的近况,并围绕当前书法艺术的创作方向、传承与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近段时间国典先生为筹划和举办几个大型的书法创作展览活动而忙碌着,从他豪气直爽的话语、亲切中肯的交谈,以及透亮的眼神中,已能感受到他那丝丝的疲劳和倦意。大约交流了半个小时,我看时间不早了,并把这次想请他题写书名《书信赏鉴——信札中的回忆》来意告诉了他。国典先生认为:“著书立说传播文化艺术知识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更是功德无量的好事。”他二话不说,从柜子中取出宣纸,展于桌前,以其独特的简隶书体,按传统的书法创作形式,横幅从右往左分上下两行挥毫题写:书信赏鉴。再另起一行题写:信札中的回忆。然后在整幅书名的左下角从上往下、从右向左分两行题写:庚子夏月。另起一行落款:毛国典书。再钤盖他自己刻制的白文姓名印:毛国典。
这次拜访国典先生,请其题写书名,并进行了友好的沟通和交流,虽然时隔多年未见,但朋友之情依然深厚,瞬间仿佛让我看到了二十年前,我们无话不说的那个国典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