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式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患者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28 01:52赵莎莎
临床护理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链式病史满意率

赵莎莎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诊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高等特点[1]。介入手术是目前治疗AMI常用的手段,但介入手术有明确的时间窗。目前,认为AMI最佳时间窗为心绞痛发作后于90 min内完成介入手术,但由于受患者居住地点、院内转运及救治流程等方面影响,AMI患者时间窗很难控制在90 min内[2]。优化AMI患者救治流程,缩短AMI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及简化患者急诊就诊流程可为急诊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窗,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3]。链式流程护理管理通过优化急诊救治流程,使急诊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化利用,使急诊管理更加科学性及规范化,从而提高急诊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救治成功率[4,5]。本研究于2020年1月~6月对AMI患者实施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并获得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9年7月~12月本院急诊收治的AMI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1月~6月本院急诊收治的AMI患者82例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6]诊断标准;(2)经超声心动图确诊;(3)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愿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各器官衰竭;(2)入院后24 h内死亡;(3)合并血液系统疾病;(4)合并肝肾功能、呼吸功能及肺部严重感染。对照组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34~78岁,平均(52.8±3.2)岁;病程1~8 h,平均(3.2±0.8)h;急性生理功能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12~26分,平均(20.78±4.22)分;梗死部位:前壁28例,下壁22例,前间壁12例,高侧壁10例,下后壁8例。观察组男性44例,女性38例;年龄32~76岁,平均(52.7±3.6)岁;病程1~8 h,平均(3.4±0.9)h;APACHE Ⅱ评分12~27分,平均(20.78±4.32)分;梗死部位:前壁28例,下壁24例,前间壁11例,高侧壁9例,下后壁1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救治流程进行抢救。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链式流程护理管理。

1.2.1建立链式管理路径 建立AMI急救绿色通道链式管理路径,在急诊科、心内科、检验科、影像中心、护理部、急诊药房、收费处等部门间建立相互监督及关联机制。由急诊科、护理部共同制定AMI院前急救、院内救治管理流程。根据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制定AMI患者急诊救治流程及时间考核指标,如患者入院10 min内完成体征检查及完成血液样本采集;30 min内完成心电图检查并获取报告;60 min内完成介入治疗。急诊科护士定期应用根因分析法分析AMI患者入院至介入手术时间延迟相关因素及解决方案。

1.2.2院前急救救治流程 (1)护理部对急诊护士每个月进行1次规范化培训,由心内科专家系统讲解AMI快速筛查方法及处理措施。(2)急救人员熟练掌握早期预警MEWS评分系统,提高AMI患者急诊分诊准确性及速度,要求院前急救人员应以MEWS系统进行初次评估-动态评估-交接时与院内人员再次评估,以提高急诊分诊准确率。(3)采集患者病史,包括近期病史和既往病史。近期病史:注意有无高血压、血糖水平、心肌梗死;既往病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临床医生根据患者资料开具检查清单及制定治疗方案。(4)急诊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对于疑似AMI时,昏迷患者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及时排痰、吸氧、检查血糖及心电监护,并将现场检查数据通过“AMI绿色通道APP”自带通知功能实时传递给急诊部门,使急诊部门提前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同时,由急诊科提前将患者信息发送至相关科室,确保患者入院后能立刻接受心电图检查,及时确诊激活AMI院内救治路径,为患者院内救治争取宝贵的时间。

1.2.3院内急救救治管理流程 急诊护士接到AMI绿色通道APP通知后,立刻开通介入手术绿色通道,并根据APP提出的患者信息,为患者提前办理就诊卡,患者入院后向其发放就诊卡,家属持就诊卡后不需要再排队挂号缴费。患者入院10 min完成体格检查及采集血液样本,血液样本采集完毕后,贴上介入手术绿色标识,由急诊护士直接送至检验科进行化验。为确保患者入院30 min内完成心电图检查并获取报告,由心内科医师陪同患者至心电图室完成检查,并与心电图医生现场阅读报告,并作出判断。患者家属等待期间向其发放AMI介入手术知识宣传手册,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消除家属对预后的各种担忧,在家属充分知情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观察指标

(1)救治时间:记录两组分诊时间、完成生命体征评估时间、完成心电图检查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D-to-B)、急诊停留时间。(2)院前、院内急诊衔接情况:包括提前做好准备、提前告知病情、提前准备急救设备、术前告知患者生命体征等执行率。(3)救治效果: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救治成功率及满意率。满意率采用自拟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3级评分,总评分>2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救治时间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救治时间的比较

2.2 两组院前院内衔接情况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院前、院内衔接情况的比较 n(%)

2.3 两组救治效果及满意率的比较,表3

表3 两组救治效果及满意率的比较 n(%)

3 讨论

3.1 链式管理对AMI介入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

AMI患者预后效果与其抢救是否及时有密切的关系,在最佳的救治时间窗内对患者实施救治,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目前,急诊对AMI介入患者救治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常规急救护理流程中护理人员遵医嘱对患者实施急救,导致抢救者缺乏相互协作、分工不明、职责不清,从而影响患者救治效果[7,8]。通过规范化急诊AMI患者救治流程,不仅能降低患者救治过程并发症,而且能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及满意率,改善患者预后[9]。链式管理流程能以明确的时间轴规范医护人员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工作项目,以促进临床医护人员按规范进行救治,可为医护人员对AMI患者实施救治提供全面的指导,以促进绿色通道服务流程不断完成。同时,链式管理可优化AMI患者介入治疗流程,缩短患者急诊服务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救治效果[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分诊时间、完成生命体征评估时间、完成心电图检查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D-to-B、急诊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表明链式流程管理可缩短AMI介入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患者救治效率。这是由于链式管理在院前应用早期预警MEWS评分系统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有助于临床迅速识别AMI,缩短发现AMI到规范治疗的时间[11]。此外,链式管理要求急救人员院前应用MEWS评分系统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次评估-动态评估-交接时与院内护理人员再次评估,从而提高患者就诊至急诊初筛时间,使患者能更好地完成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缩短患者救治时间[12]。

3.2 链式管理对AMI介入患者院前、院内衔接的影响

做好急诊患者院前、院内衔接工作能有效提高患者救治率,降低患者转运时不良事件[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提前做好准备、提前告知病情、提前准备急救设备、术前告知患者生命体征等执行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链式管理能有效提高AMI介入患者院前、院内衔接效果。这是由于急诊人员通过现场病史询问,查体并将患者信息采用信息化APP系统发送至相关科室,有助于相关科室医生实时掌握患者病情动向,提前做好抢救准备,使院前与院内急救工作能有效衔接[14]。

3.3 链式管理对AMI介入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链式管理能有效提高AMI介入患者救治效果,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急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链式管理流程明确了患者入院后各环节时间管理要求,强化医护人员技能水平,提高急诊现场救治能力,减少急诊医护工作量,充分调动各科室相互协调能力,从而提高AMI患者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链式流程护理管理能有效缩短AMI患者救治时间,确保患者院前、院内无缝对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猜你喜欢
链式病史满意率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例说高中历史课堂的冲突性链式情境设计
线性表成组链式存储结构研究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上海全链式布局电影产业显成效
链式咨询看浙江