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将对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加以介绍,进而从多角度出发,提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以期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
一、 引言
在培养初中生语文素养与理解能力的过程中,阅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于对学生语文逻辑、学习方法的有效培养,在日常阅读教学阶段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位置上,从而有效培养其阅读能力,而这与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是极为相符的。
二、 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推动学生快速成长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属于极为关键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其对夯实初中生知识基础、接触更多新知识来说意义深远,通过学习阅读知识,学生的自我思维与意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语文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效应用阅读能力,便能确保学生可以更有效地探索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处理问题。所以,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将对其人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任务,即引导学生对更多信息加以掌握,除此之外,还要全面提升其阅读技巧,将更有效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以便提高其应变以及预见等水平。所以,通过开展阅读教学来培养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可以推动其快速成长。
(二)全面培养学生素养
教师若想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就应从人文素养、语文基本知识、学习模式与知识积累等多个角度出发。特别是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环境下,新课标要求教师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其全面发展。语文素养在学生综合素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经由阅读水平的提升,初中生能够深入掌握文本意义,使自身情感更加充沛,情绪更为饱满,继而基于感受民族文化、历史而提升自身品质,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
(三)有效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借助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可以使学生具备主观能动性,这与新课标相应指导要求是相符的,能够使学生不再被动听讲,逐渐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确保其可以持续探索与创新,掌握更多有效的学习技巧,调动其阅读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展开深入探求,实现自主阅读。
三、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
(一)课外阅读的积极应用
在初中语文课本当中只有固定的文本,因此,教师若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单纯凭借教材文本并不充足,由此可见,阅读量以及知识面才是决定学生阅读水平的核心与关键。对于初中生来说,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够使其知识视野更加开阔。所以,教师在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作品的时候,应当确保其符合学生理解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同时记录摘抄笔记,将好词、好句等摘抄下来,也可以赏析部分段落,并定期检查其读后感,对学生阅读逻辑进行有效培养。教师还应专门设置一堂赏析课,在课前为学生准备部分短文,让其主动筛选其中喜爱的段落,并且在阅读课上引导学生自由去阅读文本,教师还要预留10~15分钟,以便组织学生对所读的内容进行分享,将自身的阅读感受与体会阐述出来,鼓励其主动提问,而教师必须及时为学生答疑,调动其求知欲和探索欲。
(二)将学生放在阅读教学的主体位置上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应当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位置上,确保学生能够将阅读视为自主学习的重要一环。所以,语文教师需要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要引导其主动考虑问题,还应让其独立展开阅读。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语文教师一般都会将自身视作课堂教学主体,同时会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讲解,如此除了使学生阅读效率逐渐下降,还会阻碍学生提高阅读水平。事实证明,师生间有效的互动交流方能确保教学的顺利开展,提升其质量与效率。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斑羚飞渡》的时候,应当将学生放在阅读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将一部分难度较高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比如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通过阅读全文阐述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等,而在阅读结束后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因为教师所设置的问题难度较高,因此,大部分学生都难以完美、迅速地回答问题,此时教师需要把学生视作课堂教学主体,引导其阅读时思考问题。教师还应带领学生展开独立阅读,使其明确阅读目标,如此方能使学生进一步探索文本。在合理的引导下,除了能够使学生阅读经验得到充分积累,还能使其感悟力得以提升,进而发展其综合素质。
(三)提升学生对预习的重视程度
现今,大部分学生都不重视预习,认为预习只是浪费时间。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以及难点、重点进行预习,通过预习促使学生提升阅读水平。所以,教师自身必须对预习予以高度关注,认真制作各种预习规划,确保学生能够有效预习新文本,使其可以于课下处理那些可以自学的知识,而在课堂之上处理无法处理的难题,最终引导学生在听课的时候头脑中思索这些问题,如此便可有效提升学习课堂学习质量。比如,教師在为学生讲授《秋天的怀念》时,教师可以制订以下预习方案:①对课文进行阅读,对关键的字词加以掌握;②对文章的文学基础常识加以了解。③文章描写了哪些照顾“我”的事情?④课文中母亲想要推着“我”去观赏北海的花,总计央求了多少次?为何如此执着?学生利用课前预习方案提升预习质量与效率,使学生对文章思路与中心思想展开深入了解,对文章重点、难点展开预习,使课堂学习更具针对性、目的性,最终使学生日常学习质量以及效率得以被有效提升,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借助诵读提升学生语感
对于语文阅读来说,语感属于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基础,而诵读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最为常用的方式。学生若能积极诵读,便能将文本当中艺术形象有效描述出来,这对协调学生大脑、五官和身体极为重要,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可以对文本的艺术美更为深入地理解,继而置身其中。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诵读文本,要求学生带着感情诵读文本,培养学生情绪与感情。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海燕》一课时,应该优先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多次朗读,以便让学生能够明确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掌握课文中心思想。其中,高尔基经由对暴风雨到来前对海燕充满斗志、积极、勇敢的描写,为人们展现出坚定乐观、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自信形象,在全文描述中,作者将自身的赞美之情充分展现了出来。随后,语文教师应结合课文的关键字词让学生掌握其最为准确的语调以及语音,随后再次进行有感情诵读,对课文的主旨、作者的情感进行体会。例如,课文当中的号叫、飞翔以及大笑等关键词语,都能将海燕勇敢面对恶劣天气、英勇无畏的精神体现出来。海燕在怒浪中从开始的飞翔逐渐变成了飞舞,最终更是以敏捷的身手穿过大浪,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勇猛充分展现了出来。如此一来,借助有效的诵读,初中生便能够充分感受到文本的艺术美以及节奏感这,继而真正借助语感来突破阅读的瓶颈。
(五)为学生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
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属于课堂活动的组织人员,其是否拥有正确的阅读理念将对阅读教学的成效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决定这是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所以,教师应当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将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过来,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并对其予以尊重和理解,同时更多地展开课上生生、师生互动,为学生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并且借助创新、探究、合作以及多媒体等情境来充分激发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思维逻辑更加活跃。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课文《变色龙》的时候,可以引用“小组教学法”,将学生合理划分成若干小组,并且安排每一组学生对课文进行情景剧改编和表演,要求学生积极展开探讨,与组员展开合作,对文本故事、人物的神态与动作等进行合理设计,引导学生更直观地将其表演出来。这种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间、师生间的距离进一步靠近,如此便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最终在各种活动和教学方法当中,促进全员阅读水平的提升。
(六)展开合理的学习评价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习评价属于对师生课堂学习效果进行检测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教育行业正在全面推动和落实素质教育,因此新时期的语文阅读学习评价除了要关注学生所掌握的技能、知识,还应对其情感更加重视。所以,教师应该把学生思维逻辑融入全新的评价体系里,即全面调整、创新就有学习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加灵活、公平和全面,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优化学生阅读学习的方案,提升日常阅读教学的效果。所以,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间差异性、个性化发展等予以真心尊重与理解,明确学生各阶段的不同理解水平,确保学习评价能够伴隨学生认知、年龄的改变得到相应优化。例如,教师在为八年级初中生优化评价体系的时候,因为八年级学生自身逻辑、理解能力属于初中总体学习生涯的过渡阶段,此时的学习评价重点,应该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抽象逻辑能力,对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日常任务进行考察,评价过程中予以学生更多鼓励,并且掌握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确保评价具有引导意义,帮助学生对劣势进行针对性提升,积极评价学生的进步与亮点,使学生阅读信心逐渐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模式,鼓励学生正视自身的问题,另外在其于课堂上回答阅读问题的时候,教师也要展开实时评价。平时教师还应借助肢体动作以及神态表情等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可,提升其积极性。
四、 结论
总体而言,对于广大初中生来说,初中时期属于提升其语文阅读水平以及语文素养的重要时期,因此,语文教师需要鼓励初中生积极展开课外阅读,在日常授课阶段将其视为课堂主体,为其创设更加轻松的学习环境,从多角度出发培养其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董娟.初中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激发与培养分析[J].读与写,2019,16(32):73.
[2]易青.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19(13):84.
[3]唐都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外交流,2019,26(42):284.
作者简介:
任智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武胜驿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