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互联网+”时代宏观会计模式及其云端化流程之研究

2020-12-28 12:53丁胜红周红霞
财贸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会计报告宏观云端

丁胜红 周红霞

(1.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9;2.南京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一、引言

纵观宏观会计研究,无论是以财务会计为特征的宏观会计模式,还是以管理会计为特征的宏观会计模式(阎达五,1988;林万祥,2000),它们都是在物本经济发展观(1)物本经济发展观是指以物类价值为本的方式指导经济发展的价值观。它以物类为中心,将人类价值归于物类价值,在经济发展中将人类当作手段,而非目的(丁胜红 等,2019)。指导下对微观会计对象进行的汇总整理,其本质是统计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宏观会计。在“互联网+”时代,极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物理世界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网在5G基础上转换成虚实相容的海量大数据买方市场,自动搜索的大数据技术打破了物理世界的“信息孤岛”,促使人本经济由信息非对称阶段转入信息对称阶段(丁胜红,2019)。“互联网+”的“去媒介化”促使“扁平化”的企业与信息对称的大数据买方市场融为一体,致使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边界无限化,客观上决定了企业会计主体宏观化。“互联网+”的“去信用化”促使“扁平化”企业借助网络平台的虹吸效应凝聚形成各类网络员工社群(2)借助Worsley(1987)的社群概念,网络员工社群是指为了满足买方市场体验需求而借助网络化平台凝聚某些区域、某些领域具有专业化水平的人员加盟“碎片化”生产单位的特殊群体。与网络用户社群(3)借助Worsley(1987)的社群概念,网络用户社群是指为了满足自己个性化需求而加入“互联网工厂”参与员工研发、设计以及制造,与员工社群共创、共享、共赢的另一个特殊群体。,这些网络社群中的企业员工与参与用户自主(4)自主是指网络员工社群和网络用户社群遵从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专业化劳动分工,自愿加盟规模定制化供给的劳动群体(吴楠,2019)。服从“扁平化”企业专业化劳动分工的要求,在“网络工厂”共创、共享、共赢的过程中完成满足信息对称的大数据买方市场体验需求的多样化供给。信息对称的网络虚拟空间消除了因物理世界地理空间距离缩短而节约的交易费用,同时网络虚拟空间的信息对称也消除了因信息非对称程度降低而节约的“寻租成本费用”。也就是说,信息对称的网络虚拟空间消除了驱使产业集群“区块化”的两大基本动力:交易费用节约与“寻租成本费用”节约。“互联网+”的“去中心化”促使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碎片化”。为了满足大数据买方市场的体验需求,在通过信息对称的网络虚拟空间汇聚各类网络员工社群与网络用户社群实现各类“碎片化”企业多样化规模供给的同时,也形成了“碎片化”产业集群。“碎片化”产业集群的共享价值逐渐成为共享经济活动的基本价值单位。至此,“碎片化”产业集群体验与事项成为企业会计新对象。相比信息非对称环境下的传统会计对象,“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会计对象更加宏观。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会计主体宏观化与会计对象宏观化开启了人本经济发展观(5)人本经济发展观是指以人类价值为本的方式指导经济发展的价值观。它以人类为中心,将物类价值归于人类价值,强调物人化,人性第一,物性第二,在经济发展中既将人类当作手段,又当作目的(孟宪平,2008)。指导下真正意义的宏观会计研究。

二、宏观会计之演变

在欠发达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物本经济阶段,物本经济发展观在指导物本经济发展变化的同时,也伴随着物类价值为本的宏观会计演变。在追求以财产权为本的自给自足方式主导的农耕经济发展时期,常以国家为会计主体的官厅会计,对其财政经济活动的使用价值进行记录和管理,因此它属于宏观性质的会计。在产权为本的卖方市场基本需求主导前工业经济(6)前工业经济是按照代表欠发达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工业制造技术进行划分的,其工业制造技术划分标准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经济是按照代表发达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工业制造技术进行划分的,其工业制造技术划分标准是指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这种划分与按照经济发展观划分物本经济与人本经济具有内在一致性(丁胜红 等,2019;王亚丽,2017)。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奉行物本经济发展观的现代政府宏观管理之需要,物类价值为本的微观会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被移植于宏观经济管理领域,并分别构造出以财务会计为特征和以管理会计为特征的宏观会计模式(阎达五,1988;林万祥,2000)。在发达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人本经济阶段,人本经济发展观在指导人本经济发展变化的同时,也伴随着人类价值为本的宏观会计演变。在信息非对称的买方市场马斯洛层序需求主导后工业经济初步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奉行人本经济发展观的现代政府宏观管理之需要,人类价值为本的宏观会计模式逐步替代物类价值为本的宏观会计模式。无论是以财务会计为特征,还是以管理会计为特征,宏观会计模式的本质仍是微观会计的汇总与整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宏观会计。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对称的大数据买方市场体验需求主导着后工业经济的成熟发展,大数据买方市场的易变性体验需求与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规模定制化供给之间的平衡,驱动着“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经济逐渐形成。“碎片化”产业集群的体验与事项成为共享经济新常态,在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形式基础上研究宏观会计主体与宏观会计对象,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本经济发展观指导下的宏观会计模式构建研究。

三、基于人本经济发展观的宏观会计模式构建

目前,会计学界已对宏观会计的概念达成共识,即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运用会计和统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对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收入和社会资金流量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宏观会计模式,也被称为宏观会计理论结构,是由宏观会计本质、假设、目标、职能、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与方法以及会计等式与会计要素构成(阎达五,1988;林万祥,2000)。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现代基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人类社会由信息非对称的人本经济阶段演变为信息对称的人本经济阶段,即共享经济阶段(丁胜红,2020)。在人本经济发展观指导下构建宏观会计模式,是对目前的宏观会计概念的丰富与发展。

(一)宏观会计本质

在信息非对称情况下无效的市场会被有效的企业替代,或者无效的企业会被有效的市场替代(Coase,1937)。就资源配置方式而言,有效市场或者有效计划的资源配置方式会替代无效计划或无效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就契约而言,企业与市场之间是一种有效契约替代另一种失效契约。在“互联网+”时代,在信息对称的环境下计划与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具有等效性,借助开放连接一切的互联网能够将所有“扁平化”与“碎片化”企业的员工、用户和管理者凝聚成网络用户社群、网络员工社群和网络管理者社群(7)借助Worsley(1987)的社群概念,网络管理者社群是指借助网络平台的虹吸效应聚集不同区域、不同专业以及不同社会关系背景的各类管理者形成的稳定服务团体,旨在促进各类用户参与共同研发、设计与制造,实现满足信息对称的大数据买方市场体验需求的企业规模定制化供给。(丁胜红,2016)。进一步,这三类群体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交互缔结超契约(8)超契约是指经济性契约网络与社会性契约网络、环境性契约网络在资源多属性基础上连接而成的超大契约网络(丁胜红 等,2015)。,塑造与维护“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经济活动的以人为本秩序。因此,信奉人本经济发展观的企业超契约本质决定了宏观会计本质:以人权为本的超信息系统论。

(二)宏观会计假设

在借助“互联网+”的嵌入功能将空间要素嵌入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的过程中,产生了宏观会计主体。“碎片化”产业集群体验与事项成为宏观会计对象。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支配下,信息对称的大数据买方市场体验需求驱动产业集群由“区块化”延展演变为“碎片化”分解,实现以公司报告形式为基础的地区、国家乃至全球宏观信息编报与披露的一体化(郭道扬,2009)。因此,宏观会计主体假设是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形式的区域性假设。这里的区域既是“碎片化”产业集群聚集区域,也是以用户导向型的企业形式所表现的地区、国家乃至全球。网络用户社群追求信息对称的大数据买方市场体验需求的无穷性决定了“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价值集聚效应的持续性。因此,宏观会计持续经营假设可归纳为“碎片化”产业集群持续集聚假设。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区块链的区块模块和交易模块可实现宏观会计业务与共享经济业务同步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可实现获取宏观会计海量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自动化;利用云计算技术可实现宏观会计核算智能化。因此,“互联网+”区块链技术驱动宏观会计卖方信息市场的标准化需求转变为宏观会计买方信息市场的个性化需求。满足宏观会计买方信息市场个性化需求的宏观会计分期假设可总结为实时会计分期假设。“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价值成为共享经济活动的基本价值。由此,满足共享价值计量的去第三方数据货币也就决定了宏观会计货币假设为去第三方数据货币假设。

(三)宏观会计目标

在“互联网+”时代,满足信息对称的大数据买方市场体验需求的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规模定制化供给,驱动“碎片化”产业集群成为共享经济新常态。奉行人本经济发展观的宏观会计是服务于“碎片化”产业集群宏观经济管理的一种新型会计。为了从宏观上有效管理“碎片化”产业集群的共享经济活动,实现某区域“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价值持续集聚效应的改进,宏观会计主体不仅需要测绘“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经济活动的轨迹,而且还应采用去第三方数据货币核算“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价值,即借助后文所述的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流程,采用系统论整体方法智能输出体现某区域“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经济规律的个性化宏观会计报告信息,以满足促进某区域“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经济持续更好发展的宏观经济管理决策需要。因此,宏观会计目标体现为人本经济发展观的宏观决策有用观。

(四)宏观会计职能

在信息非对称环境下,以财务会计为特征构建宏观会计,是指将财务会计的反映与控制职能移植于宏观会计,以及以管理会计为特征构建宏观会计,是指将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计划、控制、考核和评价职能嫁接于宏观会计。源于信息非对称环境下促进流水线式制造业发展而侧重成本管理与成本管理控制的企业内部管理决策需要,使得管理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在“互联网+”时代,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借助网络平台融入信息对称的大数据买方市场。为了满足以人类价值为本的企业管理决策需要,应该将市场与企业二分环境下侧重企业外部管理决策需要的财务会计与侧重企业内部决策需要的管理会计合二为一。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合二为一为特征构建宏观会计也成为“互联网+”时代人本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之一。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对称性消除了因信息非对称所需的管理会计职能:预测、决策和考核(丁胜红 等,2019)。因此,将剩余以人类价值为本的微观会计职能(反映、控制、规划和计划)移植于奉行人本经济发展观的宏观会计,以智能方式履行宏观会计职能,是满足区域、国家乃至全球宏观人本管理决策的需要。

(五)宏观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与方法

在信息非对称环境下,无论是以财务会计为特征,还是以管理会计为特征,宏观会计核算都是微观会计手工化或者电算化核算内容的汇总与整理。因此,宏观会计对象与微观会计对象同源,它们抑或是满足卖方市场基本需求的物本经济活动的交易或事项,抑或是满足买方市场马斯洛层序需求的人本经济活动的交易或事项。在“互联网+”时代,在信息对称的大数据买方市场与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融为一体的环境下,宏观会计对象与微观会计对象不同源。微观会计对象为满足信息对称的大数据买方市场体验需求的人本经济活动的交易或事项。网络平台的虹吸效应(吴楠,2019),一方面,将信息对称的买方市场中各类用户集聚成不同的用户网络社群;另一方面,将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各类员工集聚成不同的员工网络社群。他们借助“网络工厂”共创、共享、共赢,形成常态化的“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经济群体活动,“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价值成为“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活动的基本价值。因此,宏观会计对象为“碎片化”产业集群体验与事项。鉴于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通常采取随机规模与不确定品种的体验化制造范式实现“碎片化”企业规模定制化供给,以满足信息对称的大数据买方市场体验需求,由此使得对于物类价值归于人类价值的非线性成本归集形成的“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成本的确认计量,应该采用体现系统论整体法的人本成本法(9)人本成本法是指多中心化管理会计主体以集群式专业化劳动分工为智能化成本核算对象,以集群式专业化分工劳动量为基础,利用数据货币对集聚形成的体验价值成本进行系统而又动态的计量归集的一种管理会计计量方法(丁胜红 等,2019)。。这也符合物本经济阶段会计方法向人本经济阶段会计方法演变的一般规律(丁胜红 等,2019)。因此,为了满足宏观管理决策个性化需要和适应系统论整体法宏观会计核算要求,需要革新宏观会计信息生成与披露的基本模式(郭道扬,2009),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支配下,构建数据经济业务与产业经济业务一体化、宏观经济业务与宏观会计业务同步化的宏观会计智能化核算组织程序。

(六)宏观会计等式及其要素

在信息非对称环境下,以微观会计为特征构建宏观会计,其宏观会计等式要么按照物类资源经济用途体现财务资本雇佣劳动的微观会计等式——以物类价值为本的“资产”=“权益”进行分类汇总,要么按照专业化劳动分工合作体现财务资本与劳动和谐的微观会计等式——以人类价值为本的“资产”=“权益”进行分类汇总。相应地,其微观会计要素也就成为了宏观会计要素。在“互联网+”时代,人类社会的专业化劳动分工为智能化劳动与智慧化劳动。基于智能化与智慧化劳动形成的“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价值已成为共享经济活动的基本价值。因此,人类社会的专业化劳动分工合作呈集群式特征。借助“互联网+”的嵌入功能,可以将空间要素以集群式劳动的形式嵌入宏观会计主体与宏观会计对象。源于“互联网+”形成的网络虚拟空间通常以数据资本的形式体现于数据经济活动之中,继而催生出宏观会计的数据会计要素。因此,可以按照集群式智能化与智慧化专业化劳动分工将奉行人本经济发展观的宏观会计要素划分为人力要素、物力要素和数据要素。其中,数据要素伴随人力要素体现智慧化专业化劳动分工合作;数据要素伴随物力要素体现智能化专业化劳动分工合作;数据要素伴随“人力要素+物力要素”体现数据经济与产业经济融为一体的共享经济。按照集群式专业化劳动分工合作体现数据资本与劳动和谐的宏观会计等式为集群式的人力资产+数据资产+物力资产=人力权益+数据权益+物力权益,它体现了以人类价值为本的“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价值资产=“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价值权益。当然,也可以借助微观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对宏观会计要素进行细分,但它是按照体现人类价值为本的专业化劳动分工进行的划分,而非体现物类价值的经济用途。

总而言之,上文构建的宏观会计模式是扎根于“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规律,探索扁平化与碎片化企业借助网络平台融于买方市场,形成以企业形式为基础的地区、国家乃至全球的宏观会计。下文采用多云理念和系统论体现宏观会计本质,依据宏观会计目标、基于宏观会计假设,设计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流程,体现宏观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与方法,履行宏观会计职能,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宏观会计等式及其要素设计云端化宏观会计报告。为此,本文主要选择智能Agent技术、区块链技术、空间测绘技术、XML、可扩展商务报告语言XBRL、Web Services等,系统设计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流程。

四、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流程设计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去媒介化”和“去中心化”驱使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扁平化和碎片化。其中,企业碎片化的原动力来自满足信息对称的大数据买方市场体验化需求,因此信息对称的大数据买方市场体验需求的规模化与多样化决定了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以集群式专业化劳动分工合作形成多中心化供给单位。企业扁平化的原动力源自企业为了满足信息对称的大数据买方市场体验化需求而采取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专业化劳动分工。企业扁平化的结果是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融于买方市场,直接导致宏观会计主体形成。而企业碎片化的结果导致“碎片化”产业集群的体验与事项自然成为宏观会计对象。“互联网+”的“去信用化”是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形式的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流程的构建基础。要实现宏观会计核算云端化,就应选择多云理念,同时结合前文构建的宏观会计理论体系,设计宏观会计核算云端化流程。

(一)多云理念的宏观会计核算云端化设计

多云理念是指用户基于自身业务和应用负载的特性与需求,为自己选择更适用、更灵活的云平台和云战略。“多云”之“多”,不是指用户一定要同时选择或使用多种云部署方式或云平台,而是强调在多种可能中选择适合自己不同业务与工作负载需求的云部署方式或云平台。“多云”之“云”,是指互联网及其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这里的“多云”,包括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其中,公有云是指由第三方在用户的专用网络之外提供和管理的虚拟化计算、网络和存储资源;私有云是指支持编排和自动化,并在客户的专有网络中部署的虚拟化计算、网络和存储资源;混合云是指平时以私有云为主,并不依赖公有云,但当存在需求时可以无缝切换到公有云。

“互联网+”的“去媒介化”促使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扁平化。以“碎片化”产业集群形式所呈现的各种体验或事项成为宏观会计对象,并被纳入在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扁平化形式基础上所形成的宏观会计主体。宏观会计对象的纳入不是随机的,其遵循人本经济发展观指导的区域人本经济规律。纳入宏观会计对象的宏观会计主体既可综合反映由各类“碎片化”产业集群汇聚而成的共享价值链的运动规律,又可综合反映由不同共享价值链综合形成的共享价值网络的运动规律。具体需要综合反映哪种宏观会计所需反映的“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价值运动规律,主要取决于宏观会计目标。若要由此形成宏观会计,则还需结合前文构建的宏观会计模式,利用多云理念进行宏观会计核算云端化设计:首先,在地区、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利用公有云将“碎片化”产业集群体验或事项纳入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形式的宏观会计主体之中,以满足宏观管理的需要;其次,在地区、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利用私有云在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形式的宏观会计主体基础上建立云宏观会计主体;最后,利用混合云来搭建私有云与公有云之“桥梁”,在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形式基础上实现宏观会计核算云端化之目的。

宏观会计主体在云端化核算海量“碎片化”产业集群体验或事项的共享价值时,应依据前文构建的宏观会计模式,在由私有云、混合云和公有云共同搭建的宏观会计核算云端化基础上,选择智能Agent技术、区块链技术、空间测绘技术、XML、可扩展商务报告语言XBRL、Web Services等,在地区、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系统设计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形式的宏观会计核算云端化流程。

(二)基于系统论设计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流程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对称的大数据买方市场体验需求与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规模定制化供给,借助网络平台共同驱动“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经济业务之形成。在信息对称的大数据买方市场中,“互联网+”使得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实现“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价值常态化。显然,对“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价值进行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基于系统论视角设计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流程的结构、功能、行为和动态,以期实现宏观会计目标。具体而言,系统性设计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流程的思路如下:首先,采用“空间测绘技术+智能Agent技术”构建持续宏观会计云端化测绘系统模型,以完成宏观会计对象分布状况与运动轨迹的测绘预计量;其次,采用“反应式体系结构Agent技术+区块链技术”构建持续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系统模型,以完成“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价值的经济业务与宏观会计业务的同步确认,以及采用XBRL和Web Services技术构建持续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系统模型,以完成“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价值的经济业务与宏观会计业务的同步计量;最后,采用Web Services技术构建持续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系统模型,以完成具体宏观会计主体编报与信息披露一体化的宏观会计报告。

1.基于“空间测绘技术+智能Agent技术”的持续宏观会计云端化测绘系统模型构建

为了体现宏观会计空间会计要素,系统测绘宏观会计对象,一方面,应在宏观会计核算云端化中根植空间测绘技术系统,设计宏观会计云端化测绘系统。首先,在公有云中根植探测层技术系统:探测通道与平台技术、探测技术(实体“宏观会计对象”探测技术与网络虚拟“宏观会计对象”探测技术)与探测结果分析技术;其次,在混合云中根植映射层技术系统:实体“宏观会计对象”向地理空间映射技术(实体“宏观会计对象”地标获取和评估技术与虚体“宏观会计对象”定位技术)、网络虚拟“宏观会计对象”向社会空间映射技术(网络虚拟“宏观会计对象”地点推断、网络虚拟“宏观会计对象”关系挖掘和网络虚拟“宏观会计对象”轨迹发现);最后,在私有云中根植绘制层技术系统:探测结果技术、“宏观会计对象”的信息图绘制技术、映射结果技术与“宏观会计对象”的逻辑图绘制技术。另一方面,要根据宏观会计“碎片化”产业集群持续集聚假设与实时会计分期假设,选择智能Agent技术,构建基于“空间测绘技术+智能Agent技术”的持续宏观会计云端化测绘系统模型。首先,引入新地理经济理论中区域与尺度的概念界定“宏观会计对象”的区域与尺度,并结合宏观会计集群式的人力会计要素、物力会计要素和数据会计要素,编制非结构化数据宏观会计报告,同时将非结构数据的物理功能加载布置于宏观会计主体的私有云;其次,通过智能Agent的服务器将“宏观会计对象”的区域与尺度映射关系指令加载传递给宏观会计对象测绘技术系统;最后,根据“宏观会计对象”区域与尺度映射关系指令,采用整体法持续完成宏观会计云端化测绘任务,编制网络员工社群、网络用户社群与网路管理者社群分布信息图的非结构化数据宏观会计报告和“碎片化”软件产业集群共享价值创造与实现区域逻辑图的非结构化数据宏观会计报告。

2.基于“反应式体系结构Agent技术+区块链技术”的持续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系统模型构建

根据前文构建的基于“空间测绘技术+智能Agent技术”的持续宏观会计云端化测绘系统模型,在宏观会计主体内获得测绘“宏观会计对象”的具体位置与路径。沿其具体位置与路径,利用根植于公有云中的区块链的区块模块技术自动获取“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经济业务数据,同时利用根植于私有云中的区块链的交易模块技术自动获取宏观会计业务,同时激活布置于私有云的宏观会计主体确认计量指令,采用整体法并利用数据货币对其宏观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以体现宏观会计数据货币假设。为了满足宏观会计实时性会计分期假设,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必须具备同步性特征与感知性特征。利用区块链点对点技术自动获取的“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经济业务数据与其宏观会计业务数据符合同步性特征要求。若要使获取的“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经济业务数据与其宏观会计业务数据符合感知性特征要求,则可选择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反应性和主动性特征的反应式体系结构Agent技术,它能够将区块链的区块模块与交易模块所承担的各自任务交由不同的反应式体系结构Agent技术自动执行。为了满足宏观会计“碎片化”产业集群持续集聚假设,可以基于“反应式体系结构Agent技术+区块链技术”构建持续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系统模型。该系统模型的框架主要是代理服务器(Agency Service Server)和区块链,包括接口模块、程序模块、反应式体系结构Agent技术调用和执行模块,以及区块链的区块模块和交易模块。服务器解释由宏观会计主体发出宏观会计核算命令,并调用移动反应式体系结构Agent技术完成布置于公有云系统的区块链的区块模块沿测绘宏观会计对象的具体路径与位置执行获取“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经济业务之任务,以及布置于私有云系统的区块链交易模块沿测绘宏观会计对象的具体路径与位置执行获取“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经济的宏观会计业务之任务。在此基础上,通过混合云帮助宏观会计主体完成“反应式体系结构Agent技术+区块链技术”的持续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功能部署与执行。

3.基于XBRL和Web Services技术的持续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系统模型构建

混合云既是处理地区、国家乃至全球的“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经济业务的公有云与处理“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宏观会计业务的私有云之间的“桥梁”,也是在地区、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实现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形式的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充要条件之基础。它将布置于私有云的宏观会计主体核算系统功能任务和核算能力“护送”到布置于公有云中的宏观会计主体,并对此所有宏观会计对象进行智能确认计量,以实现宏观会计核算云端化。若要全面完成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形式的地区、国家乃至全球的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之任务,则可选择XBRL和Web Services技术构建持续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系统模型。其系统模型的技术及规范诠释如下:

(1)XBRL技术规范。以XML为基础的可扩展商务报告语言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通过提供统一的宏观会计数据信息定义与交换标准,能够解决宏观会计主体内不同来源与区块链异构交易系统中宏观会计对象的大数据转换和大数据宏观会计信息整合问题。XBRL为编报不同宏观会计报告在不同应用软件之间的传递提供了一种标准方法,这在满足智能化宏观会计报告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XBRL不仅可以通过给宏观会计数据加标签,使宏观会计数据直接被宏观会计核算数据库接受,进入下一步分析,而且能够移驻到宏观会计数据库由宏观会计主体核算或者其他自动化工具即时评价。

(2)Web Services。Web Services通过提供一种与平台和语言无关的通用机制,解决了不同平台之间互访和连接的障碍。在分布式计算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形式的地区、国家乃至全球的“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经济业务与宏观会计业务时,不同宏观会计主体、不同宏观会计对象、不同网络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之间的访问、编程和集成存在着巨大的困难,而使用Web Services技术则无须借助附加的、专门的第三方软件或硬件,就可实现宏观会计数据库数据的相互交换或集成。

(3)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它是一种集成Web Services技术,体现了“软件即服务”的新思想,可通过发布或发现宏观会计主体各宏观会计对象接口向终端宏观会计主体提供智能化宏观会计服务。

4.基于Web Services技术的持续宏观会计核算系统模型

在布置于私有云的宏观会计主体内,基于Web Services技术的持续宏观会计核算系统原理是:在SOA框架下,宏观会计核算端可以将宏观会计核算功能打包成Web Services集合,宏观会计服务提供者在宏观会计注册中心注册并发布这些服务后,宏观会计核算端也就可以在宏观会计注册中心搜索并发现相应的宏观会计核算系统服务,继而向宏观会计核算系统端请求使用宏观会计核算系统服务,二者之间通过混合云进行切换与交互,最终完成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的系统性任务。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的系统性任务除包括前文已述的编制非结构化数据宏观会计报告外,还包括编制结构化数据宏观会计报告,即“碎片化”软件产业集群共享价值变动报表和非结构化+结构化数据宏观会计报告。此外,由于本文所构建的“互联网+”时代宏观会计报告属于非通用性会计报告,且宏观会计报告内容包含非结构化宏观会计数据,非宏观会计人员通常很难理解,因此在前文设计持续宏观会计核算系统模型基本技术的基础上,还需结合Web Services技术与其他非Web服务,将宏观会计报告信息披露纳入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流程之中,设计多种基于Web Services技术的持续宏观会计报告信息披露系统模型。由于宏观会计报告分析属于智慧化劳动,无法完全纳入前文所设计的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流程之中,仍需要通过人-机对接模式,将云端化宏观会计报告分析人工输入多种基于Web Services技术的持续宏观会计报告信息披露系统,以满足宏观会计信息买方市场的个性化需求。这也是未来会计人员就业的主要领域。

(三)云端化宏观会计报告探析

郭道扬(2009)指出,要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支配下,革新会计信息生成与披露的基本模式,实现以公司报告形式为基础的地区、国家乃至全球这类信息编报与披露的一体化,使这类信息成为进行“全球治理”的重要依据之一。为此,下文将在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流程的基础上探讨云端化宏观会计报告流程设计以及宏观会计报告模式构建的基本要件。

1.云端化宏观会计报告流程设计

本文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能够实现宏观会计信息编报与披露一体化的云端化宏观会计报告流程。

图1 云端化宏观会计报告流程

由图1可知,在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流程的基础上,云宏观会计主体通过持续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系统模型,利用混合云的“桥梁”功能,借助持续宏观会计云端化测绘系统模型,获取地区、国家乃至全球的“碎片化”产业集群体验或事项,再通过持续宏观会计云端化核算系统模型中的XBRL与Web Services技术调动云端化宏观会计报告规则库与方法库,实现云端化云宏观会计主体对“碎片化”产业集群体验或事项的智能化确认、计量和记录,并结合地区、国家、全球的不同经济管理者对宏观会计信息的需求,编报与披露云端化宏观会计报告。

2.构建宏观会计报告模式的基本要件

在“互联网+”时代,宏观会计报告是指为宏观管理者提供反映共享经济规律的宏观会计信息,其对于提高宏观治理的有效性,推动地区、国家乃至全球共享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宏观会计报告模式的设计应注重以下三个基本要件:一是宏观会计报告要体现人本经济发展规律;二是宏观会计报告要体现人类价值为本的时间与空间、物力与人力宏观会计要素;三是宏观会计报告要体现人权为本的宏观治理状况。

(1)宏观会计报告要体现人本经济发展规律

在“互联网+”时代,探讨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形式的地区、国家乃至全球的宏观会计报告如何体现人本经济发展规律,还得从企业经济发展规律入手。在物类价值为本的物本经济阶段,基于经济用途分类的资本与专业化分工的劳动构成了体现物类价值为本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由于微观层面上柯布与道格拉斯将企业发展中所涉及的空间因素忽略不计,他们所提出的生产函数主要反映生产导向型企业物本经济发展的规律。该函数建立的前提条件是由信息对称性所决定的生产导向型企业具有完备的经济契约。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嵌入功能将空间要素嵌入买方市场的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通过员工社群与用户社群的集群式专业化分工劳动将空间价值以“碎片化”产业集群的形式凝聚于共享价值之中。因此,以信息对称性所决定的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完备超契约为前提条件,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成逻辑的基础上,利用以集群式智能化劳动形成的蕴含部分空间价值的“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物力资本价值+数据资本价值,与以集群式智慧化劳动形成的蕴含部分空间价值的“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人力资本价值+数据资本价值,替代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资本与劳动函数变量(10)这里的“+”表示创新融合的意思。,可推论出揭示融于买方市场的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人本经济发展规律的函数。综上可知,在地区、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根据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人本经济发展规律的函数,采用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形式可编制出体现人本经济发展规律的宏观会计报告。

(2)宏观会计报告要体现人类价值为本的时间与空间、物力与人力的宏观会计要素

在“互联网+”时代,在地区、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宏观会计主体与宏观会计对象决定空间要素成为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形式的宏观会计要素。如前文所述,宏观会计主体假设与以“碎片化”产业集群持续集聚形式的宏观会计持续经营假设,直接体现了时间与空间层面的宏观会计要素。鉴于时空的不可分离性,宏观会计的实时会计分期假设和权责发生制以宏观会计报告的形式,一方面,通过报告“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价值的运动分布状况,集中体现了宏观会计空间要素;另一方面,通过报告“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集中体现了宏观会计时间要素。追求体验消费的共享经济要求会计采取系统论整体法核算“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价值,在“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价值运动中以数据资本价值展现空间要素价值,而不适宜采用还原论隔离法单独核算宏观会计空间会计要素分类的数据资本价值。

自第四次工业革命爆发以来,一切可交互的“互联网+”在颠覆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同时,也促使买方市场马斯洛层序需求转变为体验需求,顾客转变为用户。为了满足买方市场的体验需求驱动人类社会劳动专业分工进入智能化与智慧化分工阶段,促使所有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实现规模定制化供给。“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价值成为融数据经济与产业经济为一体化共享经济活动的基本价值,创造与实现共享价值的专业劳动分工合作呈集群式基本特征。因此,笔者依据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集群式专业化劳动分工将宏观会计对象的会计要素划分为物力要素、人力要素与数据要素。

(3)宏观会计报告要体现人权为本的宏观治理状况

宏观治理的本质是宏观经营权的有效配置。在“互联网+”时代,宏观经营权的有效配置主要通过专业化劳动分工合作来实现。在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扁平化与碎片化的过程中,企业演变成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三类专业劳动分工:员工、用户和管理者。信息对称的买方市场体验需求使得“互联网+”企业去中心化的供给方与网络共享平台管理方逐渐分离,形成企业员工网络社群组成的企业供给方、参与用户网络社群组成的市场需求方和自主完成企业制度使命的网络平台管理方,他们的集群式专业化劳动分工合作能够形成满足买方市场体验需求的规模定制化供给(丁胜红 等,2020)。网络平台为企业员工与参与用户共享注入了互联网基因,将基于强关系的小范围共享扩展为基于弱关系的大规模共享(Ranjbar et al.,2018),由此形成的“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价值逐渐成为共享经济新常态。无论是地区、国家,还是全球,区域资源的有限性都决定了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人本经济函数存在最佳人本经济发展状况。只有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集群式专业化劳动分工合作,才能实现人类价值为本的宏观经营权的有效配置。因此,编报宏观会计报告体现“碎片化”产业集群的员工社群人力资本边际、用户社群人力资本边际和管理者社群人力资本边际与它们各自产出弹性系数的比值,以及与三类社群人力资本边际产出所消耗的对应“碎片化”产业集群物力资本边际、数据资本边际与它们各自产出弹性系数的比值是否相等,以及它们各自比值之间的差距,能够有效反映地区、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宏观治理状况。这种体现人权为本的宏观治理状况的宏观会计报告是人本经济发展观指导共享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之一。

上文论述了“互联网+”时代企业组织的自我解构变革。其中,“碎片化”企业成就了企业去中心化,为产业集群“分散化”奠定了基本单元经济基础,借助网络共享平台可打造去中心化(微观)智能会计主体(丁胜红,2020);“扁平化”企业成就了去中心化企业的集聚,为产业集群“碎片化”奠定了基本多元经济基础,借助网络共享平台可打造虚拟中心化(微观)智能会计主体(丁胜红,2020)。虚拟中心化智能会计主体是对去中心化智能会计主体的集聚,它通过汇总与合并去中心化智能会计主体的不同智能会计业务,形成了虚拟中心化智能会计报告——合并去中心化智能会计报告。虚拟中心化智能会计报告在形式上与传统宏观会计报告非常相似,它们的对象都是微观会计业务。然而,本文所论述的“互联网+”时代的宏观会计报告,其会计主体与虚拟中心化智能会计主体在某种程度上虽具有一致性,但宏观会计对象却为“碎片化”产业集群的共享经济业务,而非智能会计对象——“碎片化”产业经济主体的经济业务。因此,“互联网+”时代的宏观会计报告体现的是宏观共享经济发展规律,而智能会计报告体现的则是企业共享经济规律,这也为“互联网+”时代并行推行宏观会计模式与智能会计模式提供了应用区别指南。

五、结论与建议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去三化”促使融于信息对称的大数据买方市场的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扁平化与碎片化,扁平化与碎片化企业以集群式专业化劳动分工合作的方式,借助网络平台形成的网络员工社群与网络用户社群在网络管理者社群的帮助下,实现满足信息对称的大数据买方市场体验需求的规模定制化供给,在地区、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形成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形式的宏观会计主体和“碎片化”产业集群体验与事项的宏观会计对象,由此开启了基于人本经济发展观的宏观会计模式构建探析。为了使所构建的宏观会计模式能够有效指导宏观会计实践,本文借助多云理念,选择智能Agent技术、区块链技术、空间测绘技术、XML、可扩展商务报告语言XBRL、Web Services等,在地区、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系统设计了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形式的宏观会计核算云端化流程,并探讨了由时间与空间的宏观会计要素、物力与人力的宏观会计要素构成的体现人本经济发展规律的云端化宏观会计报告模式,它是人本经济发展观指导共享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之一。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建议: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智能Agent技术、区块链技术、空间测绘技术、XML、可扩展商务报告语言XBRL、Web Services等的开发与应用,通过搭建宏观会计核算云端化流程的网络平台,智能化提供宏观会计信息,推动“互联网+”时代国家共享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考虑到在宏观会计领域应用智能Agent技术可能会扰乱原有的宏观会计准则秩序,为避免这一情况发生,在应用智能Agent技术于宏观会计核算云端化流程之前,有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智能宏观会计规则,以有效维护“互联网+”时代“碎片化”产业集群共享经济发展秩序。

猜你喜欢
会计报告宏观云端
关于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分析探讨
云端之城
美人如画隔云端
行走在云端
云端创意
宏观与政策
浅谈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会计报告与管理会计报告融合
管理会计报告:地位、框架及其设计
宏观
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