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金慧
【摘要】近几年,虽然我国大力深化教学改革、普及义务教育,但是就实际的情况来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在新课改的理论要求下,我们要不断地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提升,其主要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多的是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感悟,渗透其内涵,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基础学科,数学学科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但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一成不变的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这就使他们进入高中后难以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自我,挣脱常规思维的禁锢,教师应该找准高中数学突破点,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的思维得以不断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突破点
前言:学生在升入高中后,能够发现这个阶段的数学知识与初中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复杂性,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这个阶段应该具备的思维品质.笔者在对学生以往的学习进行观察后发现,因为长时间系统性地训练,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与其他思维有区别的数学思维.在对这种数学思维进行阐述的时候,直白一点,其实就是指一种认知能力,当学生具备此种认知能力的时候,他们就可以透过数学知识的表面对其本质加以认识,进而使他们对数学知识规律的认知水平得以提升.到了高中阶段,学生迫切需要具备一种数学思维,只有让学生对这种数学思维进行合理建构,才能够帮助他们将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日常学习中.所以,教师需要针对这一点,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有效突破,强化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遭遇的障碍
在多年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大部分高中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时间一长,就会导致教师只通过看学生的成绩来判断学生是否优秀,成绩好的学生会被认为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点,成绩不好的就是没有掌握.如果我们只从学生掌握的知识看,很容易忽略学生身上其他优秀品质,并且这样的判断是不科学的,学习成绩好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成果优秀,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学生仅仅只是会考试,并没有从本质上认识数学的实际价值,并不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缺乏核心素养.因此,我们先来具体地分析一下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遇到了哪些障碍.笔者在对高中生的数学思维障碍进行调查后,发现他们在学习上,会遇上这样一些绊脚石.
(一)不少学生的数学思维只是停留在表象层面上
一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些学生并没有从深层次上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只是将教师上课所讲的东西懂了,至于学习这部分知识对自身今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他们是不清楚的,没有真正地了解数学的深层含义,面对这种情况,学生只是会考试,不会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也就成了人们常说的“高分低能”学生,教师也无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在授课方面一定要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他们就不会对数学有陌生感,不会只觉得数学是一串数字,从而深入地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
(二)学生的个体差异会影响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却喜欢“一刀切”.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一种偏执的认识,导致他们出现思维障碍,根本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的数学思维都得到提升,都能对数学学习感兴趣.
(三)不少学生因为长期的数学思维训练,而使自身的数学思维固化
我们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考虑的大都是成绩,教师会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数学思维训练,久而久之,学生本身的数学思维被淹没,系统性的学习不仅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还会让他们陷入更深的困惑之中.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在课堂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不要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要明白学生是有自己的思维能力的.
二、找准高中数学突破点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策略
(一)强化学生互动参与能力
无论是何种学科的课堂,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构建因素,就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便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这种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并不是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提倡合作学习.通过双向互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适应合作学习,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突破难点,有效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例如,以“直线的方程”这个小节的教学为例.在这个小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让学生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进行学习,并且将其进行合理的应用”这个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并且注意在讲解新知识的环节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同学们,你们觉得任意一条直线的方程都可以是二元一次方程吗?”当提出这一问题后,学生之间就有了可以交流探讨的话题,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地思考与分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能够围绕着这个话题进行记忆补充与完善,最终促使学生在讨论中深化对这一教学重难点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高中生的互动能力得到锻炼,还能够强化他们的数学思维,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提出的,它要求我们要在小組或者团队中为了完成某一目标而进行的互助式的学习.比如说我们在学习正弦函数时,教师可以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去画出正弦函数的图像,然后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小组合作讨论出正弦函数的周期、单调性、奇偶性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的探究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探究学习”是让学生独立的发现问题,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这种精神是非常重要的,高中数学本身就是比较枯燥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如果每天的数学课堂只是学习数字符号,这不仅不会使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而且可能会让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厌倦,甚至放弃学习数学,所以我们就应该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数学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去学习数学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更加感兴趣,成绩自然会得到提升.
比如我们在学习“直线的方程”一节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可以给学生几个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生探究完成之后再与教师分享,最后教师给出结论,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会让学生对该知识点记忆犹新,不易忘记,即使考试的时候忘记直线方程公式,也可以在考场上经过探究直接推算出来.
(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在质疑中才有可能进步,我们的高中数学课堂也不例外,教师要给学生机会,要让学生敢于质疑,改变以往的权威式教学,要与学生打成一片,不要否定学生的质疑,要允许学生对教师发出质疑,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五)增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在对高中生的数学思维障碍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发现,不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确实已经固化,这样的情况会影响他们日后的学习.而且,因为高中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学习高中数学知识,就需要学生具备充足的数学思维能力.由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找准教学突破点,强化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以这个数学问题为例,即“已知函数f(x)=Asin(ωx+φ),A>0,ω>0,-π2<φ<π2,x∈R.此外,这个函数的部分图像如下图所示.请根据上述信息,求出函数y=f(x)的解析式,并求出当x∈-π,-π6时,f(x)的取值范围”.
在带领学生解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对其进行点播与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指出,当学生再遇见这样的问题的时候,需要对题目中所提供的图像进行合理的运用.之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问题进行合作推导.比如说,让学生根据图像以及题目中的信息,将A与周期T求解出来,然后便可以借助周期公式,将y确定出来.在整个求解过程中,教师的本质任务还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能够在逐步推导之中,将这些“障碍”清理掉.也借由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完善数学思维框架,突破思维障碍,有效提升自身的思维素养.
三、结束语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高中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数学是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和培养思维习惯的必备科目,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高中数学教师还在沿用旧式的教学模式,不太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厌倦数学、畏惧数学.“核心素養”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具体途径,同时也是学习一门科学的基本思维品质,更是发展学生终身思维能力的一种必备能力,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聚焦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顺应新课改的精神.
综上,想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消除学生的思维禁锢,应该强化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并且注意增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聂颖.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公式教学研析:以“两角和与差的余弦”为例[J].数学之友,2018(20):27-29.
[2]王爱斌.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7(3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